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十一章漢天子三讓皇位

  建安十九年秋,九月初五,漢家規矩,逢五大朝!

  “陛下駕到,百官贊拜!”

  “臣等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愛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皇宮麒麟殿上,大漢天子劉協端坐龍椅上,隨著上朝的鼓樂響起,文武百官列隊而入,行三跪九叩大禮,山呼萬歲不絕!

  今日大朝會非同尋常,三公九卿、文武群臣全都到齊了,足有七八百人之多,大殿內站立的滿滿當當,一個剩余的位置也沒有了,那些身穿綠袍的低級官員,只能在大殿外面列隊行禮!

  就連好幾年不上朝的蕭逸,今天也來參加大朝會了,站在西側武將第一位置上,雙目微閉、嘴角上翹,兩側臉頰高高鼓起,就像一只思考問題的小蛤蟆!

  文武群臣不禁暗中猜測了,大司馬大人一向思維敏捷、殺伐果斷,究竟是什么軍國大事,能讓他露出這般奇怪神色,莫非與皇位有關嗎?

  這些人就算想破了腦袋,恐怕也想不到的,蕭逸心里此時只有一句話:“穿靴子的感覺真爽啊!”

  漢家制度,文武百官朝拜天子,必須卸下佩劍、脫去靴子,以示對皇權的無比恭敬,三公九卿還可以穿雙襪子,那些普通官員只能光著腳丫子,踩在冰涼的木制地板上!

  記得是二十年前了,蕭逸第一次參加大朝會,正好是寒冬臘月、滴水成冰的天氣,很多官員凍的雙腳又紅又腫,只能偷偷的來回搓動,真是既受罪、又狼狽!

  蕭逸那天穿了一雙厚襪子,還能勉強的抵御寒冷,當時非常羨慕曹操,那是大漢天子之外,唯一能穿著靴子、佩戴寶劍上朝的男人!

  二十年過去了,蕭逸又回到了朝堂上,也擁有了‘劍履上殿’的特權,回憶過往,感慨萬千,就是天氣不算太冷,要是下一場大雪就完美了,嘿嘿!

  蕭逸之外,還有兩個人也很反常,第一個就是魏王曹丕!

  以往舉行大朝會,曹丕都是身穿盛裝、腰佩寶劍,站在御階的最高處,距離龍椅不過一步之遙,今天卻不見了蹤影,原因嗎…很多人心知肚明!

  另一個反常的人,就是坐在九龍金椅上的大漢天子劉協!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大事啟奏?”

  以往劉協上朝,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剛剛三十出頭的壯年人,看著比花甲老人還要頹廢,而且一言不發,木頭般呆坐龍椅上!

  今天截然不同了,精神煥發、聲音洪亮,頗有幾分君臨天下的氣勢,還主動詢問起國事來了,這可是二十年來從未有過的,莫非受什么刺激了?

  “臣有本啟奏陛下: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無以過此!

  如今漢祚已終,望陛下效堯、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禪與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則陛下安享清閑之福,祖宗幸甚!生靈幸甚!”

  沉寂片刻之后,文臣中突然走出一人,高聲宣讀起了奏折,正是尚書令華歆,也是曹丕的心腹爪牙之一!

  “臣附議: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當代漢之象也。”

  “臣亦附議: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豈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乎?漢室相傳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氣數已盡,宜早退避,不可遲疑;遲則生變矣!”

  御史大夫王朗、御史中丞陳群也出班啟奏了,腔調與華歆如出一轍,原來他們已經商議好了,就在今天的大朝會上發難,逼迫劉協退位為臣,禪讓皇位!

  他們還預料過了,劉協肯定百般推脫的,說什么高皇帝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相傳四百余年矣,朕雖不才,初無過惡,安忍將祖宗大業等閑棄之?

  因此上,華歆、王朗聯絡了數十名大臣,準備對劉協群起而攻之,還安排了兩名司天監官員,借天象來證明漢室氣數已盡,應該禪讓于大魏!

  另外嗎,曹休、曹真帶領虎豹騎,已經包圍了麒麟殿,如果言語勸說無用,那就只好武力逼宮了,以劉協的軟弱性格,必然會乖乖就范的!

  曹丕私下許諾過了,只要把皇帝逼退了位,自己榮登大寶之后,一定重重賞賜三位大臣,加官進爵,封妻蔭子,故而華歆、王朗、陳群三人才如此賣力,惡狠狠的盯著皇位上的劉協,只要對方拒絕禪讓,立刻群起而攻之!

  “哈哈,三位愛卿言之有理,朕亦早有此意了,要把皇位禪讓于魏王,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頒布禪讓詔書吧,以免辜負了三位愛卿一片苦心!”

  萬萬沒有想到,劉協臉上平靜如水,一句推脫的話也沒有,直接提起了朱砂御筆,寫了一道禪位詔書,其文曰:

  “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

  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跡,今王又光耀明德,以應其期,歷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唐堯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無窮,朕竊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于丞相魏王,王其毋辭!”

  寫完之后,親手加蓋了傳國玉璽,又讓侍郎抄寫了備份,收藏于內廷之中,如此詔書就正式生效了!

  華歆傻掉了,王朗、陳群傻掉了,那些躍躍欲試、準備一起逼宮的大臣們也傻掉了,怎么跟設想的完全不一樣?

  這可不是一捆大蔥、兩斤蘿卜的問題,而是歷經二十四代皇帝,苦心經營了四百多年的江山,一句話就拱手讓人了?

  畢竟是三十多歲的成年天子,您好歹爭辯上幾句,或者抱著龍椅痛哭一場吧,當年王莽奪孺子嬰的江山,也沒有這般容易啊?

  “昔日高皇帝身經百戰,方才開創大漢江山,歷代先皇苦苦守成,至今已四百余年矣,臣請陛下三思而行,莫要輕易禪讓于人!”

  “臣等請陛下三思,江山社稷不可輕易禪讓!”

  “臣等附議!”

  蕭逸突然站了出來,請求劉協收回詔書,不要行禪讓之事,還有一些對漢室有感情的大臣,也紛紛出來勸阻了。

  就連那些躍躍欲試、準備武力逼宮的曹氏死黨,也全都改變了口風,有的還跪地叩頭不止,表現出一副忠肝義膽的樣子!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曹魏代漢已成必然之勢了,如今劉協主動禪讓皇位,使得事情更加順利了,還避免了流血沖突,使得政權和平交接,可謂是善莫大焉!

  大家出言勸阻一下,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證明自己是忠良之臣,對得起大漢王朝的俸祿,以后史書記載此事,也能留個光輝形象不是!

  “哈哈,禪讓之事,朕意已決,諸位愛卿就不要勸阻了,至于諸位愛卿的忠心,一定會彪炳史冊之上!

  禪讓之事是華、王、陳三位愛卿提出來的,這道禪讓詔書,就由你們送到魏王手中,辛苦了!”

  劉協笑著拒絕了群臣勸阻,并示意華歆、王朗、陳群上前接旨,三個人卻是臉色大變,羞愧的抬不起頭、邁不開步了。

  臣子逼迫君主讓位,乃是大逆不道之事,如果文武百官一起逼宮,還可以說是人心所向、為了天下蒼生謀福祉之類,史書上記載的也好看一些!

  比如前漢之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等人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又聯合朝中文武百官,逼迫小皇帝劉弘退位,改立代王劉恒為天子,也就是漢文帝!

  事后周勃、陳平、劉章并未受到指責,反而成了撥亂反正的大功臣,在史書上留下了光輝一筆!

  這就證明了,逼迫皇帝退位可以,但要拉著大家一起干,一口黑鍋萬人背,也就不算什么事了。

  如今恰好相反,只有華歆、陳群、王朗三個人逼迫皇帝讓位,其余文武大臣都出言勸阻,強烈的對比之下,誰是奸臣、誰是忠臣也就一目了然了!

  大殿上有太史令,是專門記載國事、編寫史書的,當即提筆在手,寫下了一行字:

  ‘建安十九年秋,九月初五日,華歆、王朗、陳群三臣當朝啟奏,欲使天子讓皇位于魏王,天子為天下蒼生計,欣然允諾之,下詔書禪讓皇位,大公之心,千古罕見!

  大司馬蕭逸率文武百官勸阻,涕淚橫流者甚多,嚎哭聲響徹四方,忠君之心,可昭日月!

  而三位勸退之臣,可謂無君無父,大逆不道矣,千載之下,罵名不絕!

  “三位愛卿,速速前去傳旨吧!”

  “臣等羞愧,臣等遵旨!”

  劉協催促了好幾次,華歆、王朗、陳群只好上前接旨,滿臉羞愧的出了麒麟殿,到丞相府宣讀禪讓詔書去了。

  半個時辰之后,華歆、王朗捧著詔書回來了,曹丕為絕天下悠悠之口,不肯第一次就接受皇位,故作姿態的拒絕了,還親手寫了一道奏折:

  ‘自稱德薄,請另求大賢以賜天位,’不反對皇帝禪讓,直說自己不夠資格,這道奏折寫的巧妙啊!

  陳群因為心中羞愧,自己回家閉門謝客去了,準備抄寫《尚書》一萬遍,以恕自己逼迫君主之罪!

  “咨爾魏王,上書謙讓,朕竊為漢道陵遲,為日已久;幸賴武王操,德膺符運,奮揚神武…,漢承堯運,有傳圣之義,加順靈祗,紹天明命,使行御史大夫華歆、王朗,持節奉皇帝璽綬,王其受之!”

  劉協當即再下詔書,一定要把皇位禪讓給曹丕,蕭逸率領文武百官,再次上前勸阻此事,以示臣子忠義之心!

  又是華歆,王朗前往傳旨,并把傳國玉璽一起送去,二人羞愧難當,以袖遮面出了大殿,下臺階還栽了個大跟頭…

  半個時辰之后,華歆一人捧著圣旨回來了,曹丕為絕天下悠悠之口,再一次拒絕了禪讓詔書,傳國玉璽也送回來了!

  王朗則羞愧無比、口吐鮮血,被仆從抬回府邸修養去了,看來這位還有一點廉恥心,否則歷史上也不會活活被罵死了。

  劉協是鐵心禪讓了,第三次傳下詔書:

  命令華歆督造一壇,名‘受禪壇’,擇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盡到壇下,皇帝要親奉璽綬,禪天下與魏王,以示心中誠意!

  華歆:…

  詔書下達,朝會結束,劉協返回后宮去了,臨走回頭看了一眼龍椅,臉上泛起了陣陣笑容…天下人都眼紅這張椅子,卻不知龍椅并不好坐,自己馬上就要解脫了,讓那個倒霉蛋來接替吧,他一定會痛不欲生的!

大熊貓文學    大魏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