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八百九十五章 北晶烤雞

  何艷霞很仔細地看萬峰一道一道地擺弄,用個小本記了下來。

  這要有一個適應和學習的過程。

  反正萬峰那邊交給了工程隊也沒什么事兒,就在張旋家住了下來。

  現在這里的溫度還不需要冰箱冷凍,若是夏天還需要買一臺冰箱。

  待雞腌制好以后,萬峰在烤缸里升起炭火等烤缸溫度上來了,把淋了脆皮水的雞用鐵鉤子把雞掛到烤架上。

  一個小時后打開烤缸蓋子,一股香味破缸而出。

  因為通風的緣故烤缸里的炭火變大,再烤半個小時四十分鐘左右,金黃色的烤雞就出爐了。

  萬峰把雞取出用刀切了一片先讓何艷霞嘗嘗,然后自己也切了一片,

  “好吃好吃!想不到雞還能這樣做,哎!小萬,你是打哪兒學的?”

  “我姥姥家,洼后大集上做吃食的做什么的都有,我閑著沒事兒就去學的,不過沒怎么太學好,也就是湊合。”誰說丈母娘就不能騙了?

  萬峰說謊話連眼睛都沒眨巴一下。

  “這就挺好的,但是這玩意兒得怎么賣呀?”

  這個就關系到成本核算了。

  一只三四斤的毛雞的本錢在兩塊左右,加上亂七八的調料人工什么的到烤熟出爐有三塊錢的本錢足夠了。

  “怎么也得賣六七塊錢一只。”

  “賣六七塊一只?這能賣出去嗎?不太可能。”

  這不是開玩笑嗎,一個農場工人一個月工資四十多元,你讓他花六七塊錢去買一只烤雞吃?這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這也是個問題,除了遇到那些干部或者是先富起來的人會整只的購買外,普通人還真消費不起。

  但是干部和先富起來的人畢竟是少數,要是一個禮拜賣個三只兩只的也沒多大意思呀。

  “姨!我們要是切成兩半,賣三元錢一半你說怎么樣?”

  這樣賣應該差不多了,三元錢的價格雖然還不低,但一般人應該消費得起了,一個月買一次總行吧。

  何艷霞眼珠子轉了半天搖頭:“還是貴。”

  “那要是把烤雞分離,雞翅賣雞翅價,雞腿賣雞腿價,雞脖賣雞脖價,在把雞架分開賣怎么樣?”

  何艷霞眨巴了半天眼睛:“這個好像行。”

  萬峰算計了一番,雞翅一對買一塊,雞腿一個賣一塊五,雞脖賣一塊,雞體分成四塊一塊買一塊錢。

  然后買一半四塊,買整雞六塊。

  價格定完后是要經過市場檢驗的,不經過市場檢驗一切都是空想。

  萬峰又去買玻璃粘了一個玻璃柜安裝到張旋家的兩輪車上。

  接下來就是市場檢驗這一關了,萬峰又烤了四只雞,三只金黃的整雞掛在玻璃柜里,一只雞被分離擺著玻璃柜底部的托盤里。

  玻璃柜上用紅紙剪了幾個紅字貼上,就推著手推車來到了客運站門外。

  此時是中午十二點半,客運站往鄉下發的車幾乎都是從一點到兩點半這個時間段發車,那些進城要回家的人幾乎都在這個時間點陸陸續續從街里出來到客運站等著發車。

  萬峰小車的玻璃柜貼著六個紅色大字:正宗北晶烤鴨。

  不知是北晶烤鴨這四個字起了作用,還是玻璃柜里掛著的三只金黃色的烤雞引人垂涎欲滴。

  萬峰把小車停在這里不長時間,小車就圍了不少人。

  這些人圍著可不是看的,亂七八糟的問話也就出來了。

  “小伙,你這是北晶烤雞嗎?我咋光聽說北晶烤鴨還頭回聽說北晶烤雞,你這是唬人的吧?”

  萬峰呵呵一笑:“大哥!你這就沒見識了,不錯北晶最有名是全聚德烤鴨,但是北晶的烤雞烤鵝也是非常有名的只是沒有全聚德名氣大而已,北晶還有烤豬烤羊烤牛聽說過沒有?”

  這個別說他們沒聽說,八五年的時候萬峰也沒聽說,但沒聽說不等于不敢說。

  反正吳縣這地方一百人里也不一定有一個去過北晶的,那些北晶青年也早就回城了。

  “你這上面寫著正宗的北晶烤雞,怎么證明你是正宗的?”

  這話問的,吳縣到現在還沒有第二個烤雞的,我說正宗當然就是正宗的了。

  “我十四歲就到北晶潘家園學烤雞烤鴨,整整學了三年,去年年底才回來,你說我正宗不正宗。”

  潘家園是干啥的來著?好像和烤雞沒什么聯系吧?貌似好像是倒騰古董的地方。

  反正他們也不知道,錯就錯了。

  人們還是淳樸的沒有對萬峰的話表示質疑而是開始問好不好吃,多少錢之類的話題。

  萬峰就從雞身上剁了一塊肉下來,每人分了一塊指甲蓋大小的肉嘗嘗。

  雖然萬峰烤這玩意兒不怎么太專業,如果放到十幾年后充其量也就是大路貨色,但是在八五年他的手藝蒙混過關還是沒問題的。

  “味道不錯。”

  “不錯不錯,就是特么太少了,這小子不地道就分這么點這是存心勾引咱們肚子里的饞蟲的。”

  一個人玩笑話引起了一片笑聲。

  “說說怎么賣的,我們聽聽價錢。”

  到了問價錢階段這買賣就有成功的可能。

  “買整只雞六塊一只,半只雞四塊錢一半,零買是這樣的價錢,雞翅五毛一個,雞脖一塊,雞大腿一塊五一個,雞身體看到我分的塊沒有,一元錢一塊。”

  萬峰把價錢念叨完以后,這些人開始算賬。

  算來算去好像買整只的最合適。

  “老肖,咱們買一只回去一家一半怎么樣?能剩不少錢。”兩個農民打扮的人商量。

  龍江這里包產到戶后真正收益的是那些農業合作社的農民,他們的收入比大鍋飯時有了明顯的增長,相反農墾農場的職工和原來掙工資時期的區別不大。

  這兩個人明顯就是農業社的社員。

  “那就買唄,不就一人三塊錢嗎,買回去給小兔崽子們嘗嘗北晶烤雞的味道,咱們這輩子都去不了北晶,嘗嘗北晶烤雞總可以吧。”

  于是,萬峰的第一單買賣就這么做成了。

  萬峰用塑料袋把烤雞包好,還附送了一小包自己調的芝麻醬。

  買賣這個東西有時候非常的怪異,不買的時候就是圍著一堆人也沒有一個掏錢的,但是有一個買的說不定就能造成哄搶的局面。

  “每天就四只烤雞,想多買也沒有,有買的就抓緊時間了。”萬峰趁著第一筆生意做成,火上澆油般吆喝了一句。

  于是,這些人幾乎都采取兩人合買的方式,幾只整雞轉眼就賣了。

  最后那只被萬峰分切的雞也被人以整雞的形式買走了。

大熊貓文學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