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年7月11日,弗朗茨在奧地利政府擴大會議上提出了:“建立奧地利核心產業體系”。
緊接著,奧地利政府就開啟了實地調研工作,把什么產業列為核心發展重心,這不是弗朗茨一拍腦袋就可以決定的。
哪怕是理由再充分,也必須要進行搜集足夠多的資料,加以分析,確保萬無一失過后,才能夠確定下來。
現實結果很打臉,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個年代要重點發展軍工業,那么側重點就是——海軍軍工。
就陸軍的幾十萬條步槍,加起來也就一兩艘戰列艦的價錢。火炮要貴些,可是也高不到哪里去,這個年代陸軍最大的軍費開支是人員工資和訓練費用,而不是武器裝備。
軍工企業的重點是研發和產能,產能不用考慮了,國內市場就這么大,國際軍火市場更小,盲目的提高產能就是作死。
研發也花不了多少錢,幾款火炮、步槍,需要投入多少錢?每年一百萬盾夠么?
不夠的話,一千萬盾絕對花不完。
這個年代,歐洲所有國家在陸軍武器裝備上投入的研發費用總和,有沒有一千萬盾,都是一個大大問號?
弗朗茨估計是沒有,歐洲大部分軍工企業都是私企,都是以贏利為目的,研發費用投入太大,根本就收不回來成本。
只要利潤還不錯,就不要指望資本家們進行科技創新。
這個年代科技創新可不是什么好詞,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敗率,資本家們在投入的時候是慎之又慎。
這也是為什么有戰爭推動武器發展的說法,只有到了戰爭時期,大家才舍得投資研發新的武器裝備。
相比之下,海軍才是吞金獸,可惜奧地利帝國的那支海軍似乎太袖珍了,在全世界大概可以排到六七八名吧。
要是重點發展海軍的話,估計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沖到世界第三位,排在英法之后。
然后就沖不上去了,這兩位和后面的那些渣渣不一樣,無論是技術實力積累,還是綜合國力都要強的多。
考慮到可怕的海軍軍備競賽,弗朗茨一瞬間就慫了。奧地利海軍還只能在地中海打轉,搞一支大艦隊出來,有什么用?
英法都是殖民地帝國,才搞大海軍的,現在的幾個海軍強國,全部都是殖民地國家。奧地利就算是現在準備參與殖民活動,也不需要立即大爆海軍啊?
弗朗茨又不準備和英國人搶印度,干嘛要和他們玩軍備競賽呢?
最后的調研報告顯示,重視發展軍工業就可以了,政府每年撥款幾百萬的研發費用,就可以保證世界先進水平了。
基礎工業水平在這里放著,不是政府越重視、投資越大,最后的收獲也就越大。
看著這份報告,弗朗茨只能在心里痛罵一頓后世那幫無良的專家教授篡改歷史。
想想看,普奧戰爭、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投入的新式武器,除了一款新式步槍之外,還有什么拿得出手?
難道傾國之力發展的軍工業,最后的成果就是一款后膛步槍?
這不是扯淡么?難道普魯士政府領導人都是傻子?
別的不敢說,弗朗茨敢保證砸上幾十萬盾,奧地利現在連機槍都搞得出來。
換句話說,就是現在軍工業的盤子還小,只要政府分出一小部分精力出來,就可以保持世界先進水平了。
沒錯,這個年代的奧地利軍工業還是世界先進水平,和任何一個國家比,都不算落后。
弗朗茨沒有準備跨時代發展,飛機、坦克之類的高科技產品,他都不準備立即研發。
實際上是研發出來了,也生產不出來。
制造坦克還勉強,大不了就是傳說中的蒸汽坦克,雖然魔幻了一點兒,好歹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有人聽說過蒸汽飛機么?
打臉就打臉吧,反正弗朗茨的臉皮厚。幸好奧地利政府務實,不然等國策確定了,那就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里吞。
1849年9月11日,奧地利政府將主管鐵路建設的部門獨立,成立了鐵道部,鐵路正式成為了奧地利未來二十年的核心產業。
9月13日,奧地利政府又確定了制造業、農產品加工業的核心地位,都是由工業部負責主管。
至此,推動奧地利帝國前進的三駕馬車,全部就位了。現在的問題就是怎么發展這些產業了。
“陛下,這是鐵道部關于快速建成全國鐵路網的草案,請過目。”新任鐵道部長施泰因男爵說道 說完,向弗朗茨遞交了一份文件。文件不是很厚,只有薄薄的十幾頁紙。
弗朗茨順手接過了文件,翻看了起來,里面的內容不多,卻很有料。有表格和文字說明,所有的內容都是純手工制作,可能是趕制太匆忙了,有些線條還是彎曲的。
花了十幾分鐘,弗朗茨大致的瀏覽了一遍過后,面無表情的說:“珍妮,取一份奧地利地圖來。”
這是一份全國鐵路網的計劃,中間涉及到的城市很多,弗朗茨可沒有那么好的記憶力,能夠清楚的記住每一個地方。
對照著地圖看,弗朗茨發現這份計劃一旦實施,奧地利的主要城市全部都被串聯了起來,有些鐵路還延伸到了邊疆地區,顯然鐵道部也考慮到了軍事需要。
“計劃沒有問題,問題是在技術上能夠達到么?很多地區鐵路都要經過崇山峻嶺,這會給鐵路施工帶來非常嚴峻的考驗。”弗朗茨想了想說 “陛下,這只是一份草案,實際上在施工前,還必須要派出工程師沿途進行實地考察,在沒有得到這些數據前,我們不能夠保證可以實施。
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一旦某些路段受地理條件限制,無法修通就繞路。現在只是我們要達到的目標,讓鐵路延伸到全國的主要城市。”施泰因解釋道 弗朗茨點了點頭,嚴格來說施泰因并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他更應該是一名工程師。
不過,現在奧地利鐵道部的主要工作就是修路,鐵路管理工作是由下屬的鐵路公司負責,同時接受交通部的監管。
如果不是為了體現政府對鐵路的重視,或許就沒有鐵道部這么高的級別,而是一家鐵路建設公司了。
既然是單純的修路,弗朗茨自然不介意任命一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主持工作了,起碼不用擔心出現天馬行空的鐵路建設方案。
施泰因先后參與了奧地利多條鐵路的設計、施工,是這個年代奧地利最著名的鐵路工程師之一。
原本是奧地利奧地利政府娉請的鐵路總工程師,現在搖身一變成為了鐵道部長。
稱呼變了,權利大了,可是工作內容沒有變。他還是負責修鐵路,要參與設計、施工。
這個年代的鐵路設計人員很苦,他們必須要親自參與重要地段的實地勘探工作,可沒有坐在辦公室里吹空調的福利。
對于這份鐵路網的計劃能不能夠完成,弗朗茨是一點兒都不擔心,只是什么時候才能夠完成,就是一個問題了。
19世紀可不是21世紀,三萬八千多公里的鐵路網,那怕是主干道也有一萬兩千多公里。
要修這么多公里鐵路,可不是那么容易。現在奧地利正在運營的鐵路不過1359公里,在建鐵路896公里。
“要多長時間,才能夠完成這項計劃呢?”弗朗茨關心的問道 “至少二十年,如果財力充足的話,這個時間可以大大縮短。”
施泰因沒有把話說死,修鐵路不是其它產業,只要舍得砸錢,還是可以多線開工的,建設速度自然可以倍增。
弗朗茨沒有半響沒有說話,這個回答等于沒有回答,三萬八千多公里鐵路,要是慢慢修的話,二十年時間真不一定夠。
如果分標段進行建設,劃分成三十個小項目,那么每個項目就只有一千多公里了,要是繼續劃分下去,沒準幾年就可以修完。
如果真的這么想,那一定就是外行人。首先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其次還需要大量的鐵路工人。
保證了這兩項基本要求外,還要考慮技術人員是否充足,交通運輸,原材料供應,地理條件等一系列因素。
“那我就給你二十年時間,資金方面,我能夠保證政府每年都會有不低于兩千萬盾的財政撥款,政府還會出臺相關法律,允許民間資本參與鐵路建設。
我希望在二十年內,看到這條遍布全國的鐵路網,你能不能做到?”弗朗茨慎重的問“陛下,請放心,我保證會提前完成任務!”施泰因激動的說道 只要有錢,鐵路建設就不是問題。
要知道奧地利政府手中還有一幫勞工呢?這幫參加過叛亂的倒霉蛋,從一開始就注定要被犧牲掉。
弗朗茨不信,用這二十萬條命還鋪不出來三萬八千公里鐵路。要是不夠就繼續挑起戰爭好了,欺負一下奧斯曼帝國,勞工還不滾滾而來?
任何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都是充滿血腥的,不是對內就是對外,沒有犧牲哪里來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