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9世紀后,地球村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國際局勢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美國內戰結束,英法奧西四國的精力集中到了歐洲,沙皇政府的壓力大增。
倫敦政府已經開始籌劃干涉普俄戰爭,企圖利用外交手段逼迫沙皇政府讓步,打擊俄國人的威望。
不得不承認約翰牛的外交手段厲害,剛剛被俄國人拉攏的巴黎政府再次搖擺了起來,法俄貸款被扣留了。
這不能全怪法國人,俄軍在戰場上的表現,太過令人失望。
本來大家以為沙皇政府擁有海上優勢,會調集軍隊登陸從背后捅上普魯士人,然而因為戰略物資的問題,沙皇政府沒有能夠組織起像樣的攻擊。
國際上的軍事觀察員們,現在紛紛抨擊沙皇政府的戰略,把他們貶得一文不值。
亞歷山大二世非常的冤枉,這次戰爭爆發的太突然,他們根本就沒有準備時間。
圣彼得堡,看著日益嚴峻的國際形勢,亞歷山大二世做出了決定——速戰速決。
沙皇政府的保密能力僅限于十人以內,知情者超過這個數字后,就和篩子差不多了。
收到這個消息后,弗朗茨的第一時間就是要糟。按照目前的情況,穩扎穩打下去最后的勝利者絕對是俄國人。
不要看普魯士人在交換比上占了優勢,可是這大半年的戰爭,他們還是付出了8.2萬人的損失,其中4.3萬人戰死,3.9萬人因傷退役或者是被俘。
盟友波蘭人的損失更慘,至少損失了15萬軍隊。因為波蘭臨時政府內部混亂,自己也搞不清楚具體損失,弗朗茨自然不可能知道了。
俄國人和丹麥人的損失加起來,也差不多等于普波的總和。
如果戰爭持續下去,最多半年時間,波蘭起義軍就會崩潰,到時候普魯士王國就要孤軍奮戰。
如果換了弗朗茨指揮這次戰爭,就會逮著波蘭起義軍狠揍,利用海軍打擊普魯士王國,削弱他們的戰爭潛力。
決戰?等收復了華沙地區,掌控了波蘭境內的幾條河流,打通了通奧地利的水上交通線后,還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只要后勤物資供應充足,俄軍的戰斗力一點兒也不差。憑借數量優勢,可以輕松擊敗敵人。
現在冒然決戰,在軍事上是非常不智的。當然,亞歷山大二世做出這個決定主要是為了政治。
國內保守派的壓力,國際上反俄勢力猖獗,再加上財政上的壓力,沙皇政府承受的壓力非常大。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提議道:“陛下,俄國人向我們求助,希望我們能夠盡快完成訂單。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批武器裝備交付過后,就是他們和普魯士人決戰的時間。
外交部認為可以從現役裝備中抽調一部分,提前交付給俄國人,促成這場決戰在波蘭的冬天來臨前爆發。”
弗朗茨眼前一亮,這次“冬天”來的可真是時候。無論這場戰爭誰勝誰負,冬季降臨過后雙方都喪失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等到來年再戰,大家差不多又重振旗鼓了。不對,應該說是俄國人可以重整旗鼓,普魯士人輸掉一次決戰就差不多涼了。
抽調現役裝備,那只是為了大家面子上好看,預備役的裝備也算現役裝備,沒有毛病。
弗朗茨疑惑的問:“時間上來得及么?現在已經9月份了,等運到俄國人手中都十月份了,他們還有時間進行決戰?”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回答道:“時間上確實有點兒緊,不過勉強也夠用了。
靠近我們邊界地區的俄軍可以先換裝,他們可以先發起反攻。東普魯士地區俄軍換裝要晚點兒,只要舍得傷亡這都不是問題。
前線俄軍將領的壓力非常大,他們頂不住國內的壓力,決戰肯定會在年底前爆發。
冬季降臨,大不了這次決戰無疾而終。不管怎么樣他們都必須要打一仗,給國內的保守派一個交代。”
弗朗茨開始為前線的俄軍默哀了。就算是贏得戰爭,他們也是損失慘重;要是輸了戰爭,那么自然是損失更慘重。
亞歷山大二世選擇這個時候決戰,估計也是逼不得已。如果早兩個月決戰,萬一輸了戰爭敵人可以長驅直入,他們會損失慘重。
現在無所謂了,俄羅斯帝國的很多地區都已經進入了冬天。等打完這一仗估計都十一二月份了,在這個季節進攻俄羅斯,那絕對是活膩了。
既然沙皇政府沒有危險,俄軍的損失就不在弗朗茨的考慮范圍內,當即做出了決定。
“以最快的速度交貨,再贈送俄國人一百萬發子彈,表明我們的立場。”
俄國人采用奧械裝備也不是沒有好處,因為奧地利早就統一的彈藥口徑,現在俄軍就算是換裝,子彈仍然可以通用,不用擔心出現送錯了子彈的笑話。
維也納政府的效率還是非常高的,僅僅兩天時間就從預備役裝備中抽調了三十萬條步槍,以最快的速度發往了俄奧邊界。
這么大動靜根本就隱藏不了,收到了消息過后,普魯士軍隊總指揮官毛奇當機立斷決定——先下手為強。
1865年10月2日,普波聯軍趕在俄國人換裝前,向東普魯士、白俄羅斯、烏克蘭一線的俄軍發起了全面反攻。
大決戰提前爆發,歐洲各國的目光都匯聚到了這次戰役上。
如果俄國人獲得勝利,那么毫無疑問普魯士王國要完蛋;要是普波聯軍贏得勝利,那么歐洲格局又要重新洗牌了。
瑞典,卡爾十五世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普魯士王國提出的:聯合對付俄國人計劃。
雖然瑞典也反俄,近東戰爭中更是站在了俄國人的對立面,支持英法奧斯曼的聯盟,可是并不等于他們就喜歡普魯士了。
在普丹戰爭爆發的時候,卡爾十五世就準備出兵協助丹麥防衛石勒蘇益格,遏制普魯士王國擴張的野心。
除了擔心唇亡齒寒外,還和這個年代盛行的泛斯堪的納維亞主義有關。
(泛斯堪的納維亞主義主張:北歐聯合建國。19世紀40年代在斯科訥發起,在19世紀中期達到頂峰。瑞典和挪威已在《基爾條約》的簽訂下成立瑞典挪威聯合,就差丹麥了。)
卡爾十五世就是這項計劃的支持者之一,他一直都想要讓丹麥、瑞典、挪威合并成為一個國家。如果可能的話,他也不介意讓芬蘭也加入。
第一次普丹戰爭中,瑞典就曾出兵幫助丹麥王國,只不過反應慢了一步,等他們趕到的時候俄國人已經介入,沒有參加戰爭。
這次普丹戰爭,卡爾十五世也準備出兵干涉的,可惜丹麥敗得太快,瑞典國內很多人反對出兵,干涉無疾而終,泛斯堪的納維亞主義也因此遭到遭到了重創。
普魯士人想要拉攏瑞典參戰,也不是沒有緣由的。瑞典和俄羅斯帝國的仇恨由來已久,雙方的關系一直很惡劣。
還有芬蘭人已經想要擺脫俄國人的統治,他們提出了建議,只要瑞典幫助他們獨立,他們愿意加入瑞典。
國際上英國人也在極力促成普瑞聯合,倫敦政府早就做出了許諾,他們支持瑞典兼并芬蘭。
巴黎政府也希望瑞典吞并芬蘭,可以刺背俄羅斯,愿意為他們提供幫助。
出于削弱俄國人的考慮,就連維也納政府也愿意向瑞典提供貸款,可以說整個歐洲大陸都想看著俄國人倒霉。
現在沙皇政府已經出現了疲態,俄軍主力被牽制在了前線,有芬蘭人策應,瑞典出兵奪取芬蘭的成功率非常高。
無論是芬蘭還是瑞典,都易守難攻,就算未來俄國人想要反攻,也很難取得戰果。
這么多利好的消息,都不能掩蓋一個事實——俄國人太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