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53章 豺魚

  黑魚體有花斑,前部圓筒狀,后部側扁,嘴裂大,下頜稍突出,頭尖而扁平,很像蛇頭。因為性情殘暴兇猛,又被喊作“豺魚”。它常在水下大肆殺伐,驚得那些弱小者沒命逃竄,有時則陰沉沉地潛伏在水草中伺機追襲。這黑家伙勁大力猛,徒手很難抓獲,那炮彈一樣的身段能輕易地沖破漁網,所以又贏得一個黑沖子的綽號。

  黑魚生命力極強,哪怕是在篙草密布的渾濁小水溝里,也能活的很滋潤。冬天水塘車干后,黑魚和老鱉都早早歪進泥中,得揮著鍬把淤泥劃遍,饒是如此,猶有漏脫的。十天半月后,從干硬開裂的塘坡找出的黑魚仍是活的。這時可以看清它是尾朝下把身體坐進泥里,只留嘴巴露在外面。

  長江下游破大圩,水退去留下一望無際的淤泥灘。我有個表舅每天帶根麻繩出門,挽起褲腳,踩著軟泥,一邊走一邊找。當發現軟泥表面鼓了包點,就知道那時黑魚的嘴巴在下面頂著。走過去雙手往泥下一插,用力一掐,刺啦一聲,便把一條大黑魚提出來。用麻繩穿了鰓口,放在泥地上拖著,半天下來便可拖回一大串黑魚。

  黑魚每年春夏間在長有茂盛水草的靜水淺灘處“甩子”。男女二魚兩情相悅,荷爾蒙激生,異常活躍,有時雙雙躍出水面演出一段彩云追月的風流韻事。然后,魚老公開始賣力地營建家園,把雜草咬斷,浮攏于水面,用尾在中間掃出臉盆大小的亮水空洞,是謂青窩。

  在寧靜的日出時分,魚妻進窩“甩”下像黃油菜籽一樣的卵,稱為“黃窩”。夫妻雙雙守窩數日,仔魚孵出,像小蝌蚪那樣黑壓壓地聚在一起,便為“黑窩”,又叫黑魚花子。

  兩條大魚一刻不離地隨群保護,以至無暇攝食,傳說就有仔魚頻頻自動填入大魚腹中,以報養育之恩,故民間又稱黑魚為“孝魚”。也是這個原因,有些和尚廟里就用大魚缸供養著黑魚。在九華山那個最熱鬧的寺廟前水泥池里,密匝匝地沉浮著數百條黑魚,看著叫人心驚。

  釣魚的人才不管你“孝魚”不“孝魚”,他們正是利用黑魚護窩的特性,釣起來十拿九穩,易過到菜園里摘菜。一般是在結實的大鉤上穿只活的小土蛙,朝著“窩”上輕點,首先被激怒的是魚老公,但片刻間,又聚成一團,慌慌張張旋轉著離開這喪父的傷心之地。

  釣魚人故技重施,再次用小土蛙去騷擾挑逗,直到嘩啦一聲,那條胖大的母魚奮不顧身地張口撲上來,則大功告成。也有人在這季節里提一竿七股頭利叉,整天梭巡在那些向陽有水草的河灣塘梢處,一旦尋到窩,就睜大眼睛耐心守候,待水底有大黑影浮上來,手腕一抖迅捷將叉拋出,很少有落空。

  不幸被叉齒穿身的黑魚因為憤怒而掃動有力的尾巴,攪得水花四濺,弄出很大的動靜,通常會有一只受了驚嚇的水鳥從豐茂水草從中飛起,發出短促的打嗝一樣的啼鳴消失在遠方。而失去父母保護,那些散了窩的仔魚,立刻就成了眾多餐鰷子輪番追逐的美食,結局很是悲慘。但是那些弱小善良的鯽魚,從一出生到走完生命過程,任何時候都會成為別人吞噬的對象,這就是生物界弱肉強食的殘酷性。

  盡管外貌不善,但黑魚生的利索,只有一道脊刺,肉厚而鮮嫩,且能去風濕、利尿、去腐生新。滬人和粵人最是迷信黑魚的滋補作用,他們相信黑魚能活一百多歲,是長壽魚,而且死后肌體不易腐爛。

  可以說黑魚身價是隨著改革開放進程、隨著卷舌頭的廣東話侵入內地被抬高的。早先在生產隊分魚時,黑魚是不大被人要的,嫌它肉粗。其實在我看來,作為食材,黑魚起碼有兩個優點是別的魚無法企及的做魚片和做酸菜魚。

  黑魚骨少肉有韌性,切時不易散碎,是炒魚片的佳料。將黑魚開膛洗凈,中間劈開取兩面肉,切薄片,拌上鹽、糖、淀粉、黃酒、味精,略加幾滴白酒,無論是爆炒還是汆湯,都鮮美異常。(賊吧zei8)也有人將其切成二三分厚的大片,做黑魚濃湯。其法亦簡單,先將冬筍片下水焯過,取出晾涼;鍋中放油燒熱,將紅干辣椒和蔥、姜、蒜一起炸出香味,投入經鹽和料酒浸過的魚片,煸透后,下冬筍片、香菇、榨菜,加足量水,煮至湯汁呈乳白色即可。

  做酸菜魚也不復雜。酸菜是菜市場邊得小店都能買到的五毛錢一袋的那種。正魚去鰭、尾,切下頭,兩腮剁開。魚體切成半寸一段,每段再從中間切開,剔出主骨,放入小盤里,打入兩個雞蛋清,加入鹽、料酒、白糖、姜末,少許醬油,攪拌泡半小時待用。

  把酸菜切段,先投紅干椒在油鍋里炸,再倒下酸菜翻炒幾下,看油吸得差不多了,倒入高湯燒開。湯開后起白沫,先放入魚頭和魚骨,調小火燒三五分鐘,再放入魚肉片,上大火燒五六分鐘,加入雞精、胡椒粉。一盤酸菜魚,遂大功告成。

  黑魚就是黑魚,無論活在水中,還是給人做了食材,都是那么利索,絕無一點優柔寡斷和窩囊。

大熊貓文學    舌尖上的神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