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

第一千六百七十章一步又一步  元豐六年,戶部尚書蔡京奏報,大宋歲入,突破了三億五千萬貫。

  三年振興河北四路,蘇油向朝廷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熱火朝天的建設,讓四路人口吃緊,蘇油兩次調整了力夫們的工錢,一日三餐,給錢兩百五十文。

  在這個數字的刺激下,河北四路以往猖獗的盜匪悄無蹤跡,前線文安洼周圍的軍屯、商屯,種收時都必須動用大機械。

  一季土豆一季小麥,十萬頃土地,畝產四石,共得糧四千萬石!

  河北軍中,奢侈到軍士吃饅頭,麩料喂牛馬,種詁上書朝廷要求增兵,雄霸延邊一線,完全養得起三十萬虎賁!

  這等刺激遼人的要求當然被朝廷駁回,蘇油請求朝廷從汴京、相州等地區分戶析產,移民就地,以戶均百畝,官給十五貫為餌,招誘下戶移民。

  土地是軍屯的熟地,開荒的事情軍爺們已經做好了,到地方當年就能種出糧食。

  這個誘惑對內地下等戶是不言而喻的,高滔滔為了鼓勵京周百姓移民,下旨效仿四路,免除了丁稅,取消了當年京周各縣人口增長的考績,反而將移民數量作為考績。

  經過好一番努力,才在鄭州組織了三千戶,汴京一萬兩千戶,陳留五千戶,湊足了兩萬戶,十萬人的移民規模。

  三十萬貫補貼蘇油沒有直接發給移民,而是修造了土磚房,外加家什、農具、還有一頭耕牛。

  這些訂單,又刺激了接納移民各縣的工坊生產,當地的知縣和縣令們,對移民頗為歡迎。

  除了四通八達的水運網絡,鐵路已經從太原修到了定襄,到雁門關的支線將在明年六月開通。

  定襄到白馬山段,真定到白馬山段,也將在明年三月合龍。

  即便還沒有全線貫通,這段鐵路已經被沈括利用了起來,定襄到太原沿途豐富的煤、鐵、銅、鋁礬土、耐火粘土,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太原,定襄兩地,極大地刺激了河東路的工業發展。

  沈括甚至還有富余,將太原的優質焦煤,由火輪船隊拉著,支援鄭州工業基地。

  鑒于河東路的暴富,十二月,丁卯,詔河西、河東邊要,進筑守御城砦。

  朝廷又從京中調了一千龍衛軍,由狄咨率領,加強雁門關的防守力量。

  蘇油以免除丁稅,提升畝產,變相降稅,只以田畝、商品產出量定收稅,子女入學免一丁之稅,大辦工礦,開拓商路,鼓勵流通等一系列刺激民生措施,獲得了四路子民的極力擁護,也讓四路爆發出蓬勃的生機。

  軍事態勢的緩解,役務變成有利可圖的生計,喚醒了四路靠近邊境的州縣的生產能力,大量閑置土地的重新分配,無數水利工程的開通,也讓四路的農業資源得到了徹底的解放。

  有了玉黍、土豆和輪作方式的加成,河北的沃土上,糧食產量翻了兩番,畝產達到了平均四石,而稅收只增加到一畝三斗,相當于農稅降到了十三稅一。

  然而農稅在數目上反而增加了,從以往三年兩收,畝輸兩斗,實際上的一年一斗半不到,而如今光舊有土地的稅收,就增加了一倍有余。

  加上新增土地和之前新擴隱田隱戶的稅賦,四路農稅,整整翻了兩倍!

  但是農稅的增長還是小頭,遍布各州的五小工業,對遼外國、朝鮮、日本海貿的興盛才是大頭。

  爆表的商稅讓河北四路對大宋貢獻的稅賦,在元祐六年猛增到四千萬貫,一舉將大宋的歲入,拱進了三億五千萬貫的大關。

  大朝會上,蘇軾一篇賀表寫得大氣堂皇,元祐盛世,古往今來,當推第一!

  唯一的不和諧聲音,大概就是河西諸城邦的使節,控訴黑汗和西州回鶻的霸凌行徑,要求大宋替他們主持公道。

  趙煦板著撲克臉,表示了對諸城邦和黑汗、西州百姓的同情,認為這是統治者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了百姓的頭上,是不人道的行為。

  不過朝會的內容很多,這一節只是小插曲,趙煦只命禮部記住,將京師大學堂兩位智慧宮學者在大宋潛心研究學問,重新闡述天方圣經寫成的《原義》,頒發給使臣,讓他們將之帶回去,帶給西域那些信仰天方教的教眾。

  理學已經成為大宋無可爭議的顯學,而且在蘇油闡發,加入邏輯思辨和辯證主義之后,得到大宋無數鴻儒的添補,已經構成了一套自洽圓融的理論。

  理學如今認為,人承火德,文明始肇。

  有了文明,人從此得以區別于禽獸,這就是理學最早的應用。

  初期的理學,被人用于和自然界相抗爭,在這一時期,理學的主要內容,是知識,其主要目的,是改造和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讓自己得以生存。

  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之后,人類開始有了物質的富余,文明以此為第一基點,產生了一次巨大的變革。

  理學終于邁出其重要的一步,從改造自然,發展到改造自己,開始成為人類改造心靈和群體相處方式的工具。

  讓一個人,一個群體,遠離野蠻,去除自己與人群的“禽獸之心”,是具備人性的關鍵,即“善”。

  因此讓人變得更好,讓群體變得更好的行為和想法,就叫“善”。

  要做到“善”,就得從最本初開始,從撫養自己長大的父母開始,從家庭開始。

  理學從這里進入儒家的一套學說范疇,以“孝”為百善之根,發展起一套維系家庭、國家、社會的理論,將構建文明的理論,建成了一座越來越高的大廈。

  理學派認為,這個過程,是人類對理學新的應用,從最初的應用發展而來,兩者卻又互通互榮。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

  而到了今天,理學再次邁出了新的一步,就是從以前改造自然,讓人類獲得自由生存權的那些基礎技能里,提煉出“道”。

  格物而致知,數學之道,物理之道,化學之道…

  經過蘇油添油加醋之后的理學,就變成了科技知識與人文道德并重,一步步交替著往前走,腳下的路,就是人類文明的進步歷程。

  科技知識與人文道德,這是構建和支撐文明的兩大重要連體樹,就如人對稱的形體一般,是兩手、是兩足、缺一不可。

  之所以人只有一張嘴,則更說明了文明傳播的寶貴。

  在此基礎上,神,其實就是完全擺脫了野蠻性,獸性,掌握了文明的真義,進化出純粹完美之“人性”的人而已。

  庫羅和艾爾普在接觸了這套理論之后,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真理,開始將之加入到自己的信仰里邊,在京師大學堂寫出了《原義》一書。

  這部書以天方經典為綱,但是很多地方給出了和前代諸賢不同的解釋,變成了一部崇尚文明的溫和教義。

  毫無疑問,這部教義對河中河西各族和平相處是有巨大幫助的,因此趙煦特意在朝會上提了出來,希望它能夠得到傳播。

  春,正月,乙酉,遼主如山榆淀。

  乙巳,張誠一以穿父墓取犀帶,降職與祠。

  這事情實在是太滑稽了。

  張誠一是唐徐國公張耆之子。

  張耆可是為真宗皇帝立下大功的人物,十余歲時就在真宗潛邸襄王府邸當差,后任王府指揮使。

  宋真宗為太子時,愛上了來路不明的蜀中女子劉娥,懼怕他的父皇宋太宗知道,就將劉娥藏于張耆家中。

  劉娥后來成為皇后、皇太后,張耆因而也就成為真宗和劉后的親信。

  依靠真宗和劉后的寵信提拔,最后竟然由武職做到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在重視進士科第的北宋,除了開國草創時期,由武職入宰相,這簡直就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張耆一生官運亨通,妻妾子女非常多,子女共五十五人。

  子女多了,就有好有歹。

  請:m.ddxstxt8

大熊貓文學    蘇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