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

  俄軍指揮部,伊萬諾夫正沉浸在奪取波茲南的喜悅中。這可以說是開戰以來,俄軍取得的最大戰果,戰略意義絲毫不弱于收復斯摩林斯克。

  打開地圖就知道,波茲南地處波蘭平原中心,是普波之間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工業中心。

  俄軍占領了這里,也意味著他們切斷了華沙同后方聯系的大動脈,毛奇率領的普軍主力即將變成孤軍。

  一名青年軍官,匆匆而來匯報道:“元帥,前線傳來消息,據飛艇偵查昨天有大股敵軍撤離華沙地區,數量有數十萬之多。

  敵人的行軍速度非常快,疑似主力部隊,不過他們沒有攜帶重武器,暫時無法確定。”

  伊萬諾夫心中一驚,暗自想道:“不好,敵人要跑。”隨即又遲疑了起來,毛奇詭計多端,用兵常常出人意料,誰也不知道這會不會是虛晃一槍。

  飛艇只能偵查,很難分清楚下方是不是主力部隊。華沙地區還有大量的地方部隊,完全擁有冒充主力部隊的能力。

  同樣的計謀,在去年的冬季會戰中,毛奇就已經用過了。前不久的華沙會戰中,敵人又故技重施騙過了俄第四軍。

  不過就這么放棄,伊萬諾夫又不甘心,要是現在放走了普軍主力,未來再想要圍殲他們就難了。

  略加思索過后,伊萬諾夫做出了決定:“命令第七軍立即派騎兵深入敵境偵查,確定是不是敵人的主力。

  把消息通報給第八軍,令他們破壞掉普軍返回途中的道路、橋梁,做好攔截敵人西歸的準備。

  命令第九軍立即前往波茲南和第八軍匯合,共同執行攔截任務。

  命令第十一軍、第十七軍留下少量部隊防守,主力盡快前往波茲南增援。

  命令第三軍、第六軍、第七軍立即靠攏,一旦確定敵人主力離開,立即進攻華沙。

  命令正在修整的第四軍、第五軍,做好戰斗準備,隨時增援華沙戰場。

  命令第十三軍、第十四軍放棄原來的作戰任務,切斷華沙敵軍同東普魯士地區的聯系。”

  伊萬諾夫還是那個伊萬諾夫,并沒有因為敵人可能撤退,就盲目的下令追擊。

  普軍為了抓緊時間跑路,沒有攜帶重武器裝備,如果將華沙地區的幾個騎兵師全部派出去,攔截他們的成功率還是非常高的。

  問題是攔住了又能怎么樣?

  華沙地區的俄第四軍、第五軍都廢掉了,第七軍也在前面的戰斗中元氣大傷,戰斗力大打折扣,保持著戰斗力的第三軍、第六軍提前結束了修整,戰斗力同樣不在巔峰狀態。

  這些軍隊就算是追了上去,也沒有圍殲普軍主力的實力。何況要進行追擊,也必須要解決了留守在華沙地區的普軍才行。

  考慮到其中的風險,伊萬諾夫寧愿選擇更加保守的戰術,在更遠的波茲南地區進行攔截。

  穩妥是穩妥了,成功率也低得可憐。波蘭平原一馬平川,根本就無險可守,敵人可以選的路太多了。

  除非是運氣爆棚,要不然第八軍根本就攔不住。伊萬諾夫下令增援并不是真的要把普軍主力攔截在波蘭地區,將他們堵在波蘭之外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喜歡穩扎穩打的伊萬諾夫,不介意先肅清了華沙地區的敵人,再集中兵力和普軍決戰。

  維也納宮,收到了俄軍占領波茲南的消息,弗朗茨一口茶直接噴了出去。

  直覺告訴他,這里面大有問題。

  波茲南的戰略價值,毛奇不可能不知道。再怎么兵力緊缺,也不可能忽視這樣的戰略要地。

  即便是主力部隊不足,二線部隊也要補夠。然而,波茲南地區就部署了三個不滿編的二線步兵師,其中駐守在波茲南城的只有七千人。

  這點兒兵力,就差告訴敵人,我們這里兵力薄弱快過來進攻。

  弗朗茨問道:“阿爾布雷希特,你覺得毛奇想要干什么?誘敵深入,準備吃掉俄國人的第八軍?”

  參謀長阿爾布雷希特笑道:“可能有這方面的因素,不過更多的應該是為了保存實力,早點兒跳出華沙那個大坑。

  俄國人的優勢太大,正面對抗普波聯邦沒有絲毫勝算。想要翻盤,毛奇只能出奇招。

  具體是什么我不清楚,不過從軍事上出發,放棄波蘭拉長俄國人的戰線,確實可以增加普軍的勝算。

  波茲南地區失守,還牽扯到了歷史遺留問題。從1815年維也納會議后,該地區就被劃給了普魯士王國,不過當地人一直都不怎么服氣。

  確切的說是當地的資本家、貴族、知識分子,對柏林政府非常不滿。

  表面上是柏林政府的民族融合政策,在當地推行日耳曼化,實際上是容克貴族占據了政府中大部分利益,他們這些后來者殘羹冷炙都沒拿到。

  平常時期這些人鬧不出來亂子,戰爭年代就不一樣了,尤其是眼看俄國人就要獲勝,這些失意者自然就活躍了。

  或許,毛奇想要一次性拔出這些隱患,故意讓他們暴露出來。”

  “引蛇出洞,清除異己。”

  這種事情,弗朗茨也是輕車熟路。政治斗爭本來就是殘酷的,沒有辦法變成自己人,那就只能清洗掉了。

  戰爭進行到現在這一步,普波聯邦的內部矛盾實質上也積累到了一個巔峰,就差一個導火索就要爆炸。波茲南既然成了隱患,自然要清洗了。

  看了看地圖,弗朗茨由衷的感嘆道:“毛奇真夠狠的,華沙地區那幾十萬軍隊,說放棄就放棄了!”

  這種做法沒有什么不對。正所謂“慈不掌兵”,為了贏得戰爭,沒有什么不能舍棄的。

  看似舍棄了幾十萬軍隊,實際上柏林政府并不虧,戰爭進行到現在雙方已經仇深似海,只要有希望波蘭人就不會投降。

  這些部隊大都是當地人,想要一戰殲滅幾乎不可能。不能夠全殲,就算是取得了勝利,戰后想要肅清地方也非常的困難。

  柏林政府只要派人插一手,地方游擊隊就誕生了。只要想想前期哥薩克騎兵在波蘭地區的暴行,就知道當地民眾有多仇視俄國人,后面的游擊戰有得打。

  財政大臣卡爾笑道:“陛下,毛奇恐怕也是逼不得已。華沙地區可不是只有幾十萬軍隊,還有大量的難民。

  戰爭遲遲不結束,這些人無法返鄉恢復生產,普波聯邦提供不了這么多就業崗位,波蘭地區可以說遍地都是難民。

  初步估算,大約有將近三百萬人領著柏林政府的救濟糧,其中約有一半人完全喪失了生計來源。

  在養著上百萬軍隊的同時,再養著數百萬難民,即便是有英國人輸血,柏林政府的財政也受不了。

  丟了波蘭地區,同樣也丟了這個沉重的負擔。在這個問題上,柏林政府應該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難民永遠都是最令人頭疼的,奧地利在大規模接受難民不假,可惜殖民政府已經過了饑不擇食的年代,已經設置了門檻,語言文字那一關就攔下了絕大部分人。

  英法殖民地、美洲國家倒是歡迎移民,可惜要自己買船票,到了地方也需要自己想辦法謀生計。

  弗朗茨點了點頭:“這對柏林政府是一個難題,不過應該難不倒俄國人,他們有豐富的應對經驗,就是不知道亞歷山大二世這次會怎么做了。”

  救濟是不可能的,這些難民大部分都是俄軍制造出來的,沙皇政府就算是出錢救濟,也收復不了民心。

  況且,沙皇政府也不富裕,這種毫無意義的投入,亞歷山大二世肯定不會干。

  驅逐或許不是最好的辦法,卻是沙皇政府最有可能干的,就如同第二次近東戰爭一樣,俄軍驅逐了大量的奧斯曼民眾涌入內陸地區。

大熊貓文學    神圣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