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誠忠眼睛里神采奕奕,帶著渴望喚道,“爹…”
“你看看我能不能…”宋誠忠欲言又止。
宋老爺子瞥了一眼,一眼看穿宋誠忠的心思。
這是做爺爺的,想和他這個做太爺爺的,爭奪起名權。
“罷了!罷了!”
宋老爺子搖搖頭,既然老大愿意,就讓給他好了!
“根據咱們宋家的族譜,第四代中間范澤字,叫什么,老大來起吧!”
“唉!”宋誠忠立刻大聲應下,笑道,“爹,我早想好了。”
“大郎媳婦若是生個女娃,就叫宋思涵。”
“若是生了男娃,就叫宋澤瑞,福澤祥瑞。”
“爹,你看這個名字好不好?”宋誠忠詢問的望向宋老爺子。
“好!好!好!”宋老爺子連喊三聲。
“福澤祥瑞,宋!澤!瑞!”
“這個名字有福氣,老大起的不錯。”
聽到宋老爺子的表揚,宋誠忠背過手,仰頭一笑,心里暗自得意。
為了給孫子起名字,他可是想了好久,怎么可能不好聽。
“爹,我這就給大郎去信,告訴他,小娃的名字已定,就叫宋澤瑞。”
說完,宋誠忠風風火火的跑向了宋家書房。
自打宋澤瑞出生,宋家沉浸在添丁的喜悅中,一家人圍著小娃轉個不停,比之五郎出生時的熱鬧,半點兒不差。
蕭大人,蕭十三,王侍郎,以及帽兒山上有品級的官員,紛紛送來賀禮道賀。
剛出生的宋澤瑞沒到滿月,卻已出盡了風頭,
大房屋內,李氏坐在炕沿邊上,圓潤的手指,一下一下的摸著小娃子臉。
眼里的羨慕,簡直要化為實質滴出水來。
“這小娃長得可真丑…”
李氏戀戀不舍得拿開手指,故作嫌棄的撇撇嘴。
“瘦的跟猴兒似的,一看就沒有…沒有我們家四郎有福氣。”
李氏仰仰頭,炫耀般的道,“想當年,我們家四郎出生時,就是個小胖墩兒。”
“村里那些大叔大嬸,小媳婦,哪個不說四郎有福氣。”
“看看現在四郎,吃的好,喝的好,上面還有哥哥姐姐罩著,自己學問也不差,這才是真真的福氣。”
李氏一直認為能吃是福,胖就是福。
所以,無論是當初的四郎,還是宋青苑,李氏都盡可能往胖了養。
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不止是李氏,還有宋家村,以及其他村子的村民。
村里人都認為,誰家要是能養個胖孩子,就說明誰家日子過得好。
日子過得好,可不就是有福氣嗎,所以“胖”,就成了福氣的代名詞。
“老三家的小五郎也不行!”
李氏繼續撇嘴,“出生的時候還不如你家這個呢。一看就隨老三媳婦兒,福氣肯定不如四郎大。”
李氏一邊兒說著,一邊拿余光偷瞄炕上的小娃兒,死死的摁住自己的手指,一副想靠近,又克制的樣子。
孫氏看了,暗笑不已,別看李氏嘴上說嫌棄,其實這是眼饞哪。
于是,孫氏開口道,“要論服福氣,咱家誰能比得了你。”
“從你肚子里爬出來的,二郎,三郎,四郎,還有苑兒,哪個不是沾了你的福,他們以后都能頂頂的好。”
“那當然了!”
李氏聽了孫氏的話,心里貼慰,開心的不得了。
張嘴道,“我娘說了,我小的時候,就有個游方道士去了我們村子,給我看了一卦,當時就說我有福氣。”
“我看那…”李氏美滋滋,“我就是旺夫,旺子,旺家的命格。”
“那是,我也覺得二嬸旺,身上帶著福呢!”
錢婉茹笑著接話,一記馬屁拍的李氏格外舒心。
此時,錢婉茹剛生產完不久,正在坐月子,窗戶都關的嚴嚴實實的,見不得風。
她整個人也因生娃,胖了一圈兒,雖說沒有以前苗條,可圓潤的臉上,帶著母愛的光輝,也格外動人。
“大嫂,別聽我娘瞎說。”宋青苑拽了拽李氏。
湊到小娃面前,伸手碰了碰小鼻子,笑道,“小孩兒出生都是一個樣,皺皺巴巴的,等再過兩個月長開就好看了。”
“大嫂看五郎,不也是過了幾個月之后,才長開的嗎。”
宋青苑說著,不動聲色的背著眾人剜了李氏一眼。
哪個當娘的喜歡被別人說,自己家的孩子丑。
雖然她也認為,剛出生的小娃挺丑的。
“哼!”李氏鼻子禁了禁,拽著宋青苑出了大房。
臨關門時,還不忘偷偷向炕上瞄了一眼。
直到回了東跨院,李氏聳起的肩膀,啪嗒落了下去,一身精氣神十去七八。
哀怨的看著宋青苑,“你二哥啥前能回來呀?”
“這大房都有孫子了,你二哥這媳婦還沒影兒呢,娘啥時候能抱上孫子。”
這一刻,李氏的羨慕不加掩飾,著急的站在原地干跺腳,掰著手指頭算了出來。
再過一個月二郎回來,回來之后成親,成親后馬上有身孕 這樣一來,她明年夏天就能做奶奶。
“唉!”李氏一嘆,還得一年,真真是難挨!
“別著急,孫子會有的!”
宋青苑拍了拍李氏,以做安慰。
其實說實在的,她也覺得李氏挺有福的。
從小的時候有父母疼,現在有子女管,不愁吃,不愁喝,閑事不操心,還有人哄著她說話,這么好的日子,可不就是有福氣嗎!
藍天白云,陽光明媚,又是一個好天氣。
在李氏日盼夜盼,天天嘮叨的時候,迎親的隊伍終于回來。
宋家已準備好了花轎,守在碼頭邊。
同時,碼頭上站滿了人,除了宋家迎親的隊伍,榆林縣在百姓也來了不少,紛紛來看熱鬧,一時之間熱鬧非凡。
惹得來往的客商,也駐足觀望。
“來了!來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眾人抬眼望去,果然,前方已經模糊的出現了船的影子,而且不止一艘,
具體多少還看不清楚,只覺得呼啦啦的一片,好生壯觀。
其實早在昨天,就已經有小船先行靠岸,通知宋家計算好時辰,過來接親。
所以,才有了今天這一幕。
眾人議論的功夫,船只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