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算是按計劃進行。
不過他們有點兒低估了華夏人民看熱鬧的熱情,雖然是清晨,但是圍觀的人也不少了,嘰嘰喳喳,議論紛紛。
甚至還有人認出了鬼叔。
鬼叔只能訕笑著打招呼,然后解釋了一下,“這位老哥是外地到瓷里村進瓷器的,結果出了這事兒。不容易啊,他老伴有病,指望著賺點兒藥費呢!”
鬧鬧哄哄的時候,吊車來了。
唐易早就聯系好了。不過為了穩妥,他對吊車司機的確是說的別的活兒,約在這里見。吊車司機一聽要臨時干這個,不愿意了。
這個好解決,塞錢。出來干活兒不就是為了錢么?
人家是專業的,什么沒吊過?很快就拉開了架勢,起重臂對好了位置。
過了一會兒,小顧雇了輛小貨車,把磁鐵也運來了。
鬼叔已經被人認出來了,索性無所謂了,就當是本地人幫外地的人的忙。小顧是個生面孔,也不是很在意,忙前忙后。
都在按計劃忙乎的時候,有點兒麻煩出現了。不知道是誰,打了電視臺和報社的熱線電話,有一撥記者過來了!
鬼叔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遠遠看到穿馬甲架攝像機的人,立即朝一側的唐易使了個眼色。
唐易一看,馬上就溜出了人群,打個車就走。好在現在人們的關注點都在這井上,沒人去關注他。
唐易是不能露臉的,一旦被拍下來,總會有人認出來,麻煩不小。
小顧見唐易走了,立即上前去和吊車司機說了聲,說剛才那個人有急事兒走了,臨走時交代他,今兒就干這個活兒就行了。
那司機已經拿了唐易的錢,而且唐易給的不少,干倆這樣的活兒也綽綽有余。同時不用干其他活了,司機還挺高興。小顧接著悄悄又給唐易打了個電話,商量了下一步的舉動。
起重臂吊著磁鐵,緩緩放進了井里。
這細鋼絲繩下去了十七八米,出現了彎曲,這說明到底了。吊車司機又把鋼絲繩多放了兩米,盤區在井臺上,以便讓磁鐵在淤泥里再沉一沉。
過了十分鐘,鋼絲繩紋絲不動了,吊車司機控制起重臂上的滑輪,緩緩抬升。
鬼叔,馮青山,小顧,都很緊張地盯著井口。
嘩啦啦!
終于出來了!
只見磁鐵下方,果然有一個六十公分見方的鐵箱子,銹蝕得已經不像樣子了,甚至有的地方已經穿透了,不過好在附著淤泥和青苔,看不到里面的東西。
人群中發出一陣歡呼!好像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撈上來一樣。
馮青山和小顧立即上前,把鐵箱子露出的邊上纏上準備好的鐵絲,固定在旁邊的欄桿上,然后吊車司機再度收縮鋼絲繩。這磁鐵吸力很大,人力難以分離,所以他們早就想好了這個辦法。
鐵箱取下來之后,鬼叔朝小顧使了個顏色,小顧和小貨車司機抬著鐵箱,放到了小貨車的貨斗里。
鬼叔此時在指揮吊車將磁鐵再度放入井中,正好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既然有倆鐵箱子,結果只吸上來一個,那么自然得再來一次。
這事兒算是比較順利,第二次沉入磁鐵,雖然多放了十幾分鐘,但是上來的時候,也是帶著鐵箱子上來的!
這兩只鐵箱子一樣大小,都是正方體,可能因為當年先后投入的水中,所以在井底是上下重疊,這才導致一次只吊上來一只。
而且,這兩只鐵箱子和馮青山機動三輪車上的鐵箱子不一樣。馮青山弄的鐵箱子偏大,而且是長方體。不過,這時候,沒人去關注這個。
小顧和貨車司機又把第二只鐵箱搬上了小貨車的貨斗。這時候,記者們拍完了過程,該采訪當事人了,呼啦啦上來了。
記者們自然愿意在井口邊采訪馮青山,這時候,鬼叔對記者們說道:“記者朋友們,這位老哥急著送貨,我們簡短一點兒好不好?”
記者們哪管這一套,長槍短炮對準了馮青山,“老大爺,您先說說過程吧?”
小顧此時已經和小貨車司機在車上,他讓司機發動車子,準備離去。
“哎?怎么那小貨車拉著打撈上來的鐵箱要走?”記者其實開始就發現了鐵箱放到小貨車上,但是無暇分身,現在,有人一看要走,叫出聲兒來。
馮青山立即擺手道,“是這樣,這個好心的小伙子我剛才給他說了,因為掉在了井里,他要把鐵箱子幫我拉回村里窯廠,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破損的,特別是那種看不出來的隱裂。檢查完之后,我再回去商量是不是需要補貨!”
“對,對!”鬼叔接著說道,“村里窯廠那邊,我都聯系好了!”
“那鐵箱最好打開,我們補幾個鏡頭!”又有記者喊道。
鬼叔心里暗罵,特么的什么事兒都由著你們啊?但還是滿臉笑容,“這樣,三輪車上不是還有兩只鐵箱子嗎?這里面的和那里面都是瓷器,補鏡頭不是一樣嗎?而且沒有沾水、沒有弄臟,更清楚!”
就這么一推一擋的幾分鐘,小貨車已經走遠了。鬼叔和馮青山長出了一口氣。
這時候,吊車司機已經把磁鐵卸下來來,他可不想浪費功夫,立即就想走。又有記者想攔著采訪,但是吊車司機不吃這一套,他才不想什么勞什子采訪呢,錢已經拿了,現場亂哄哄的,早走早利索。
吊車開動,這司機也不是重點人物,再說他執意要走,記者們也攔不住,就讓他走了。
小貨車到了一個路口,唐易開著一輛小貨車早就在這里等了。兩只鐵箱搬上了唐易的輛小貨車,直奔陸知行的窯廠而去。這輛小貨車就是窯廠的,唐易親自開的車。
小顧和小貨車司機隨后又返回了現場。記者們仍在采訪馮青山和鬼叔。見小顧回來了,立即有一撥采訪得差不多的記者過來了。
“那兩只鐵箱已經送回去了,我干脆幫著老大爺把這兩只鐵箱也運走吧!”小顧一邊說,一邊和貨車司機要把兩只三輪車上的鐵箱搬上小貨車。
一看要搬鐵箱,記者們立即圍了上來,要求馮青山打開,拍幾個鏡頭。
好在這鐵箱里本來就準備好了瓷器,馮青山打開之后,還介紹了兩句,“就是這樣,都是精品!”
拍了幾個鏡頭之后,有個懂行的記者卻突然來了一句,“大爺,我看這器型,都是明清官窯的東西,您不會是買了高仿要當真品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