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28章 不得不請的高人

  莊臣腦中閃過各種回憶,終于忍不住,趕緊站起身道:“我去廁所!”

  飛奔到衛生間,用冷水拼命洗臉,許久才站起身,接過夏龍遞過來的紙巾。

  夏龍有些擔心道:“老板,您沒事吧?”

  莊臣用力擦干臉,深吸幾口氣,苦笑道:“沒事,回去吧。”

  見莊臣進門,丁薇站起身,看著對方有些蕭索的神情,心中仿佛明白什么,安慰道:“對不起,我…”

  莊臣擺擺手,微笑道:“不怨你,是自己不爭氣,繼續說!”

  丁薇重新坐下,見對方堅持,長話短說道:“老師們來了一波又一波,留給孩子的只有更多期待和期待之后的失望,留給學校的是散漫紀律和浮躁學風。”

  “這么以偏概全地講,可能對廣大支教老師很不公平。但準確來說,這確實是支教泛濫帶來的現實問題之一。我們必須尊重每位偉大教師,可如果做不到為孩子們嘔心瀝血,請不要輕易講支教兩個字。”

  “因為這真的是一件神圣的事,不能很隨意地去做,然后隨意地放棄。因為沒有期待就不會有失望,尤其對于那些孩子們。”

  莊臣點點頭,當年在孤兒院長大,明白一個家庭若要收養孩子需符合很多條件:比如無孩、年滿30歲、有撫養能力等等…

  收養硬件條件滿足后,還需要準備一系列耗時耗力的材料。其中涉及收養人是否違反計劃生育、是否有送養人、福利院如何簽訂送養協議等具體問題。

  需找各部門辦證明、蓋章、找證人,其中更是有各種以贊助費、社會撫養費名目存在的經濟門檻。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金錢,經歷漫漫無期的等待,最后還不一定收養成功。

  很多家庭不得不放棄通過福利院收養孩子的途徑,孤兒院幾百個同伴,最后被人領養的屈指可數。

  更可怕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孤兒,而是越來越多的事實孤兒。

  留守兒童!

  父母為生活遠離家鄉,拼命打工賺錢,只有過年才可能回來一次,他們有錯嗎?

  孩子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生活、教育、甚至安全都是問題,他們有錯嗎?

  到底是誰的錯?

  莊臣看著丁薇,詢問道:“你的組織叫什么?”

  “愛心媽媽!”丁薇自豪道:“雖然只有七八個志愿者,但我們很滿足。”

  “改成小太陽基金吧。”莊臣堅定道:“前期先投兩千萬,讓張威再找幾個會計和法律顧問,人手重新招聘,你負責整體運作。”

  盯著對方,目光灼灼道:“有沒有問題?”

  “兩千萬!”

  丁薇打個激靈,回過神,趕緊站起身,激動道:“沒問題,我替孩子們謝謝您!”

  說完開始鞠躬,莊臣雙手扶起,笑道:“應該是我替孩子們謝謝你,以后多多辛苦了!”

  叫張威回來,聽說莊臣的決定,對方也很高興,握著手保證道:“您放心,基金成立后我是第一批志愿者,萬一丁薇跑了,您直接來找我!”

  莊臣很滿意,當場簽訂合同,其他的讓張威和丁薇負責,資金到位直接辦理手續,升級成私人慈善基金會,取名小太陽。

  希望給所有孩子帶來陽光,哪怕只是一絲一縷,也能得到片刻溫暖。

  離開CBD,心情很沉重,夏龍幾次開口都不知道說什么,連夏虎竟然開始講笑話…

  聽完巨冷的笑話,莊臣心中有些感動,笑罵道:“心情不好,必須吃點好的補補!”

  打電話約譚家菜,上次太史菜無比驚艷,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做大戶人家,希望與其并駕齊驅的譚家菜不會令自己失望。

  一九四三年譚瑑青、趙荔鳳相繼辭世,小姐譚令柔主持、家廚彭長海掌灶,繼續經營。四九年譚令柔參加公干,家廚彭長海負責紅案,崔鳴鶴負責冷葷,吳秀全負責白案。

  搬出譚宅,在果子巷經營,五四年彭長海、崔鳴鶴、吳秀全,參加公私合營,譚家菜自果子巷遷往西單恩承居。

  五七年西單商場擴建,曲園酒樓并入恩承居,自此一居兩菜。五八年,總理親自安排譚家菜駐京城飯店西七樓,延續至今。

  吃譚家菜有個條件:請客必須要連譚家主人請在內,每次承辦三桌席,不管客人與譚家是否相識,都要給主人多設一個座位,主人也總是要來嘗上幾口,陪著聊聊天。

  另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無論吃客有多大的權貴,都需親自走進譚家門來吃譚家菜,絕不外賣!

  民國有四大私房菜,軍界段家菜、政界王家菜、商界任家菜和譚家菜。風云變幻其他三家更迭很快沒落,唯有譚家菜一枝獨秀,風流至今。

  來到地方,金碧輝煌大門,到處雕龍畫鳳,十分氣派。一間餐廳三間餐室,家具全是花梨紫檀,配以鮮花盆景,名人字畫,博古架都是上好古瓷。

  客人進門,先在客廳小坐,上茶水和干果。待人到齊后,步入餐室,圍桌坐定,一桌十人。

  先上六個酒菜,叉燒肉、紅燒鴨肝、蒜蓉干貝、五香魚、軟炸雞、烤香腸。這些酒菜都是熱上,陳釀紹興黃酒也燙得熱熱端上桌,供人交杯換盞。

  莊臣心情不好,讓夏龍坐下陪著喝酒,酒過三巡,慢慢才開始品味,精致典雅,細節處理堪稱一流。

  頭道大菜是黃燜魚翅,舀一勺,色澤黃亮,膠質豐富,翅針粗大而略帶粘糯,肉像肥膘一樣,滋味醇厚,入口鮮香,余味悠長。

  品一口湯汁,明艷溫潤透亮,就像大清皇帝之龍袍,霸氣十足。魚翅煨得酥稔軟糯,有味而不覺咸,甘鮮而不覺甜。以甜提鮮,以咸吊香,不添加味精和色素,莊臣連喝幾口,好奇是什么材料令湯汁變成如此顏色?

  正好第四代傳人劉忠推門進來,見莊臣皺著眉,好奇道:“難道味道不滿意?”

  莊臣站起身,寒暄幾句重新坐下,舀起湯汁,試探道:“用的是呂宋黃肉翅?”

  “哈哈哈,好眼力!”劉忠笑道:“呂宋黃肉整翅,熬六小時,至于顏色,另有秘訣!”

  莊臣沒有追問,閉上眼睛,用心品味,猜測道:“好像是某種雞的味道,至于是什么…”

  劉忠眼前一亮,居然是同道中人,開門見山道:“黃油雞,產于內蒙,是當地的走地雞,肉色偏黃,熬數小時后,湯汁便呈金黃色。”

  “雞湯里面還有海貝、花膠、遼參、火腿等等。當然同樣的材料,別人絕對做不出這種湯汁,屬于譚家百年獨門秘技,厲害吧?”

  眾人哈哈大笑,老爺子還挺幽默?

  第二道菜上桌,清湯燕菜。劉忠展示道:“魚翅和燕窩是譚家菜里面頭兩道大菜,號稱雙劍合璧,被行家譽為食林至尊。”

  服務生幫給每位客人送上一小杯溫水,示意漱過口,再吃下一道菜。劉忠嚴肅道:“這一道菜,鮮美醇釅,如果不凈口,會囫圇吞棗,混淆它的微妙之處,不能暴殄天物。”

  莊臣微笑著漱完口,再看這燕菜,湯色淺黃,清澈見底,燕窩潔白,質地柔軟。

  品口高湯,湯色如清水,沒有絲毫油星,味道卻異常地醇厚鮮美,令人難忘。奇怪的是盤中原汁湯漿僅夠每人一匙,絕對是計算過。當你吃完還想吃一口的時候,已經沒了!

  看著劉忠得意洋洋的表情,莊臣一撇嘴,意猶未盡?缺陷美?

  咬一口鮑魚,溏心入味,中心部分呈不凝結的半液體狀,入口質感柔軟有韌度,如軟心糖般口感,每口下去都帶有仿佛粘著牙,如同癡男怨女,久久不愿分離…

  “用新細羊肚毛巾,浸在原汁雞湯里煮透待涼,然后攤開毛巾把發好鮑魚分只包起來,放入煲里用文火慢慢煨至剛剛收汁。入味纖維柔軟,幾乎到不用齒嚼的程度。”

  譚家主人從來不會白吃白喝,席間提供趣味話題,劉忠難得遇見同道中人,讓服務生拿出珍藏陳釀九江雙蒸,換上大紅袍,跟莊臣邊吃邊聊。

  干貨要從廣州訂,翅要呂宋黃,鮑要紫鮑,太小太大都不要…

  菲律賓的黃肉翅,翅中有層像飛鏢一樣的肉,翅筋層層排在肉內,膠質豐富,質量最佳。

  燕窩選暹羅官燕,古代為貢品,其色潔白而透明,燕毛絕少而無根。最講究使用大烏參,其次有梅花參、刺參等。

  雞也極為講究,選腿上有毛的走地雞,用特別飼料,包括酒糟、蟲子,要養十六至十八個月,抓起雞摸到雞胸頸間的人字骨軟而富有彈性時,雞才可吃…

  人字骨過軟,雞味不足;過硬則雞肉發柴,只能吊湯不宜白切。

  第三代傳人王炳和師傅有句名言:譚家不會炒菜!

  與其他風味菜肴相比,莊臣發現譚家菜有個非同尋常的特點:只用燒、燴、燜、蒸、扒等,全部是慢火細做的功夫菜,從來不會急火速成。

  聽劉忠說之所以從不爆炒,為回避劇烈,追求平和。只用糖和鹽,以甜提鮮,以咸提香,突出原汁原味,決不用胡椒、花椒和味精,這便是南甜北咸、互為提攜的中庸之道。

  用王炳和的話說:菜可以養人,任憑你原來性格怎樣,在做菜過程中,逐漸就隨著菜走了。等入行久了,廚師性格都變得溫柔敦厚,帶點儒雅之氣,這是被譚家菜養出來的。

大熊貓文學    舌尖上的神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