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右大震關,四海館。
張魯并張玉蘭,日夜兼程,登山來見。
細聽襄楷言行,左慈一聲長嘆:“青領(清領)高士輩出。心似明鏡,身不蒙塵。為人處世,從不茍且。徒令人嗟嘆。”
張魯遂將襄楷臨終所贈玉匣奉上:“襄師,命在下將此物,轉呈先生。”
一眼掃過,左慈輕輕頷首:“襄楷之事,老朽已盡知。”
張玉蘭忍不住問道:“此中何物?”
“乃你派‘九轉金丹’。”左慈答曰:“謂‘煉丹’者,有一至九轉之別,以九轉為貴。‘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藥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藥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聞‘九(轉)之,三日得仙’。莫非便是此丹。”張魯大驚。
“正是此物。”左慈言道:“傳聞,令祖張道陵,便是服下此丹,羽化升仙。”換言之,服用吃藥后,意識化為碎羽,脫離軀體,位列仙班,永登極樂(腦死亡)。再不受濁世之苦。
張魯眼中貪色,一閃而逝。急忙屏氣凝神,再抬頭,已恢復如初。
將張魯表情盡收眼底,左慈笑道:“血氣方剛,紅塵難舍。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又有誰愿早升。所謂成仙,不過是死期將至,另覓出路罷了。”
“慚愧。”可謂一語中的,張魯無從反駁。覬覦漢中,自立之心,昭然若揭。大業未成,焉能離世飛升。
“為今之計,又當如何。”張玉蘭問道。
“你二人且自回,好生防備,切莫令賊人有機可乘。”左慈言道:“襄楷臨終讖言,老朽已猜出七八分。若果真如此,我主無憂矣。”
“喏。”高手過招,凡人辟易。張魯并張玉蘭,這便告辭不提。
書報三足烏船宮。
知襄楷已死,劉備稍稍松了口氣。然左慈字里行間,諱莫如深,似有未盡之言。或是心憂余黨。仙門之事,本就玄而又玄。左慈既不愿明言,必有難言之隱。劉備亦不勉強。然襄楷出身清領道,已確認無疑。至于云臺地宮,暗藏丹爐。饒是前天師夫人,美人盧亦毫不知情。
襄楷又是從何處得知。
天師道,果有大神通。
東郭馬市,胡姬酒肆。
后將軍麾下,騎都尉李肅,眉頭緊蹙,自斟自飲。
少頃。便有一童子,掀簾入內:“敢問,可是李都尉當面。”
“正是。”半大童子,李肅不疑有他。
童子近前施禮,再取竹筒:“告辭。”
“且慢。”見竹筒封泥完好,李肅忙問:“何人托你送信。”
“乃是…”童子稚聲稚氣,如何能說全。
見問不出所以然,李肅唯有放其離去。臨窗窺探,并無異樣。急忙返回客舍。關門閉窗,燈下視之:“三日后,平樂觀見。”
“何人約我相見。”白絹無頭無尾,李肅卻不敢怠慢。
十里函園,蘭林里,河東太守袁紹別館。
“報。”便有家將,堂前來報:“昨夜有人投書府前。”
“何人投書。”袁紹竟仍滯留京畿。
“卑下不知。”
“呈上堂來。”
“喏。”
歲末將至。百蠻貢職,眾郡奉計。四方使節,陸續進京。
開年第一大事,便數正月旦會。自少帝繼位,薊王抵京。各方勢力,偃旗息鼓,不敢相爭。選賢任能,高薪養廉。朝野內外,氣象一新。三公九卿與幕府二丞,共理國事。百里洛陽,皆大有裨益。至于八關之外,稍有遲緩。亦情有可原。
正臘前,臘賜分批發放。世人皆傳,薊國富甲天下,大漢一藩。待領食薊王臘賜,薊國之富足,百官終是感同身受。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不等來年開朝,便有議郎、侍御史,聯名上疏,請開漠北都護府。少帝從諫如流。專開朝議。
“當以何職,都護漠北。”少帝居高下問。
便有司徒崔烈,滿面紅光,穩穩起身:“回稟陛下,當仿效西域,擇將軍都護。”
“先帝封薊王為輔漢將軍都護西域。”少帝言道:“依崔公之言,當擇與‘輔漢將軍’品秩相同之將軍,都護漠北。”
“陛下明見。”崔烈就位。
少帝又道:“然,我朝常設將軍,大營皆有屬地。如度遼將軍、虎牙將軍等,戍守一方,身兼要務。不可輕離。”
“尚有前后左右,四將軍可用。”簾后董太皇,小聲提醒。
少帝輕輕頷首:“前后左右,四將軍何在?”
太尉張溫起身奏曰:“前將軍戍長安,右將軍戍南陽。左將軍今在泰山。后將軍守壺關。四方皆有賊亂未平。”
少帝又道:“朝中還有何人可用。”
搶在董驃騎前。車騎將軍何苗,朗聲言道:“稟陛下。可設四征。四方之后有四征,亦是我朝舊制。”
“四征將軍。”少帝不置可否:“西域乃輔漢將軍都護,漠北當與之比同,若設四征,似有不妥。”
搶在竇太皇之前。董太皇循循善誘:“無妨。先時,薊王本是輔漢將軍。后稱輔漢‘大’將軍。自大將軍何進,兵敗身死。又‘同’大將軍。大將軍內秉國政,外鉞專征,其權遠出三公之右。不宜再偏戍一隅。西域,宜當改由征西將軍都護。”
少帝心中一動,又急忙遮掩:“西域乃大漢藩屏,尤其權重。(薊王)如何能…假他人之手。”
“此亦無妨。”簾后竇太皇終于出聲:“幕府五校中,前軍校尉關羽,乃薊王義弟。當可為征西將軍。”
少帝如何還不醒悟:“太皇之意,四征將軍,當出幕府五校。”
“陛下明見。”二宮太皇,異口同聲。
略作思量,少帝已窺破一切:“薊王攘外,朕安內。”
“如陛下所言。”竇太皇字字珠璣:“唯有如此,方能保國祚綿延,社稷長存。”
“朕,實無言(顏)。”個中滋味,唯少帝自知。
董太皇張了張嘴,竟也無話可說。
少帝年少氣盛,心有不甘。然,平心而論,薊王若不外顧,必然內視。若覬覦大漢帝位,已今時今日之薊王人望,只需一杯鴆酒,三尺白綾,便可滅盡三宮。而后萬眾期盼,登基為帝。
朝堂一時,落針可聞。
忽聽少帝,展顏一笑:“四征將軍,當由薊王,慎加甄選。”
“陛下明見。”群臣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