設置

第一百五十三章、七傷拳

  就在英國政府決定壓上全部籌碼梭哈的時候,英吉利海峽之戰的結局,也被維也納政府散播了出去。

  大陸聯盟士氣大漲,原本還搖擺不定的墻頭草們,此刻也紛紛向維也納政府靠攏。

  如果不是牽扯的國家太多、涉及到的利益太大,一時半會兒難以敲定,大陸聯盟已經膨脹了一圈。

  反之,大洋聯盟就是一片愁云慘淡。之前大家對皇家海軍的期望有多大,現在的失望就有多大。

  老大不給力,小弟們也很為難。要不是現在的局勢不容許大家退縮,恐怕一個個都要用腳投票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1905年5月27日,神羅率領的大陸聯軍在呼羅珊地區同南下的俄軍會師,同日被大陸聯軍重兵圍困的德黑蘭守軍放下武器投降,波斯帝國正式覆滅。

  本來波斯戰敗也是應有之義,面對歐洲各國的進攻,能夠抵抗五個月之久,波斯帝國已經是超水平發揮了。

  盡管有盟友的支持,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若是英倫三島同歐洲大陸接壤,不列顛能不能支撐五個月都是一個未知數。

  可是趕在了這個時間點,就容不得大家不多想。一股兔死狐悲的情緒,在大洋聯盟中蔓延。

  千頭萬緒的英國政府,現在已經顧不上安撫盟友情緒,就連他們自己的情緒都來不及調節。

  打開地圖就知道,印度危險了。幸好蘇伊士運河被堵上了,要不然敵人的海軍東出,掩護大軍從海上進攻,局勢還會更加惡化。

  現在也好不了多少,印度已經陷入了兩線作戰中,搞不好未來還要三線作戰。

  唯一能夠倚仗的就是地利,聯軍西來要穿過波斯高原,后勤運輸是一個大難題。

  事實上,波斯帝國能夠堅持五個月,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后勤限制了聯軍的發揮。

  沒有辦法,除了主要城市外,波斯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鐵路,只能靠人力、畜力運輸。

  僅有的鐵路,還遭到了波斯人的破壞。為了保障部隊的后勤,維也納政府甚至還調動了上百架運輸飛艇。

  伴隨著戰線不斷的前移,聯軍指揮部也搬到了扎黑丹。作為大戰的勝利者,弗里德里希大公的臉上卻看不到笑容。

  “一路殺到印度”,口號喊起來簡單,真要具體落到實處,麻煩就降臨了。

  后勤是最大的硬傷,此刻聯軍最大的任務不是作戰,反而是修復被敵人搗毀的鐵路。

  說起來也是諷刺,波斯境內大部分鐵路都是英國人修建的,現在這些鐵路卻成為了聯軍進攻印度的最大助力。

  或許是因為巧合,又或許對波斯帝國有防備,攪屎棍在波斯修建的鐵路規格也是五花八門。

  為了修復這些鐵路,連火車皮都是從國內專門定制。看著手中的報告,弗里德里希都有些懷疑自己不是聯軍總指揮,而是一個工程總指揮。

  沒有辦法,同波斯的戰爭是結束了,可地方上仍然不穩定。鐵路修復工作,只能由軍方自己搞定。

  難怪當年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沒有能夠殺到印度去,看看這糟糕交通就全明白了。

  甭管交通多么糟糕,條件多么惡劣,將戰線推進到了印度,就是戰略上的勝利。

  到了現在這一步,大陸聯盟只要舍得投入,拿下印度就只是時間問題。

  凡事都有兩面性,在戰略上取得勝利的同時,大陸聯盟內部也風起云涌。

  毫無疑問,富庶印度是最好的“餅”。維也納政府早早做出了許諾,不染指印度任由大家瓜分。

  大陸聯盟多是小國,除了神羅和俄羅斯之外,誰也沒有獨吞印度的實力。維也納政府又早早宣布了退出,大家的競爭者只剩下英俄。

  驅逐英國人不難,面對整個歐洲大陸的圍攻,英國守住印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麻煩在于驅逐英國人之后。

  沒有了共同的敵人,盟友就變成了競爭對手。利益動人心,盡管俄羅斯帝國依舊強大,可這絲毫不能動搖大家窺視印度的決心。

  單對單,誰也不是俄國人的對手;一旦抱了團,局勢就大不相同了。

  反正還有神羅在上面壓著,名義上大家都是盟友,就算是有矛盾,俄國人也不可能直接對動手。

  不需要直接和俄國人開戰,僅僅只是暗地里展開競爭,誰慫誰是孫子。

  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就此在大陸聯盟內部拉開了序幕。扯后腿、下黑手,各種陰損手段那是爭先上演。

  很快官司就打到了弗朗茨的案頭,然后自然是繼續撕逼了。利益面前,豈是說調停就能夠調停的?

  更何況挑起歐洲各國同俄國人之間的矛盾,本來就是維也納政府事先策劃的,為此甚至拋出了印度。

  如果不是考慮到霸權戰爭尚未結束,現在不適合挑起紛爭,否則弗朗茨都要親自下場推波助瀾了。

  維也納政府不管事,雙方掐得正歡,偏偏這個時候英國人的暗手又發動了。

  罷工、又見罷工,從里斯本到圣彼得堡,全歐洲都爆發了罷工運動。

  不同于以往支持革命黨的收斂,這次英國人是徹放開了手腳,什么危害就玩兒什么,絲毫不考慮后續影響。

  不僅遣返革命黨,更是派出專業人士,幫忙制定革命大綱。甭管能不能成功,起碼畫餅很成功。

  被忽悠的革命黨人,一個個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奮不顧身的投入到了這場革命浪潮中。

  矛盾積累最多、官僚集團最為腐朽的俄羅斯帝國,自然成為了這場風波的重災區。

  別的國家罷工,那真的就只是罷工。社會環境不允許,縱使革命黨口號喊得再響,也難以掀起革命。

  俄羅斯帝國就不一樣了,作為最早參戰的國家,俄國也是受戰爭影響最深的國家。

  前前后后,動員了近三百萬軍隊,同時支撐兩線作戰,經濟想不受影響都不行。

  盡管有維也納政府支持,但是這個支持也是有限度的。大部分的戰爭經費、物資,還是沙皇政府自籌。

  如果只是如此,以俄羅斯帝國的體量,也不是不能支撐,壞就壞在官僚集團身上。

  尼古拉二世從來都不是什么強勢的君主,自然震懾不住國內的牛蛇鬼神。發財的機會到了,免不了要“多征三五斗”。

  看似不起眼,可層層累加下來,到了底層民眾身上,就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本就生活困難,資本家又跟著跳出來落井下石。一面囤積居奇、炒高物價,一面又克扣薪水、增加工作時間。

  民眾兜里沒錢,生活難以為繼。沒有關系,有量身定做的高利貸。

  本該發出預警的專家學者,在資本的力量之下,不斷唱贊歌,瘋狂鼓吹…

  伴隨著財富的不斷集中,社會矛盾也與日俱增,為革命創造了機會。

  1905年6月1日,罷工游行的波蘭群眾,在維特斯大道和軍警爆發了武裝沖突,波蘭獨立組織趁機發動了叛亂。

  “6.1”革命發生后,就仿佛在沸騰的油鍋里澆了一瓢水,瞬間四濺而飛。

  6月4日,保加利亞地區爆發民族獨立運動;6月6日,芬蘭地區爆發獨立運動;6月11日,立陶宛地區發生了反俄暴動;6月15日,烏克蘭地區…

  在此之前,5月份的時候阿富汗民族革命黨就發動了武裝革命,打響了反俄第一槍。

  只不過阿富汗地區經常發生反俄暴動,游擊隊就從來沒有被剿滅干凈過,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

  6月22日,身處西伯利亞的法蘭西勞工發生暴動,西伯利亞鐵路一度被中斷。

  6月26日,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奧斯曼移民,也參與到了叛亂中。

  這還不算完,7月初的時候,高加索地區格羅茲尼也發生了叛亂。

  7月11日,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斯人也加入到了反俄運動,中亞鐵路被迫中斷。

  這么多的獨立、叛亂,顯然不是英國人一家能夠策劃出來的。

  別的暫且不論,看看革命黨是如何返回俄國的,武器裝備又來源于何處,就能夠說明問題。

  歐洲各國一起坑俄國人,沙皇政府想不倒霉都難。何況,俄羅斯帝國還處處漏風,給大家創造了機會。

  俄國人倒霉,歐洲各國也沒有能夠獨善其身。革命是會傳染的,尤其是英國人還火力全開。

  6月18日,葡萄牙共和派發動政變,卡洛斯一世倉皇出逃。

  6月24日,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爆發了宗教沖突,造成7死16傷,改革派和保守派矛盾升級。

  6月27日,意大利地區爆發共和運動,盧卡大公倉皇出逃,教皇國也命懸一線。

  同日,漢諾威爆發反戰運動,要求維也納政府結束戰爭、恢復和平。

  6月29日,普魯士爆發反俄游行示威。

  7月1日,荷蘭爆發反戰游行。

  亂套了,整個歐洲大陸從東到西,都是一團亂麻。

  英國人只是起了個頭,剩下的都是各國自由發揮,他坑你、你坑我、我坑他,坑來坑去一圈下來,誰也沒能夠獨善其身。

  大陸聯盟陷入混亂,不列顛也沒有能夠逃過一劫,作為這場戰爭的主角,國內怎么可能沒有矛盾呢?

  英吉利海峽之戰后,英倫三島的太平日子就結束了,民眾對戰爭的延誤達到了頂峰,民間反戰的呼聲日益高漲。

  1905年6月16日,布拉德福德爆發反戰罷工運動,緊接著謝菲兒德、利物浦、倫敦、都柏林等大城市也跟著響應。

  尤其是都柏林地區,獨立運動的聲勢也跟著水漲船高,若不是駐軍足夠多,恐怕當地人不光是反戰,而是要鬧獨立。

大熊貓文學    神圣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