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昌,民國年間曾任山海省督軍,說白了就是一個軍閥,此人肚里墨水不多,卻偏愛賣弄幾分文采,還留下不少“詩作”,挑一首比較“膾炙人口”的:明水湖里有青蛙,青蛙叫聲呱呱呱,但是聽到呱呱呱,還有可能是蛤蟆。基本上,都是類似這種水平的。
“這前院后院的房子都是您家的?”毛逐盯著這塊大理石上面的字,驚訝地問道。
“我嫁過來的時候還是,現在只有二層樓的一半是我和老伴兒的宅子。”老太太指了指其中一個入口。原來,這二層小樓硬生生分成兩部分,是因為已經不是一戶住家。除了老太太住的一半,另一半實際一樓是一家,二樓是一家。
自然,東西廂房和后院的房子,也各有住戶,昔年的督軍舊宅,如今基本上就是一個大雜院。只是成了文物登記保護單位,不得私自改造罷了。
“這韓大昌······”毛逐遲疑著不知道該怎么問。
“他是我的老公公,我的老伴兒是他的兒子。”老太太倒沒有遮掩。
當年,這韓大昌除了正房,一共娶了四個姨太太,但是也怪了,生的全都是丫頭片子,韓大昌曾一度為韓家香火發愁。不過他運氣不錯,有一次醉酒后對一個丫鬟用強,這丫鬟的肚子居然鼓了起來,十月懷胎,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丫鬟母憑子貴,嫁入督軍宅門。
這個大胖小子含著金鑰匙長大,自然被寵得不行。韓大昌自己墨水不多,對兒子那真是下了血本,恨不能讓他通讀二十四史,遍學天文地理。不過,這種環境下,這兒子并不用功,對于玩兒卻很在行,尤其喜歡文玩古董,也收集了不少好東西。后來還曾到文化局工作。
十年特殊時代,他自然成了批斗對象,收藏的東西也大部分被毀了,所幸他預先在院子里埋了一些,甚至在大樹的樹洞里還藏了一些。等到給他補發工資,并特聘到博物館工作的時候,宅子已經變成了大雜院,后來幾個兒子也都陸續搬出去了。
“怪不得家里這么多好東西,可惜都被幾個孫子拿走了。”毛逐暗自嘆道。
開門進房,里面布置得古香古色,不過客廳里的幾處顯眼的地方已經空了,不用說,原來是放著東西的。“聽您的口音,不像是山州人。”毛逐順口問道。
“我是粵省人,當年我父親和老公公曾經是朋友,后來分隔兩地,不過卻定下了娃娃親。”老太太居然并不隱瞞,但簡單一說便又道:“小伙子,你稍坐,我去取東西你看看。”
毛逐點點頭,坐了下來。
老太太重新回到客廳的時候,抱著一大一小兩個盒子。大盒子約有一尺見方,木質,小盒子是一個長方形的錦盒,約有書本大小。
毛逐瞄了一眼,這木盒是鐵力木的,開門的老物件。只是這木盒如同給一個方塊疙瘩一樣,沒鎖沒扣沒開縫,愣是找不到打開的地方。毛逐不由疑惑地抬頭看了老太太一眼。
“這個木盒,其實是我的嫁妝,當年從粵省帶來的。我父親之所以給我這個木盒,是因為知道我先生喜歡文玩古董,他也是無意中得到的,就添到了嫁妝里。”老太太說道,“我帶來之后,我先生也很喜歡,但是卻一直沒有打開。”
毛逐又低頭仔細看了木盒一下,木盒的頂蓋并不是平的,有四條窄邊,中間微微下陷,仿佛一個很淺的“池子”。“池子”里,是一塊塊活動的小方木板,每塊木板上都有浮雕的圖形,仿佛整體能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但是顯然被打亂了,有點兒像一幅還沒有完成的拼圖 “這些木板······”毛逐隱約有些明白了。
“我老伴兒說,這是個機關盒子。上面的拼圖,就是這盒子的鎖,拼出一幅完整的圖形,這盒子就打開了。”老太太介紹道,“但是,他鼓搗了好久沒有打開,后來干脆就放棄了。說實話,我對這個也不感興趣,但是這盒子木質很硬,年份又老,應該算是一件古董吧?”
“您還真說對了,這是鐵力木的,鐵力木雖然不屬于紅木,但卻屬于硬木,明清很多家具都是用鐵力木做的。”毛逐說道,“而且也看老,我個人看,是清代的東西。這個怎么沒被你的孫子們拿走?”
“這個木盒,還有這個錦盒是放到一起的。很早之前,有一次我收拾東西,剛拿起這倆盒子,突然想到廚房里燉著湯,一時忙亂就抱著這倆盒子到了廚房,看湯的時候,四下看了看,廚房的放調料的柜子里還比較安全,我就先放到里面了。人上了年紀,忘性大,湯好了就忘了。后來想起來,也沒再收拾。所以,只有這兩樣東西沒有被孫子們拿走。”老太太竟然詳細解釋了一遍。
毛逐點點頭,心說真不容易啊,留下這兩樣東西,“那這個盒子您打算賣多少錢?”
“我不懂這個,這盒子說實話,我留著也沒用,你們做古玩生意的,給估個價就是了。”老太太說道。
毛逐又想了一下,要說單論這個鐵力木老盒子,清代的東西,體積不大,木質明確,估價倒是不難。不過,這機關盒子如此巧妙,就怕里面藏有很貴重的東西,老太太如此和藹誠懇,還真不好意思瞞著她。
“是這樣的老太太,這個盒子本身,要讓我收,就沖這個機關拼圖,一萬塊錢是值得。但是這種機關盒子,一般里面是有東西的,就怕里面的東西特別值錢;但是呢,也有可能東西已經被人取走了,重新打亂了拼圖。現在就是這個不好估價,高了我吃虧,低了您吃虧,說白了就是賭,看里面有沒有東西。”毛逐認真說道。
“這樣吧小伙子,我呢,也不缺錢,只是想拿回那個筆筒,畢竟是我老伴兒生前最喜歡把玩的物件兒。既然你說這盒子能值一萬塊,這要比那個筆筒貴一些,你把筆筒留下,把盒子拿走,咱們一物換一物,誰讓我理虧在先呢?這樣你們就肯定不吃虧了。”老太太很是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