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

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麻魚  廣州,番禺縣,王河村。

  一名小秀才領著另一名小秀才來到村口“先生,這便是后學的家鄉了。”

  漏勺看著大榕樹下村子,說道“嗯,綠意盎然,清幽雅靜,地方不錯。”

  村口幾個小屁孩正在玩耍,一見到二人,丟了竹馬木刀就朝村子里跑,邊跑還邊喊“秀才哥哥回來了!秀才哥哥回來了!”

  村里頓時一番攪擾,不多時,一名老員外出現在村口“子正回來了?哎呀還有這位小郎君,可是子正的同窗啊?”

  要說年紀,漏勺比州學秀才王樹還要小些,王樹嚇得趕緊擺手“阿爹啊,這位是我師長,官家伴讀,我廣南東路的轉運判官,廣州通判,天下聞名的小蘇探花!”

  王老員外看著自家兒子身邊的小秀才,不由得驚疑交集,拱著手道“運判…運判…”

  后邊帶習慣了的“老父母”三個字,這回卻是怎么都說不出口。

  漏勺不以為意,擺著手道“老賢達可別這么叫,這一沒有儀仗,二沒有官服,就是過來考察一下貴村的。”

  王老員外這才趕緊說道“那探花郎里邊請,國朝探花降臨,闔村蓬蓽生輝啊!”

  幾人在王宅堂屋坐定,王老員外這才說道“不知探花郎此次與犬子同來,所為何事?犬子在州學進益,如有不恭順不長進之處,探花郎只管代老夫施行家法便是,打死不論!”

  好像很多次家訪都遇到家長們這么說,漏勺笑道“子正文章義理還是不錯的,不過廣州不是什么增進學問的好地方,京師大學堂那里,我拜托老堂兄運作到幾個名額,準備送廣州出類拔萃的士子前去求學。”

  “子正也在其列,這次過來,便是詢問老員外的意思,所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嘛!”

  “京師大學堂?”王老員外喜出望外,就差沒有跳起來了“大蘇內翰給找的機會?那一定得去啊!”

  “老夫讀報,也知曉那里是天下文萃之所,子正有此機緣,乃是我王家的福分。”

  說完終于站起身來,對漏勺深施一禮“我王家就算典產賣地,也要讓子正成行!”

  “那倒不至于。”漏勺趕緊將老員外攔住,又扶他坐好“轉運司有制度,這次送去京師大學堂的子弟,學期四年,由市舶司從盈利中撥出專費,負責沿途旅費。”

  “此外每人每月,會發給兩貫‘養學補貼’,作為學堂食宿之用。”

  “不過有一條件,就是四年之后,子正須得回廣州來,在衙門觀政四年,幫助官府料理政務。其后是在幕府做事,還是科舉為官,一任自擇。”

  “因為前后需要八年的時間,故而此次選取的士子,年紀都在十七到二十二之間,八年過后,子正也才二十五,參加科舉,也不算是晚達。”

  廣州缺乏治政人才,漏勺抵達這里后,發現這里的問題就是公務員素質低下的問題,要不然市舶司也不會被一個通事搞得亂七八糟。

  于是想出了這一招。

  不過這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估計等這些學子學成歸來,漏勺已經別處為官了。

  擔心這些選出的士子家中不同意,漏勺決定一家家走訪,親自耐心勸說。

  殊不料漏勺完全是自己想多了,以蘇家學閥自家的教學質量,自然遠非尋常人戶可比。

  對蘇家人來說,一個進士功名輕輕松松,但是在王老員外這種家庭眼里,不啻難如登天。

  漏勺還擔心這些人家寧愿讓自己孩子在當地培養,也不愿意讓他們遠赴幾千里求學呢,卻不知對這些人家來說,乃是求之不得的機會。

  畢竟不是誰家都如蘇家子弟一般,“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二十歲前取功名取成了慣性。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雖然是明代才流行的諺語,但是現在是出五大家并出的朝代,可想而知,科舉的難度,其實比明代還要高。

  果然,就聽王老員外呵呵直笑“官府如此恩遇,子正學有所成,歸來上報皇恩,下惠鄉梓,乃是當然之理。”

  “何況入仕之前先得觀政,今后起步就比別人先得一頭籌。探花郎為本路學子思慮得如此周全,合路父老,都銘感探花之德。”

  漏勺倒是沒有想到事情完成得如此輕易,反倒有些不知道接下來干啥了“呃,那就如此說定了?”

  “說定了!此等大喜事,當開宴席,好好款待探花一番!”

  接下來就是聊家常了,聽王老員外講,王河村乃是咸淡水交界的地方,蔣漕帥大搞圍田,王河村也在范圍以內。

  不過王河村和別村不同,別村引淡水沖田,又利用河水泛淤,如今那些灘涂要不種稻,要不種草養牲畜,都有了收成。

  王河村河流小,海潮足,因此灘涂都還荒著,沒法種植,那些水泥防波堤上,如今都長滿生蠔了。

  漏勺一聽,我靠,走,看看去!

  來到防波堤上,正值退潮時分,漏勺就看到整個灣子潮水線下的防波水泥塊上,左右數里,全是密密麻麻附著其上的生蠔。

  漏勺都驚呆了,喃喃道“它們…它們怎么這么喜歡水泥?”

  王老員外說道“是啊,再過幾年,這些蠔就會讓防波堤更加牢固,估摸著到時候,堤內也差不多可以種些東西了…”

  漏勺都興奮壞了“還種什么地啊!咱養蠔不是更好?!它們喜歡水泥,我就給它們水泥!”

  這回輪到王老員外驚呆了“這東西…還能養?”

  “能不能養,試試不就知道了?”漏勺打開書包,取出紙筆唰唰寫下一張紙條,蓋了自己的印信交給王樹“將這個送去市舶司,讓努爾馬開船拉東西過來,咱試試看!”

  等到第三天,王河村外來了一艘賊漂亮的小帆船,一村人都跑到海邊碼頭上圍觀。

  小帆船是扁罐送給漏勺的,是按照皇家海軍學院游艇興趣小組的最新方案設計。

  這個游艇與后世的帆船游艇已經非常接近了,用的是巨大的三角縱帆設計,考慮到電機的動力和持續性都堪憂,只能在海灣里玩玩,扁罐還是給弟弟換成了最新的柴油機配置,能夠一次航行三百海里。

  趙煦那里也得了一艘,那是扁罐帶領軍事學院師生們給趙煦打造的結婚禮物,不過是電動船,沒有帆,只能在金明池當玩具。

  漏勺很忙,也一直沒機會玩游艇,這船倒是給努爾馬用的多。

  努爾馬將纜繩丟給漏勺“少爺,水泥拉來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漏勺懂軟體動物的基本習性,知道這東西需要在浮游生物多的地方才長得快,這幾天已經設計了初步的飼養方案。

  探花郎喜歡怎么玩,王老員外就發動全村老少陪他怎么玩,人家探花郎將兒子都奶到汴京城去了,還給錢,一年多來為廣南東路老百姓做下這么多善事,玩幾天怎么了?!

  海灣里邊,王河村人已經幫漏勺造起了不少竹筏,竹筏與竹筏之間,用竹竿連接了起來。

  漏勺的方案有兩個,一個就是制造水泥柱子,兩米長,釘入沙中,四根水泥柱頂部相互支撐,形成一個水泥架子,增加穩定性,然后將從防波堤上取下來的生蠔,用水泥粘到水泥柱子上,留足生長的空間。

  另一個方案就是用耐海水腐蝕的蕉麻線,系上一串水泥餅,將生蠔粘在水泥餅上,然后掛到竹筏之間的竹竿上。

  王河灣灣子很大,海潮和河流水流都輕緩,村中有不少靠海吃海的人家,這幾日蘇油已經打聽得生蠔在什么樣的水里,什么樣的深度,才長得最肥美。

  聽父老說,生蠔要三年才最好,現在粘上去的幼蠔才一年多,就只等一年半后的收成了。

  漏勺只是給村民們打了個樣,剩下的就交給王老員外負責,聽說這一帶外海的麻魚最是肥美,漏勺這次還帶來了釣具,讓幾個老漁民帶著,去外海打魚去。

  因為生蠔事件,漏勺將哥哥給的這艘游艇取名為牡蠣號,船名不咋樣,但是性能卻將幾位老漁夫給羨慕壞了。

  再一打聽這船五千貫在廣州拿不下來,幾位老漁夫不禁咋舌,息了效仿的心思。

  釣麻魚很簡單,頂著月亮出海,找到魚窩子,放下串鉤,靜待收獲就可以。

  將浮球拋入海里,留出十丈到底的空線,掛上兩米長的子線,然后往鉤子上掛上小魚,拋入海中就可以。

  整條魚線長達一千米,每兩米一個子線串鉤,鉤子的鉤門很長,這是為了提防麻魚牙齒厲害,咬到子線。

  等到線組放完,都不用等待,就可以收線了。

  牡蠣號在漏勺的操作下,小小的切了兩次風,就繞回到了浮球的起點之處。

  一名老漁夫就不禁喝了一聲采“探花郎這家伙事兒太利索了!”

  另一名老漁夫也笑著喝彩“行船的手藝也沒得挑!有這船這手藝,合該去石塘撈寶貝才是正理,打麻魚算什么事兒?哎喲…”

。全本書免費全本網

大熊貓文學    蘇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