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123 呼之欲出

  南陽郡,秦置。

  前漢分十三部,南陽歸荊州部,時轄三十六縣。今漢仍屬荊州部,郡治宛都,領縣三十七。封南都,尊帝鄉。云臺二十八將中,又多達十一人出自南陽。戶五十二萬八千(528551)口二百四十三萬(2439618)。

  歷經戰亂,仍余過半。

  本以為黃巾亂后,天下始安。豈料飛來橫禍,家園盡毀。

  便是安貴人湯沐邑之淯陽縣,亦同毀于大水,片瓦無存。薊國南陽官吏眾多。前有酈城令陰修,三舉鄉黨。王傅黃忠,亦出南陽行伍世家。

  出仕薊國,家人雖舉族北上。宗親四鄰,仍遺留眾多。

  得薊王萬舟齊發,悉數運抵國中。雖被分置各處大營,仍想方設法,托言投帖。求廣開方便之門。

  書報門下署。由門下屬吏,逐次答復。好言相勸,以安其心。

  如前所說,南陽乃帝鄉。貴胄眾多。逃難時積財無從攜帶。急切間,唯有將一兩件傳家寶從密室搶出,隨身帶來。

  入營方知,一切花銷全免。湯藥白粥,足量供應。確無隱疾,便會分戶各城。戶戶得田一頃,宅院一座。

  舉族來投,亦無妨。不欲散居亦可。

  自薊王大興稻作始,薊國年年皆有新民落戶。尤其東部安北、遼海二郡,乃屯民重區。知南陽百萬之眾,無家可歸。安北守閻柔、遼海守郭芝,先后上疏。欲遷南陽民眾,入治下安居。

  安北郡,先得扶余四加四十萬眾,后又陸續遷入十萬眾,再加漢民十萬,船民十萬。夕陽、昌城、驪城、絫縣,計有七十萬眾。無論通渠圩田,筑路營城,皆不短人手。

  然遼海郡,沓氏、金州、海陽、臨渝,四縣地廣人稀,人口之和,遠不及國中一縣。先前雖將二十萬高句麗,分置海陽、臨渝二縣。然沓氏、金州二縣,一直苦無充足人手可用。多為國中青壯,短期客庸。

  宜將二郡人口,填滿百萬。

  取三十萬遷入安北。漢人占比,亦足有半數。再取六十萬,填入遼海。開發半島。剩下十萬匠人,入籍大利城。數萬貴胄,分置樓桑、南廣陽等,通都大邑。權且棲身。待南陽水退,再重返故土不遲。

  至于普通民眾,當此生無望。唯有久居薊國。試想,戶戶美田一頃,稻魚二季。薊王輕徭薄賦,足可安居。

  新得百萬南陽民眾,薊國二十七縣,終得圓滿。

  薊國上下,皆大歡喜。好似占了天大便宜。

  然普天之下皆以為。百萬流民得薊王善待,何其幸也。

  家臣尊薊王“主公”。國人尊“王上”。南陽百姓,皆喚“主父”,“王父”或“東父”。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六月,罷太尉樊陵。

  少帝欲蓋彌彰,本欲堵悠悠眾口。然天下有識之士,倍思前后,多已窺破天機。淮泗大水,為何倒灌南陽,先不提。四方將軍不造云梯攻城,反造海量竹筏,亦毋論。

  且說,薊王萬舟齊發,八方馳援。莫非未卜先知?

  既如此,為何不廣而告之,令南陽民眾,先行躲避。細思恐極。必牽扯二帝之爭。薊王故恪守臣節,未曾逾越。

  換言之。此乃人禍,非是天災。

  二帝為爭漢室正朔,無所不用其極。

  薊王身為人臣,唯退而求其次,保住百萬黎庶。

  英明如斯,卻飽受昏君掣肘,不能畢盡全功。

  當如何破?

  答案,呼之欲出。

  非但天下皆如此想。薊國上下,無論高官少吏,鴻儒白丁,老弱婦孺,亦如此想。尤其薊王廣開言路。太學、大學,值用人之際。海內大儒,紛紛來投。

  《薊國大百科全書》,編撰日益精進。雖未成書,卻已蜚聲海外。薊國大儒學,亦廣為流傳。引海內學子,紛至沓來。

  或有人言,薊國縱強盛一時,亦不過千里之土。一州之地。如何能與十三州相抗。今南陽新帝,一敗千里。洛陽少帝穩坐大位。只需十年修養,十年生息。更加二十年后,薊王百子長成。推恩令下,千里封國支離破碎,不復先前狀貌。

  那時,少帝如日正中,合十三州之力,能制衡薊國乎。

  便有大儒笑道:時,高祖入漢中稱王,亦不過千里之土。亦數敗于項羽。終一戰而勝之,立四百年煌煌天漢。我主年不及而立,千里沃土,千萬國民,謀臣如雨,猛將如云。更加中立幕府,統i天下百萬雄兵。君不見,水淹南陽,一片澤國。我主一聲令下,萬舟齊發。救百萬黎庶于生死一線。古往今來,見此仁主乎?

  與會嘉賓,皆嘆服。

  萬舟并發,一舉救下百萬之眾。古往今來,實屬罕見。

  除去薊國海興,船只眾多。薊王豪擲億錢,足額支付往來僦費。亦為人津津樂道。

  就是有錢。

  有錢固令人艷羨。然如何花錢,方見真章。如薊王這般揮金如土,非但不招人嫌,且還廣收民心。薊王若不是明主,還有何人可稱明主乎?

  饑寒起盜心。亙古不變之真理也。

  聞戰后不久,董卓收攏十萬大軍,奔赴洛陽。先從左中郎將呂布手中,強取洛陽八關。又據洛陽近郊苑囿。而后挾入宮,覲見少帝。

  如愿進位三公之司徒。

  初等高位,董卓亦知收斂。君前君后,未見失儀。朝會奏對,無有缺席。

  司徒可開府。于是乎,董卓大肆封賞籠絡有功之人,收買人心。忠于臧旻、田晏、夏育一干人等,不是被借故調離,便是因罪免職。不出數月,十萬大軍,皆為董卓所用。扼守八關,固若金湯。

  少帝見其行事,雖略有乖張,卻恪守臣節。漸漸按下心結。然究竟如何作想,外人皆不得知也。

  洛陽城中,司徒府。

  董卓高居主位。但見一人,趨步登堂,肅容行大禮:“許攸拜見司徒。”

  “哦,子遠來了。”董卓和煦一笑:“免禮,賜座。”

  “謝司徒。”許攸再拜落座。

  “子遠所為何來?”董卓明知故問。

  “欲行毛遂自薦也。”許攸面色不改。

大熊貓文學    劉備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