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定煙葉采摘晾干后裝在一米見方的包裝里面,90要依法銷售給政府,進入國有廠卷制雪茄,自留10,不過自己卷雪茄的效益可大多了。
很多私人雪茄莊園都自己卷雪茄銷售,嚴格上是不能在莊園內直接銷售雪茄,包括帶標、不帶標的都不行。所以很多雪茄莊園銷售雪茄的地方都不是在莊園內,而是在莊園旁邊的房間,那里才是桌下雪茄交易的地方。
不僅能買到不帶煙標的莊園自己卷制的雪茄,有些莊園也能買到帶煙標的散裝雪茄,例如散裝的高希霸、散裝貝依可,應有盡有,打包起來很過癮。
轉一圈下來,有種西湖買茶葉的既視感。很多莊園會吹牛逼他們就是高希霸的煙葉供應商,也能提供一模一樣的雪茄。
其中有些真實、有些是撒謊,向高希霸供應煙葉的莊園不過兩位數,但也并非獨有。隨著高希霸產量和產品線的擴張,采購對象也在增加,沒有任何一個莊園能擁有高希霸某個系列中所需的所有煙葉品類。
看完莊園,不遠處是一個國有工廠,革命前大大小小數千家,之后新政權建立,不少品牌外逃,工廠帶不走。之后國有化,被整合成八大金剛,壟斷市場。
這里是古巴雪茄工廠,雖然經過搬遷、更新、重建,但風格依舊保留很強的殖民地氣息,走進去有種國內八十年代末國企工廠的感覺。
隨處可見的棕褐色煙葉,與黝黑膚色的工人和諧相配,忙碌氛圍中有縷縷雪茄煙葉的味道撲面而來。四周有種灰暗的色調,不少窗戶有隔片擋住部分陽光。工作臺大多都有很長歷史,臺面上堆著煙葉,地面有很多碎煙葉。工廠內吊扇、立式的風扇看起來都老舊。
最上面一層是在做雪茄卷制,第二層做整理煙葉,給煙葉去梗分類等;第一層是雪茄裝盒打包的地方。工廠里面是沒有空調的,夏天的時候極為潮濕悶熱。
在外界看來雪茄通常被認為是昂貴奢侈的存在,但莊臣面對工廠體現不了任何高大上的感覺,地面上的瓷磚非常有年代感,有些地方還能看到墻皮剝落。
工人穿著非常隨意,沒有強制要求統一服裝,很多穿著背心拖鞋,甚至剛卷起一根,直接抽起來。
可能是制作傳統手工雪茄并不需要制作瑞士機械手表那樣擁有一塵不染的環境和干凈整潔的桌面。恰恰是那些工廠里面道道劃痕的工作臺、灰暗的屋梁、斑駁的墻壁,不太整潔的工人,才會有南美最原始的雪茄制作。
就是這樣的工廠制作出舉世聞名優秀的雪茄,一代代雪茄工人靠著雙手,一葉葉卷,一刀刀切,制作出各具特色的雪茄,輸送到世界各地,最終在雪茄客手中蘊散。
聽說今年的雪茄節,重頭戲是最后一天的晚宴拍賣,可是就在晚宴前兩天,參加雪茄節的賓客都已經到哈瓦那,晚宴拍品居然還沒有確定?
前幾年不少雪茄廠都有團游活動,其實就是雪茄廠內部人員組織一個個旅游團去參觀雪茄廠,賺點零花錢。開始幾乎沒有規范,也沒有細化流程,參觀的時候可以隨意動工人卷制的雪茄,甚至變成大型品鑒會。
曾經有調侃古巴雪茄的段子,如果古巴雪茄廠在某個倉庫內發現被遺忘的煙葉,那就趕緊把它做成限量版雪茄!
工人身邊放著三種煙葉,導游告訴莊臣,離手邊最近的是作為主料的煙心煙葉,它置于雪茄的最里層。離工人手邊最遠的是雪茄最外層的卷紙煙葉,而放在中間的煙葉則是用于固定煙心的捆扎煙葉。
為了讓人們在享受雪茄時,有縫隙讓煙通過,雪茄煙心是采取人工手撕的方法,將煙葉縱向撕成兩片,再進行煙心的制作,這也正是手制雪茄才有的特色。
只見卷煙工全身心投入,舞動雙手,精巧地撕分煙葉、熟練地卷裹、恰到好處地收尾。雪茄的味道主要由煙心決定,至于每支雪茄的口味,全靠卷煙工的手藝。
用不同位置的煙葉卷制雪茄,茄心Tripa是填料葉,用來制造煙心的小煙葉;茄套是Capote,即捆綁葉,用來保護填料葉;Capa是茄衣,即包扎葉外卷葉。
最終成煙之后,在雪茄工廠經過專業的機器檢測,判斷雪茄是否達標。達標后的雪茄再請不同品煙師來品鑒,通過這兩項測試之后就可以封裝,然后就可以售賣。
墻上掛著很多宣傳畫,迎面是一幅卡斯特羅和他的戰友切格瓦拉抽雪茄的肖像畫。大胡子老卡手執一根粗大的雪茄,若有所思;而格瓦拉則把雪茄叼在嘴里,沉思著。
參觀完卷煙房,來到地下室,過道有若干道密閉的玻璃門,都是雪茄儲藏室,每間儲藏室里收藏著不同年份的雪茄。
只能隔著玻璃門參觀,雪茄都要經過兩次發酵,煙葉采摘下來,經烘干、分類和整平后,要經歷第一次發酵,然后將發酵過的煙葉經手工卷制成雪茄后,再放進儲藏室進行第二次發酵。
好的雪茄就像美酒,需要在固定濕度和溫度中發酵,發酵時間越長,口感越佳。
貴賓廳出售的大多是單支的散裝雪茄,用杉木箱陳列,據說這樣就能帶一種木香味。整個展示廳大約陳列二十多種不同價位的雪茄,一律以美元標價,價格從50美元到500美元不等。
雖然價格很誘人,但對于老外來說,卻不能多買,因為古巴買雪茄有最高限量。出境每人最多只能帶兩盒,散裝的不超過50支。
最貴一盒售價15000歐元,差不多15萬元人民幣,40根20厘米長的Behike雪茄,最有經驗的首席技師諾爾瑪制作,原料是7至9年的煙葉。莊臣不吸煙,隨便打包點,回去送給幾個狐朋狗友嘗嘗鮮。
離開莊園,Viales的山間有很多山洞,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地下河侵蝕石灰巖構成的巖床,生成巨大巖洞。
坐落在四周環繞的山間,洞前山瀑清清,古樹參天。進洞前,幾個土著打扮的人在那里表演他們的原始生活。
說是巖洞,進洞后才發現,其實是溶洞,窄窄潮濕的洞中怪石林立,鐘乳奇特。巖洞深處有一條暗河,乘船在暗河中穿行,從山間的巖洞口駛出,駛出后又是一幅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