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同學紀念冊 阿囤彌摸著元貞的腦袋:“范先生挺好的。”
阿囤元貞問道:“先生真不出來了啊?”
阿囤彌嘆氣道:“先生說了,哪一日二林部出了進士,哪一日就是他就打破誓言之時,所以元貞,你得努力啊…”
阿囤元貞瞠目結舌:“進士…聽說很難的…明潤!明潤是大巫,也算二林部的!他肯定能考上!到時候先生就能出來了!”
蘇油轉身,沉著臉道:“元貞,你當先生是什么了?他在神靈前許下的誓言,是容許你投機取巧的嗎?”
阿囤元貞低著頭,眼淚都掉在了地上:“可…可我怕要是考不上…”
蘇油柔身安慰他:“考不上也沒關系,先生在二林部,又沒什么不好。你可以盡自己所有努力之后坦然迎接失敗,但是不能有投機取巧的自欺之心,明白了嗎?”
阿囤元貞點頭:“哦。”
阿囤彌笑著看了蘇油一眼:“弟弟交給你,我還真放心。”
說完拉著阿囤元貞的手:“走,進城逛街,弟弟你想要什么盡管開口,姐姐有的是錢!”
真心有的是錢,沙麻部扼控金沙江進入大理的通道多年,積攢的資產全都進了二林部腰包。
加上錳礦的發現,商路的通暢,在大宋,二林,大理這個經濟循環圈中,二林部最為弱小,因此現在的經濟增長速度,自然也就提升得最為明顯。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漢人在二林部的地位水漲船高。
如今整個經濟循環圈內的精準地圖,已經作為密檔,存放到了眉山商會的情報部門,對外代號忘雨軒內。
這個圈子,包括了大宋的雅州,眉州,嘉州,敘州,輻射到益州,蜀州,整個二林部,外加大理的建昌府,會川府,東川郡,鄯闡府。
國內的地圖不敢亂畫,不過國外和羈縻州就沒那么多顧忌了,整個大理國經濟最繁榮的地區都被囊括在內,還在漸漸向洱源擴張。
有蘇油這個大巫的神跡,加上范先生快刀斬亂麻計平沙麻部的威望,目前二林部中下層的人心,牢牢掌控在兩人手里。
而且兩人一老一幼,看上去都是人畜無害一心一意為別人著想的品種,加上兩人各自的外交人脈,也得到了二林部上層人物們普遍的尊重。
在現在這種狀況下,這就已經是最好結果了。
薇兒沒回來,石家也怠慢不得,八公如今手上也松快了,各家的年禮準備得充分。
主要還是蘇家的特產,大笨雞,閹豬肉,鵝,鴨,魚,韭黃,粉絲,還有就是加工所得的農產品——白面,糯米粉,掛面,食物油。
最重要的,就是各種蘇家調料以及美酒。
所有這些加起來,每家紅頭花色兩大車,其實還比不上最后搭上去的一套玻璃茶具,一套玻璃酒器。
可龍里的規劃布局已經完善,進入良性循環,終于無需蘇油操心了。
都是散戶,因此主要搞家庭立體小農業,這也是后世川南普遍的搞法。
蘇家主要控制產品輸出和提供禽畜農作物的種苗,并保證鄉親們的物產都能換成實惠,而自己則在農產品加工上盈利。
再加上龍腦香,炒青茶的補貼,滋潤得很。
還有就是和石家合作搞精品軍工,這個也是暴利,因此薪水給得挺高,足以彌補農民和城里工人之間的收入差距。
蘇家還是不兼并土地,不但不兼并,還要扶持各家散戶的產業,教育子女,撫恤孤寡。
江卿世家里的頭號人品,那是誰也不能撼動。
但是蘇家的底蘊,卻迅速地豐厚起來,即使如此,還沒有將蘇油和紗縠行兩只城中的大鱷魚計算進去。
飛梭織機設計難度太大,但是繅絲機,紡機,其實技術都已成熟。
不過蘇油還沒敢弄,絲織行業是川中大行業,絹帛幾乎等同于貨幣,經濟體量和市場沒有上來之前,蘇油害怕對地區經濟造成太大的沖擊。
即便如此,蘇家織染已經和周邊出現了代差,水玻璃溶劑的大規模應用,使得蘇家織品更薄,更結實,更光亮,更固色,加上外貿通道掌握在自家人手中的便利,蘇家織坊第一次走上了擴張的道路。
蘇油這邊,貌似都是合作項目,而且大頭都是別人在拿,其實卻不顯山不露水地掌握著諸多產業的最上游。
曲母,水玻璃,諸多化工產品的提純技術,各類機械圖紙,金屬配方,打井工藝,水泥煅燒技術,玻璃配方和工藝,新型金屬鹽釉料,龍腦香提煉,炒茶技術…
輻射出去的產業和收益,其實已經深入進了整個眉山的方方面面。
然而表面上,蘇家小少爺還是那個平常在學宮認真學習,休沐之時就跑到街上和碼頭,帶著娃子們調皮搗蛋的孩子。
穿著樸素,干干凈凈,待人禮貌,仁慈謙遜,人畜無害。基本上可以算是人見人愛的眉山吉祥物。
要說這孩子有什么毛病,就是好奇心太重,見到什么新奇的東西都要問個究竟。
還在碼頭上給出了賞格,說是要搞一部農書,各路商賈行人,只要能帶來古怪的礦石,植物,蔬菜和種子,說出見過的機械,開荒的方法,種植飼養技巧,通通有賞。
一位吳地客商,帶來了一種據說大江海口處培養出來的大菘菜,一棵重達三斤,幾棵菜一包種子,換得了今年三百瓶永春露的交易定額。
益州客商更賊,直接將織錦大機圖紙畫了一套,外加一個小模型,百匹蘇家扎染木棉的份額就到手了。
轉手就是錢啊…
最搞笑的是一位陵井上的流民,胡亂撿了幾塊石頭獻給小少爺,沒想到過了三個月,小少爺找上門去,說是其中兩塊派上了大用,派李大栓帶著什么勘探隊,跟著那流民找到了兩處出石頭的所在,然后,直接獎勵了三十貫!
三十貫啊我的天神爺,叫花子立馬變財東了,轉頭就娶了一個拖兒帶女的寡婦,分了房子分了地,真真的羨慕死旁人呢…
程家雜貨鋪,莫名其妙地冒出了很多小東西,不貴,但是賊好用。
符合衣服肩膀形狀的衣架,帶彈簧的小竹夾子,刮絲刮皮的小刀片,竹筋折扇,門窗用的活頁,鐵釘子,婦人在布料畫形狀的粉筆,大小配套的鋼針,各色配套的小卷絲線…
有種東西叫彈簧秤,小小一根鐵皮管,上邊一個圈下面一個鉤,東西掛上去提起來,立馬就知道多重。
還有一種裹漆鋼絲和竹棍制作的輕便雨傘,有個開關,一按就會嘣的一聲自動彈開…
東西雖小,可是給家中帶來的是方便,價格又不貴,很快便成了眉山的時尚。
女人們的心思蘇油也猜不透,最受歡迎的竟然是發卡。
眉山女人們手巧,不少人購入發卡后,扎上絹絨制作的花朵,除了自用,剩下的轉手就賣給了來往的嘉益客商,厲害的甚至在家門口開起了小攤位,應付一家人日常花用輕輕松松。
折扇這東西據說汴京偶爾能見到,不過吳地客商見多識廣,多是鄙夷之色。
呵呵呵,高麗貨,不說其它,就眉山折扇底下那顆鉚釘的工藝,就不是高麗貨能夠比的。
扇面有絹,有紙,顏色素雅,打開都有淡淡的水印,沒說的,蘇家染織和程家花箋。
這東西和氣候一毛錢關系都沒有,這是文化的載體,或者說,逼格的載體。
陳慥在學宮開了個壞頭,這娃不差錢,直接買了三箱折扇,發給每個同學一把,讓同學們寫上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一般是一首詩,一段圣人經典,再題上對陳慥同學的鼓勵,贊譽和期許,以及大家對未來的展望,然后留名,收回。
蘇油手扶腦門哭笑不得,這特么不是同學紀念冊的套路么?!
不行我也要來,不就是三百把扇子嘛!我連老師,知州,知縣,統統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