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政府猶豫不決的時候,英法談判也進入到了關鍵時刻。陷入戰略被動的法國人,沒有了談條件的底氣,不得不對英國人做出大幅度讓步。
談判向著有利于不列顛的方向發展,本該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格萊斯頓首相現在卻高興不起來。
“非洲戰場真的不能挽回了么?”
“夜路”走多了,終會遇到鬼。不列顛持續了多年的歐陸平衡政策,此刻露出了致命的破綻,眼瞅著就要崩盤了。
沒有辦法,牛逼哄哄的法國人在戰場上的表現,遠沒有他們平日里叫囂得那么厲害,讓倫敦政府做出了戰略誤判。
不管愿不愿意接受,格萊斯頓都必須承認:昔日那支所向匹敵的法軍不復存在,沒有拿破侖的法蘭西已經喪失了吊打歐陸的實力。
戰爭進行到現在,法軍歐洲大陸上還是遲遲無法突破,非洲大陸又被奧地利吊打,局勢對法蘭西越來越不利。
“從軍事上來看,法屬非洲淪陷只是時間問題,奧地利人已經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如果不是局勢無法挽回,高傲的法國人也不會這么輕易向我們低頭。”
陸軍大臣羅薩里奧嘲諷道。
英法關系一直都不和諧,尤其對英國陸軍來說,法蘭西就是他們永遠的痛。
如果不是被法國人趕出了歐洲,不列顛也不會成為單純的海權國家,他們也不至于淪落到只能給海軍當小弟的地步。
望著幸災樂禍的陸軍大臣,格萊斯頓眉頭緊鎖。看著法國人倒霉固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可代價卻是奧地利要一家獨大,那就不美妙了。
打開地圖就知道,一旦讓埃及落入奧地利手中,橫跨亞非歐的巨無霸就出現了。
在這個弱肉強食殖民帝國時代,這樣的巨無霸肯定不會安分的在那里趴著睡覺。
原本奧地利在非洲大陸就是一家獨大,不列顛連同法蘭西、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帝國加起來,才能夠勉強和他們抗衡。
要是法蘭西被趕了出去,英屬非洲肯定會成為奧地利的下一個目標。喪失了英屬非洲,不列顛通往印度的康通大道就被堵上了。
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格萊斯頓首相都不敢繼續想象。總之,讓奧地利掌握歐陸霸權、又獨霸非洲,對不列顛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現在的局勢非常糟糕,該死的高盧蠢貨,已經喪失了祖上的勇武,就剩下吹牛逼的本事了,更糟糕的是我們卻不能看著這個蠢貨失敗。
一旦埃及地區落入奧地利手中,反法同盟就可以利用人力物力上的絕對優勢,直接耗死法國人,就算是拿破侖復生也無法挽回局勢。
法國人戰敗不要緊,關鍵是我們不能看著奧地利輕松獲得勝利。要是不利用這次戰爭大幅度消耗他們的實力,未來我們就別想有好日子過了。”
從個人感情上來說,格萊斯頓也不想出手支援法國人的,可是沒有辦法,誰讓埃及的法軍又失敗了呢?
就在兩天前,法國人苦心經營的蘇伊士防線告破,戰火已經燒到了埃及腹地,再不給法國人幫助,法屬埃及就要易主了。
不列顛無法承擔奧地利掌控埃及的后果,英國政府必須要出手拉法國人一把。
羅薩里奧搖了搖頭:“首相閣下,現在的局勢確實很糟糕,但我們也要面對現實。
奧地利在非洲大陸的優勢太大,除非法國人能夠抽調百萬主力部隊投入非洲戰場,要不然根本就無法逆轉局勢。
當然,這只是單純的從軍事上分析。如果其它方面發生變故,比如說:奧屬非洲軍團的補給出現問題,又或者是爆發革命,情況就不一樣了。”
殖民大臣普里姆羅斯當即否決道:“閣下,這樣變故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據非洲殖民政府搜集到的情報,戰前維也納政府曾向奧屬非洲運送了大量的戰略物資。
具體數額有多少暫時無法確定,不過一時半會兒他們肯定不會出現后勤問題。如果法國人堅挺一點兒,在埃及地區堅持一兩年,沒準還有機會看到。
指望奧屬非洲爆發革命,那就更加不靠譜了。要知道奧地利殖民非洲的主力軍是貴族、農場主,和新大陸那幫罪犯的后代是不一樣的。
從非洲傳來的情報,維也納宮那位一聲令下,這些家伙興高采烈的參戰了,沒有絲毫的不情愿。”
這是事實,如果策動奧屬非洲獨立,英國人早就干了。不對,確切的說是已經干過了,只不過最后以失敗告終。
鬧獨立也是要有前提的,和流放的罪犯不一樣,奧屬的移民大部分都是主動過去的,對國內的歸屬感要強得多。
尤其是奧地利還在推動非洲本土化進程,更是讓既得利益者們沒有造反的理由。想要在非洲復制美國的獨立運動,根本就不存在群眾基礎。
畢竟,北美十三州看似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可大部分移民都來自歐陸,對不列顛缺乏歸屬感。
純粹的英格蘭移民本來人就少,還不到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偏偏這些家伙又大都是流放的罪犯,不仇視英格蘭都算是好得了,指望他們主動維護不列顛的殖民統治,根本就是在做夢。
本身就不列顛離心離德,在發生利益沖突后,資本家們振臂一呼,民眾自然是爭先響應了。
類似的事情,在奧屬非洲根本就行不通。商品傾銷確實存在,可惜奧屬非洲的資本家不給力啊,根本就沒有任何話語權。
掌握權力的貴族、農場主,主要從事的是采礦業和種植園,根本就不在乎工業品傾銷,或者說大家根本就不認為被傾銷了。
工業產品又不是憑空產生的,同樣也是需要采購工業原材料的,恰好大家都是工業原材料的生產者。
一面向國內輸送工業原材料,一面享用國內生產的廉價工商業產品,大家的小日子過得不要多自在了。
真要是獨立了,搞起了反傾銷,他們才是最大受害者。不僅要為工業化買單,就連種植的經濟作物收益也會大幅度減少。
具體可以參考,美利堅聯盟國那幫農場主。為了抵制北方的貿易保護政策,都可以跳出來鬧獨立。
資本家們敢鬧騰,都不需要維也納政府插手,作為既得利益者的貴族、農場主,就先把他們給鎮壓了。
外交大臣喬治附和道:“這一點我可以證明,外交部也策動過奧屬非洲獨立運動,甚至還扶持了幾個獨立組織,可以這些家伙都沒成氣候。
奧地利在非洲發展的采礦、種植園經濟,直接將既得利益者和本土綁在了一起。從內部瓦解奧屬非洲,根本就不現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除非法國人贏得歐陸戰爭,要不然埃及失守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我們直接出兵干涉,或許能夠阻礙奧地利的行動,但是這牽扯到的利益太大了。”
出兵干涉,這本來就是一個笑話。不列顛那支袖珍版的陸軍,主力還在阿富汗和俄國人鏖戰,僅憑英屬非洲那點兒殖民部隊,派出去也只能打醬油。
猶豫了片刻功夫后,格萊斯頓首相緩緩說道:“國際局勢即將失控,我們必須要盡快結束同俄國人的戰爭,以應對接下來的變局。
阿富汗戰爭進行到了現在,已經沒有繼續下去的意義。這個時候俄國人也是騎虎難下,給他們釋放一個和平信號,想必沙皇政府也不會選擇死扛。
畢竟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巨無霸出現,威脅的不僅僅只是我們的利益,同樣也威脅到了他們的利益。”
英俄阿富汗戰爭初期確實是因為利益,戰爭打得是那個激烈。可惜殘酷的現實告訴他們,這就是一場望不到頭的消耗戰,真要是血拼到底只會兩敗俱傷。
隨著國際局勢的風云變幻,打累了的英俄兩國不約而同的降低了戰爭強度,化身吃瓜群眾看起了法奧兩國的熱鬧。
或許是為了讓法奧兩國放心大膽的pk,原本該停下來的英俄兩國,非常的默契選擇了繼續這場戰爭游戲。
雖說是游戲,同樣也是要死人的。無論是英軍、還是俄軍,都沒有放棄弄死對方打算,但凡是露出一點兒破綻都會被敵人窮追猛打。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消耗戰對不列顛來說也是有利的,英國政府有足夠的財力拖垮俄國人。況且,只有讓沙皇政府真正肉疼,英屬印度才會安全。
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全其美的事,為了遏制正在做大的奧地利,格萊斯頓只能先放棄“毛熊放血計劃”。
外交大臣喬治提醒道:“首相閣下,現在和俄國人停戰不難,但想要按照我們之前的預期停戰,卻是非常的困難。
目前俄軍還控制著阿富汗地區四分之三的領土,以沙皇政府的貪婪,我們戰場上沒有拿到的土地,想要在談判桌上拿回來,幾乎沒有任何希望。
我們同俄國人之間的矛盾太深,又有奧地利人充當攪屎棍,這次停戰談判恐怕不會順利。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法屬埃及是支撐不了多久的。如果法軍無法在歐洲大陸取得突破,奧地利占據埃及的既定事實就造成了。
俄國人不想看到奧地利做大,但俄奧畢竟是傳統盟友,沙皇政府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和奧地利翻臉,在埃及問題上他們多半會選擇中立。
接下來要逼迫奧地利人讓步,吐出吃下去埃及地區,能夠依靠的只有法國人和我們自己。
偏偏我們既要利用法國人,又要限制法國人,不能讓法國人趁機做大,這需要做得工作非常麻煩。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更多的盟友。最好是能夠聯合歐洲各國一起出面干涉,靠外交手段解決問題。”
受限于歐陸平衡政策,在這次歐陸戰爭中英國政府的外交一直都是畏首畏尾,生怕一個操作不當,折騰出一個歐陸霸主出來。
沒有辦法,國際局勢風云變換太快。不列顛的敵人一直在發生變化,先是自己跳出來的俄國人,接著是野心勃勃的法國人,還沒反應過來奧地利又冒出來了。
既要打壓,又不能打壓太狠,必須要維系脆弱的平衡,讓倫敦政府疲于奔命。
某種意義上來說,從歐陸戰爭爆發開始,不列顛的歐陸平衡政策就出現了問題,已經跟不上國際局勢變化了。
問題大家都知道,可惜不列顛是一個島國,先天上就決定了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只有維系歐陸平衡,才能夠保住他們的霸權。
格萊斯頓點了點頭,望了望窗外:“確實非常麻煩,不過再麻煩也必須要去做,這是我們的責任。
并且,在維系歐陸平衡的同時,我們還要想辦法削弱法奧兩國的實力,不能讓他們繼續壯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