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六十七章荀攸的臨終遺言

  “十萬大軍再次圍城,又強行奪取了城門、皇宮,到底出了什么變故?”

  “算計了皇家不夠,算計了百官不夠,算計了士族門閥還不夠,難道說,真的要趕盡殺絕嗎?”

  離開皇宮之后,蕭逸回到了無愁侯府,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再把家眷們接回來,一場慘烈的政變下來,可是相當耗人心血呢!

  那知屁股還沒坐穩呢,手下游騎兵前來稟告,說是曹軍二次圍城、局勢又緊張起來了,而且其攻擊的目標,隱隱指向玄甲軍呢!

  與此同時,丞相大營派出了使者,讓數十名文武大員交出印信、兵符,而后統統到大營之中,聽候丞相大人的命令!

  雖然不知什么緣故,可種種的跡象表明,曹操又有新的動作了,而這次針對的目標呢,就是蕭逸為首的異姓重臣們!

  難道說曹操胃口驚人,在壓服了皇室力量、打擊了門閥勢力之后,又要清洗曹營集團內部嗎,這也太過瘋狂了吧,一個處置不好的話,可是會自掘墳墓的呀!

  “傳令玄甲軍各部,向無愁侯府附近集結,刀劍出鞘、弓箭上弦,做好迎戰的準備!

  再派人到城外,通知宋憲、魏續、黃鼠幾位將領,把本部人馬集中城西,做好接應的準備!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誰想來吞我,我就敢殺誰,盜世奸雄又如何,我的寶劍也不是吃素的!”

  長期以來,蕭逸一直的隱忍不發,乃是為了天下蒼生、不想破壞來之不易的局面,并不是怕了曹操,真到了忍無可忍之時,蕭逸也有拼死一戰的勇氣!

  許昌周圍的駐軍里面,蕭逸的嫡系人馬不多,卻都是以一當十的精銳,真要與曹軍血拼起來嗎,獲勝沒有把握,突圍絕無問題,只要離開了許昌城,那就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真正讓蕭逸擔心的,還是城外的家眷們,游騎兵前來報告說,無愁侯府的宿營地、已經被一支虎豹騎包圍了,雖說沒有動手拿人,卻也限制了出入自由,這是用人質威脅自己呀!

  如果是一般的人,肯定會顧忌家眷安全,變得畏首畏尾、猶豫不決,甚至會放下武器,祈求對手的寬恕,蕭逸則不然了,無論出現什么狀況,絕不會放下手中劍!

  因為蕭逸明白,如果自己放下兵權,就等于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放到了別人的屠刀下,是殺是剮、任人處置了!

  相反的,只要自己緊握兵權,那怕與曹家撕破了臉,家眷們也會平安無事的,因為傷害了無愁侯府的人,就會迎來蕭逸的瘋狂報復,雄才大略如曹操,恐怕也要忌憚幾分吧!

  蕭逸已經想好了,局勢真的無法挽回了,自己就殺出許昌城,而后西走函谷關、與好兄弟馬六匯合,以西都長安為根基,割據關中八百里秦川!

  再聯絡大牛、高順、張遼、張繡、蔣奇…這些心腹將領,以及匈奴、西羌各部落,如此幽州、并州、涼州、關中、江淮這些地方,就會落入自己手中了!

  有了上面的地盤,以及十幾萬精兵強將,自己就有足夠本錢,跟曹操分庭抗禮了,只要打上幾場勝仗,而后以戰求和,自己被扣押的家眷們,就會毫發無傷的送回來了!

  當然了,領兵出走、割據一方,乃是不得已的下策,會弄的兵戈四起、民不聊生,自己也會成為民族罪人,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依舊是和為貴、忍為高!

  現在的決策權,就在曹操的手上了,化干戈為玉帛、自然最好不過了,如果刀兵相見嗎,自己也能奉陪一二!

  不愿束手待斃者,又何止蕭逸一人呢,凡是名單上的文武重臣,有的關閉府門、堅守不出,有的聚集人馬、向無愁侯府靠攏、準備一起應對突變…

  “嗚!…嗚!嗚!”

  一時之間,許昌城內風云驟起、烏云密布,金戈鐵馬之聲,已經隱約可聞了,那知即將兵戎相見之時,兩個驚人的消息傳來:

  其一:因為伏完叛亂之事,伏皇后有愧于國人,在后宮服用鶴頂紅自盡了,兩子劉馮、劉熙亦隨母而去!

  其二,在收繳印信過程中,尚書令荀攸大人,不愿面對刀筆之吏,在府內自盡身亡了!

  兩道消息傳出,就像是一陣冰冷的秋雨,澆滅了人們心中瘋狂的火焰,原本一觸即發的血腥廝殺,也消散于無形之間了!

  “什么…公達先生吞金自盡了,他為何尋了短見呢,老夫只想收其權柄,并無加害之心呀?

  公達先生呀,你為何如此剛烈呢,真是痛煞老夫了,四大謀士折其三,日后國家有了難事,誰來出謀劃策呀?”

  城外大營得知荀攸身亡的消息,曹操渾身顫抖、面如死灰,最后雙眼一番,竟然暈死過去了!

  侍從們一擁而上,又是掐人中、又是灌參湯,忙乎了好半天,曹操才悠悠轉醒,而后奸雄一邊痛哭流涕,一邊詢問事情經過!

  原來相府使者到來后,荀攸表現的很配合,不但交出了尚書令大印,就連自己的封爵印,也一并的交出去了,而后以更換衣服為名,回到了后宅書房之中…

  那知荀攸進入書房之后,久久的沒走出來,家人們恐慌之下,壯著膽子打開書房,才發現荀攸吞金自盡了,不過在臨死之前,還寫了一份遺書呈現曹操:

  “余從丞相十余年,鞍前馬后、出謀劃策,雖無君臣之名,卻有主從之實,如今生死兩隔之際,還望拋棄官爵,只論私誼,稱閣下一聲孟德!

  孟德雄才大略、舉世罕見,縱與商湯王、周文王相比,亦是不遜色分毫,自從兗州舉義兵以來,南征北戰、掃蕩群雄,招賢納士、安撫百姓,功勛無人可比矣!

  然則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自從蕩平中原以來,孟德驕狂、貪婪之心日盛,竟然威逼天子,進封魏公之爵,讓余心痛至極,有了卻殘生之念!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余在將死之時、以友人之身份,言君之三大錯誤:

  野心勃勃、恃強凌弱,上欺天子、下壓百官,以權術操控朝廷,以厚黑誆詐世人,此孟德一誤也!

  剛愎雄猜、懷疑成性,日夜防范、疏遠文武,雖至親至近之人,亦不敢進諫忠言,此孟德三誤也!

  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濫殺無辜、生靈涂炭,大失天下之望,丟卻四海人心,此孟德三誤也!

  有此三誤者,孟德縱盡占中原之地,擁有雄兵百萬,也不過空中樓閣、泥塑殿宇,欲求一統天下,而成就王霸之業,恐怕難矣!

  還望孟德痛改前非,納忠良之諫言,收天下之人心,成春秋五霸之基業,而恪守臣子之本份,余在九泉之下,亦可含笑瞑目矣!”

  荀攸的遺書不長,卻是字字血淚、聲聲悲吟,近期許昌城發生的事情,漢臣、曹臣之間的選擇,他對這個世界失望透頂,又沒能力改變什么,只好以死亡來逃避了!

  “老夫錯矣!…大錯特錯了…萬不能一錯再錯!”

  看過遺書之后,曹操閉目沉思、久久不語,心中卻極度自責,充滿了懊悔之意,只是顧及自己的顏面,不肯說出來罷了!

而文武重臣們的反應,尤其蕭逸的強硬態度,也是曹操始料不及的,雙方若是血拼起來,必是一個兩敗俱傷的結局,真是弄巧成拙呀  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能再殺人了,否則十幾年創立的基業,就要瞬間的坍塌了,而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恢復秩序、穩定人心,因此曹操思量之后,下達了四道鈞令:

  第一道鈞令:傳令各部將士,解除戰備、各歸營地,不準再生事端了,把無愁侯府的家眷,送回到蕭郎身邊吧,他是個顧全大局的人,知道如何收拾局面!

  第二道鈞令:凡是在政變混亂中,枉死的官員、士族、百姓,一律的厚加撫恤,再減免許昌城內百姓,三年的錢糧賦稅!

  第三道鈞令:擁有千般罪過,皆在伏氏一族,其余協從叛亂者、及其家眷人等,一律的既往不咎,文武官復原職,余者各歸家宅!

  第四道鈞令:尚書令荀攸,既忠且勤、死于王事,特追謚曰:‘敬侯’,以五重棺槨之禮,厚葬于許昌城東,并準立廟祭祀之!

  荀攸長子荀緝,身懷惡疾,已喪數年,故封其孫荀彪為陵樹亭侯,食邑三千五百戶,子孫世襲、與國同休!

  昔日漢武帝下輪臺罪己詔,數十萬暴民煙消云散,如今曹操四道鈞令一出,原本劍拔弩張的局勢,也立刻緩和下來了,官員歸位、將士歸營、百姓歸家…這場血雨腥風的政變、也總算是結束了!

  用了九牛二虎八個駱駝的力氣,總算把這場政變寫完了,勾心斗角之類,不是男爵所長,還是轉入金戈鐵馬吧,下一個大章節,開始赤壁之戰!

  (本章完)

大熊貓文學    大魏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