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一章覲見 “有了兵,方能快刀斬亂麻!”
“以往遼國,都是南部諸州供錢糧,北部諸州出兵員,如今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遼東乏兵。”
“如果相公能有一支足夠強大的兵馬,外阻強敵,內消叛逆,以上所有的問題,是不是就都迎刃而解了?”
王經搖頭“沒有,債券的問題還沒解決,而且如果征召軍隊,先不說訓練要多久,就算成軍了,這中間裝備、糧草諸多消耗,不還是得雪上加霜?”
趙仲遷說道“相公想多了,債券問題,我大宋絕不會不管,只要相公與大宋簽署一份協議,保證今后用鐵廠產出逐年支付還清,這些債券,我再厚顏求求官家,給相公包攬了便是。”
王經神色怔忡“那…貴國有何要求?”
“說笑了,相公以為就遼國現在這個樣子,我朝提出什么要求,貴朝能承受得起?”趙仲遷說道“所以這就是一筆投資,純投資,不附加任何多余條件的投資。”
“遼東一地,以前支持舉國七十萬兵馬之半都有余裕,如今僅支持一道所需,哪里會沒有收益?因此我們官家并不擔憂償還問題。”
“就跟貴朝國內發行一樣,只要利息。我朝兌付鐵廠債券至今全部本金與利息共計三百八十五萬貫,擁有全部債券所有權。”
“每年一成利息,共分十年償付。如此算來,今后十年當中,遼陽鐵廠每年只需要向我朝支付價值七十萬貫的鐵料即可,如何?”
王經頓時大喜“這個協議,老夫現在就可以答應,這條件,比先帝許我的還要優厚。”
趙仲遷說道“不過如此一來,貴朝的鐵錢,可就又發行不成了。”
“可又多了…”
“咳咳咳…”陳無疾趕緊打斷,對趙仲遷拱手道“近日我也在思索這個問題,我遼東南院諸州,非民不足食,鐵不足用,錢不足流通。”
“近年來這些事端,其癥結歸根結底,卻是貨幣的信用不足。一有風吹草動,無論鷹券、債券、絹鈔,波動極大。”
“不過舶來錢和大宋寶鈔就沒有這個問題,我有個不情之請,不知節度能不能答應。”
“漕帥請講。”
“能不能許我遼東道,也用大宋寶鈔和舶來錢?”
趙仲遷不由得呵呵冷笑“陳漕帥可是打得好算盤!我大宋承擔貨幣保證,然后給你遼東作流通之用?還有絹鈔呢?我朝陛下那里五百八十萬貫,你們真當它們是廢紙了?”
“這個嘛…”陳無疾不禁為自己的可恥意圖被無情揭穿而感到臉紅,不過現在國事為重,哪里還顧得上個人顏面“東京道要是如以往那樣,錢糧每年也在數百萬貫,我們可以慢慢吸納收回絹鈔,只要貴朝陛下不要一下子…放出許多,十年,十年之內,就跟兌付債券一樣,官府可以負責吸納完畢。”
趙仲遷想了一陣,說道“如此也好,那就沒有什么問題了。”
“怎么會沒有問題?”王經趕緊說道“剛剛所說的內憂外患,不才剛剛解決了一個?”
趙仲遷說道“剩下的,不就是需要一支強軍?”
“對呀!但是時間上也來不及啊?”
“其實還是有辦法的。”
“什么辦法?”
“借。”
王經已經明白趙仲遷的主意了“找大宋借兵?節度原來在這兒等著我呢?”
“錢糧都在其次,借兵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老夫絕對不敢擅自主張。”
“還有,就算是朝廷答應,等老夫聯絡到司徒,司徒再奏報貴朝陛下,再到答復回來,老夫怕是尸骨早朽。”
“節度別忘了魏王,他知曉后,只怕立刻就會發兵滅我遼東…”
趙仲遷說道“可相公你也別忘了,大宋在遼東,現在就有一支兵馬。”
“哪里?”
趙仲遷說道“鴨淥江四州都制置使,蘇軼!”
“蘇公子?他敢出兵?”
“蘇制使看似穩重,其實膽大包天,十四歲就敢橫絕萬里汪洋的人物,你說他敢不敢答應?”
“只要相公你命開州守將放開道路,蘇制置從鴨淥江至婆娑嶺不過三百五十里,至遼陽府不過四百里,數日之內便可抵達!”
王經問道“可蘇制置那里不過才六千人,能守衛我遼陽?”
趙仲遷哈哈大笑“阿骨打不也只用了五千人,就打得蕭嗣先七萬大軍大敗虧輸?就連阿骨打都對蘇制使崇拜有加,不說六千人,三千人足以捍衛東京道!”
“相公別忘了,蘇制置他可不是一個人,他的背后,還有經略我朝河北四路的大宋司徒,還有北洋水師總督張太居!”
“有公子坐鎮遼陽府,一人就足抵十萬大軍!即便他一個手下不帶,魏王敢輕舉妄動?”
“照啊!”王經頓時恍然大悟,一拍大腿站起身來,可轉念又想到一個問題“不行不行,這事兒超出老夫職權之外,不敢擅專的…”
“我趙仲遷做事兒,豈會如此不地道?”趙仲遷說道“要是借兵是出于圣意呢?相公你從還是不從?”
“節度休開玩笑,陛下北狩,到現在都下落不明,何來的圣意?”
趙仲遷對王經拱手“這就終于說到剛剛的天意了,恭喜明公又得一樁富貴,貴朝東北面副都統耶律余緒,已經攜文妃和晉王,于昨日抵達了東京道。”
“啊?”王經大驚失色“他們如何逃出來的?現在在哪里?”
趙仲遷看著王經微笑道“已經過了烏州——這個不重要,現在只想問,相公準備怎么做?”
總算是進入了自己最擅長的業務范圍,王經不由得驚喜交加,興奮地搓著手“若真如此,那滿天烏云一朝消散!”
“晉王乃是陛下長子,既然他來到了遼陽,咱們就能夠干一票大的!”
“老弟啊老弟,你簡直就是老夫的大福星!”
紹圣二年七月朔,王經率領南院群臣,親自于遼陽府北面的樂郊,以最隆重的禮節,迎接文妃和晉王圣駕。
遼陽府是遼國五都之一,本來就有宮室,王經已經抓緊這幾天時間予以修繕,配置了宮人,迎文妃和晉王入內安養。
同時召集了南院群臣,上表北廷,要求崇隆文妃,權臨東京道宮制,以晉王守遼陽府,東京道大總管,總領南院諸事。
還提出建議,國家不可一日無主,既然陛下北狩尚無消息,那就不妨遙尊陛下為太上皇,遼國另立新君!
在東京道內,王經的威望本來就崇高,現在又掌握了大義,群臣無不遵從。
此事在遼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北廷當然不予同意。
但是王經現在有遼皇第一順位繼承人在手,說話做事立刻就變得硬氣起來,我就是通知你們一聲,你們同意不同意,其實我南部也不大關心。
辛酉,王經帶著南院參政牛溫舒、權參知政事張琳、鹽鐵使陳無疾、東京留守高清臣、大宋使臣新轉遷的彰節軍節度使趙仲遷,入宮覲見。
永和宮里還散發著淡淡的松油味,修繕宮室,商賈們出了大力,從松脂里提出來的松油,還是大宋的產品。
因為時間實在倉促,連裝修的味道都還沒有完全散去。
不過宮里的陳設、用度,王經都是比照皇太后和儲君的標準置辦的,這也讓經歷過多年苦楚的文妃母子,銘感于心。
蕭瑟瑟位于正位紗簾之后,趙仲遷只能看到個懵懂的影子,而紗簾之前的龍椅,端坐著四歲的晉王。
禮拜之后,王經給蕭瑟瑟正式引薦南院群臣。
蕭瑟瑟說道“國家大變之際,遼河南岸,尚保有一方樂土,宰執相公們辛苦了。”
王經趕緊施禮“老臣不敢居功,惟幸娘娘和晉王到來,讓大家有了主心骨,以后東京道諸事,也有娘娘懿旨下達,臣等秉遵旨意執行,當不再有疑臣本心之人了。”
蕭瑟瑟說道“此次南來,一路有義士護送,丞相要替我好生籌賞才是。”
。全本書免費全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