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夠從冀州突出重圍報信,足以證明你的忠誠,你可愿為朕效力,誅滅逆賊?”劉協雙眼定睛,凝視著張郃道。
聞聲。
張郃的神情變得異常的嚴肅,忽然,他朝著劉協叩首一拜:“臣張郃本就是大漢子民,效忠的便是陛下,臣愿為陛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從今日起,你便入窮奇軍團,為趙云副將。”劉協當即下旨道。
“臣張郃謝陛下恩典。”張郃感激道。
從原本的一個傳令兵一躍變成了副將,這是一個天大的際遇,當然,這或許也是他應得的,冀州已經全部失陷,落入了袁紹的掌控,并且袁紹還收降了原本冀州的十五萬大軍,實力大漲。
張郃不遠千里奔襲報信,為了大漢已經拋棄了性命,這等忠誠劉協為何不用?
更主要的是他的才能不俗,后世稱為河北四庭柱之一,也是最為智勇雙全的一個。
“傳太醫,帶張愛卿下去療傷。”劉協大聲道。
“遵旨。”立刻就有兩個禁軍將士帶著張郃下去療傷了。
“啟奏陛下,袁紹大逆不道,臣請命討伐。”呂布再次出聲道。
“不急,不急。”劉協卻是淡定的搖了搖頭,絲毫沒把袁紹放在眼里。
冀州雖富,但終歸是大漢的疆土。
袁紹如今有兵馬二十萬,但終究不是他培養的親信,其中十五萬大軍可是冀州守軍,只待朝廷大軍一到,必然聞風而降,更是不足為據。
“此番情況,郭愛卿,賈愛卿,你等有何謀略?”劉協看向了郭嘉和賈詡問道,這兩個謀略大臣應當已經有了想法了。
“賈大人先說還是我先?”郭嘉笑了笑,看著賈詡道。
“年輕人先。”賈詡笑道。
“既如此,那郭某就不客氣了。”郭嘉也是一笑,當即站到了殿手道:“啟奏陛下,臣覺得,我朝廷可暫時不出兵。”
“這是為何啊?難道要放任袁紹這逆賊逍遙,讓他擁冀州做大?”呂布一聽,頓時急眼了。
“聽郭愛卿說完。”劉協眼睛一瞪,呂布立刻閉嘴了。
“我大漢十三州,諸侯鼎立,每一州都有留守兵馬,而冀州相鄰的州郡便有幽州,并州,青州,兗州,四州在地理上已經將冀州給包圍了,其中并州為我朝廷實際掌控,幽州為宗室皇親劉虞為州牧,兗州牧劉岱也是漢室宗親,這兩人之中,劉虞一心忠于漢室,不會背叛陛下,而劉岱應當也不敢背叛陛下。”
“所以陛下可下一道圣旨令兩州牧率大軍誅滅叛逆袁紹,至于并州也可派遣大軍東進,三路圍攻,如此袁紹必敗。”郭嘉帶著運籌帷幄之能,提議道。
“郭大人好計策,如若此計成,我朝廷無需耗費一兵一卒便可以拿下袁紹,誅滅逆賊。”
郭嘉計策一出,原本還不情愿喊打喊殺的呂布頓時就知道了這計策的好處,當即拍手贊道。
“郭大人妙計。”
文武百官體會了這計策的效用,紛紛點頭贊道。
“并州,兗州,幽州你都說了,為何不說青州。”劉協沉吟了一會,大聲道。
“回稟陛下,青州有些復雜,臣在想說還是不說。”郭嘉嬉皮笑臉道。
“青州,吾大漢十三州唯一一個沒有被諸侯實際掌控的州郡,州牧為劉青,也為漢室宗親,但他在青州的日子可不好,當初兵敗后的百萬黃巾軍都躲在了青州的山林,兵力余足,如若讓青州出兵,黃巾軍必然會趁火打劫,禍亂青州,所以你郭嘉才沒說。”劉協似笑非笑道。
“嘿嘿,陛下英明,臣只是提出建議,具體的決策權還是交給陛下您了。”郭嘉笑道,在這朝堂之中,唯獨他嬉皮笑臉,顯得跟一個浪子一樣。
“臣以為,可利用此舉給青州百萬黃巾軍一個機會。”賈詡站了出來,拱手道。
“你的意思朕明白。”劉協看了一眼賈詡,沉思道。
“啟奏陛下,臣覺得賈詡大人的提議可以考慮。”
這時。
陳宮也站了出來。
隨后又恭敬對著高座道:“當日祭天大典時,陛下曾說過,黃巾起義之根本乃是朝廷失策,地方官員之無為,臣覺得陛下可以給這青州百萬黃巾軍一個機會,重新做回我大漢百姓的機會。
“此番袁紹叛亂,臣料定袁紹也會將心思打在青州黃巾軍的身上,如果能得百萬黃巾軍,勢力更為大漲,而我朝廷也可以派人前往黃巾軍寨,言明陛下圣德,愿給予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只要出兵進攻袁紹,他日朝廷便不會再追究黃巾軍的罪責。”
“陳宮大人言之有理。”
“臣附議。”荀彧站出來,拱手道。
“百萬黃巾軍歸根結底也是我大漢子民,他們的叛亂也是被人挑唆,臣覺得陛下可以給予他們一次機會,如若他們愿意向我朝廷投誠,陛下便可以給他們寬恕,反之,他們冥頑不靈,他日我朝廷大軍傾覆,必斬草除根,一個不留。”賈詡沉思了一會,也是站出來說道。
賈詡并不是一個仁慈的謀士,反之他是一個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謀士,后世對他的毒士之名便是如此由來。
但賈詡深謀遠慮,知道有朝一日青州百萬黃巾終究是要解決,而趁此機會可以先行了解黃巾軍。
“既眾卿都認為可給予青州百萬黃巾一個機會,那朕如若不允,豈不是成了暴君。”劉協環視一圈,笑了笑說道。
“陛下圣明。”文武群臣齊聲道。
“擬旨。”劉協威聲道。
“令幽州劉虞統幽州步卒從南進攻冀州,令兗州劉岱率兗州大軍從西進攻冀州,令張遼率并州大軍從東進攻冀州。”劉協威聲擬旨道。
“至于青州”劉協稍微沉吟了一會,問道:“現在百萬黃巾是誰為統率?”
“啟奏陛下,臣曾對黃巾軍有過調查,自張角三兄弟相繼死后,目前統率黃巾軍的是張角的兩個義子,張牛角和張燕。”郭嘉站出來回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