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平遙。
古城就是有種神奇魅力,游走在古老街巷,看著眼前車水馬龍,想象當年市井繁華,撫摸著青磚墻壁上被歲月洗禮的印記,體會百年老宅流露出的娟秀靜雅,
依稀間,前世今生仿佛就在眼前流淌,2700年的光陰轉瞬即逝,傳承下的是晉中水土養育出的民族古韻。
《禮記》中說: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因其他三位都太過帝王氣,平遙選擇將城建成烏龜的樣子,龜城寓意固著金湯,長治久安。
事實證明古代絕妙的設計,確實給平遙帶來吉祥,就像龜的長壽一般,從西周時期史健,留存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展示了一幅生動別致的人文、社會、經貿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城墻圍繞古城一周,共有6163米長。在幾百年的城墻上行走時,能夠看到古城內居民的日常生活場景,有晾曬衣服的家庭主婦,有屋頂上飄出的炊煙裊裊,歷史的滄桑和現實的民生混合在一起。
三重檐木構架樓閣名為市樓,結構精巧,富麗堂皇。高高聳立于城的中心,橫跨南大街。相傳古時這里沒有樓,只有一口水井,有了水,逐漸周圍有了人家,再后來有了整個城。
因當年城內只有這一口水井,所有百姓用水都要推著自家的水車來此排隊,可想而知這隊伍要排很長,等很久。于是人們利用等水的時間互相交換東西,做起小買賣,一來二去,圍繞這口水井周圍的街道成了商業街,市樓也因井內水色如金,又名金井樓。
過聽雨樓就到古縣衙,這是當年平遙七品縣令辦公審案的官署。你還別說,莊臣還是第一次走進縣衙,以前只在電視劇里看到過,沒想到縣衙門口鳴冤的鼓那么小,沒想到七品芝麻官的衙門規模竟那么龐大。
大堂、二堂、內宅、花廳、常平倉、贊侯廟、土地祠、牢獄、公廨房、十王廟、洪善驛、督捕廳等廳房設施一應俱全。
一入大堂,就看到青天白日,明鏡高懸,楹聯上寫著: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有幸看到老爺升堂辦案,還是民告官的大案,只見老爺三兩句話便斷清此案,沒動板子,嫌犯就認罪伏法了,周圍吃瓜群眾紛紛拍手稱贊。
低頭看見地上,青石地板上有兩個坑,是人硬生生跪出來的印跡。
往后走就是監牢,陰森潮濕,墻上大大一個獄字,左右兩個惡犬把人困在中間,從此言行收到制約,不能隨意說話。
牢房三人一間,里面還算寬敞,有炕,有窗戶,想起小時候看還珠格格,小燕子的名詩:走進一間房,四面都是墻,抬頭見老鼠,低頭見蟑螂。
不過死刑犯的房間就沒這么愜意,那真是完全不見天日的小黑屋,還要被關在木頭籠子里,環境凄慘又絕望,要是有幽閉恐懼癥,估計不用等到秋后問斬,也不用押到北京菜市口砍頭了,直接就抑郁死。
相比之下,縣官老爺的房間就舒服太多,還有很大的后花園,風景優美,有池塘、小橋和小亭子,非常別致。不過再漂亮的花園,一想起隔壁院子住的就是犯人們,這心情也是怪怪的。
清朝官員上任都要背井離鄉,不帶家眷,當官的也不容易,薪水還少,為能迅速融入新環境,還要請一文一武兩位師爺輔佐,幫忙解決黑白兩道的事情,縣官要自掏腰包,從本來就少的工資里分出錢來發給師爺們。
幸好朝廷及時發現,覺得應該高薪養廉,另外撥了獎金款,不然當官還遠不如在票號當個信房先生掙得多。
隨意走入一家餐館或是店鋪,老板便熱情邀請你進入參觀內院的客棧,幽靜的院落里陽光明媚,院子中間必有養著紅色錦鯉的大水缸,周圍擺滿各種花盆,鮮花盛開。雖說山西干旱,小院里卻讓人覺得生機盎然,綠油油,水靈靈的。
再抬眼看去,古老的瓦當,精雕細琢的門樓,雖然褪色但還不失鮮艷的木廊,仿佛一下子把你帶回了百年以前,這種感覺真奇妙。
斑駁的磚墻,印染出淺淺淡淡的哀傷;雕花的老窗,仿佛還是明清時溫婉的模樣,下午院子里,獨自坐在石凳上曬一會太陽,聽著屋檐上小鳥嘰嘰喳喳地叫,似乎推開門簾就能看到裹著三寸金蓮的小姐正坐在炕上繡花。
不像京城四合院那么中規中矩,四四方方的院子逛完了,再最里面的某個小角落里,總有個不起眼的暗門,走進去能進入另一層院落,里面又是一番別有洞天。
就這樣七扭八拐的一層套一層,不愧是古時晉商的深宅大院,很喜歡像這樣尋寶一樣的逛法,把犄角旮旯的地方都去看看,總會有意外的驚喜。
幾乎每家醋店門口都放著這樣能循環流醋的小盆景,老遠就能聞到濃濃的醋香撲面而來。如果非要用一種味道來形容平遙,那一定是香醋當之無愧。
從大街繞到小巷,穿梭在背陰的小路上,另有一番韻味,人少了很多,周圍也清靜下來,偶爾看到很破舊的民宅大門緊閉,一看便知是老宅,未經修復的古老感令人更覺的神秘莫測。
古城越靠邊緣的民宅明顯沒有城中心的修繕得好,甚至還保留著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感覺,好像從明清一下子又穿越到建國初期。
到了晚上,古城內家家都亮起燈,更是好看,宅院里的紅燈籠不禁令莊臣想起大紅燈籠高高掛,老爺點哪個院兒的燈,晚上就去哪房姨太太屋里過夜。
比起其他古鎮,這里十點多安靜下來,商業氣氛很淡,反而有種樸實般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