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124 事與愿違

  永樂宮。

  董太皇三卿,與驃騎將軍董重,悉數到場。

  簾后太皇董太后,面沉似水。簾外眾人,如坐針氈。

  只因不知何人,書朱雀闕。言:“民不聊生,長樂、永樂賣官販爵,蜺墯雞化,乃婦人干政,所致也。”

  茲事體大。值班中黃門,急忙入宮通稟。三宮本欲息事寧人,奈何“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不出半日,洛陽城已人盡皆知。

  遙想先帝年間。亦有人書朱雀闕。引宦官大肆海捕,牽連者數以千計。

  舊事記憶猶新,今朝又出此事。鞠城兵亂,慘痛未消。洛陽民眾,焉能無懼。

  闕書,矛頭直指,太皇董太后及何太后。三宮鼎立,共輔少帝。平衡朝野,勢均力敵。本是治國良策,續命良藥。豈料將將開年,便有人迫不及待。朝政日非,國祚不繼。漢庭淪落至此,雖是天災,更是人禍。

  朱雀門,為北宮之南門。門側高樓,稱朱雀闕。因歷代帝王出入,多經朱雀門,故此門最為尊貴。建造亦格外巍峨壯觀。“偃師去宮三十五里,望朱雀闕,其上郁樸與天連。”

  書于此闕。除去醒目,亦想令少帝出入時可見。

  “奸佞之輩,何其多也。”董太皇切齒生恨。

  “太皇息怒。”董重勸道:“若有損圣體,徒令小人得意。”

  “驃騎將軍,所言極是。”永樂少府曹嵩亦勸:“太皇且息雷霆之怒。”

  “為今之計,該當如何。”深吸一口氣,強壓心頭之恨,董太皇問道。

  “三宮鼎立,不可示弱。亦不可,持強凌弱。公事公辦。當交有司,徹查背后主謀。”曹嵩答曰。

  “少府,所言極是。”董重亦道:“何太后,亦牽連其中。且看西宮(長樂宮)如何應對。”

  “卑不謀尊,疏不間親。”董太后,恨意難平:“先時闕上所書王甫、曹節,一介家奴耳。如今竟膽大包天,以下犯上。直書二宮帝后。諸君以為,背后主謀,是何人也。”

  “這…”董重欲言又止。其中深意,今時今日之董驃騎,又豈能不知。

  “卑不謀尊”,便是后世所謂“對等原則”。如此說來,先前書朱雀闕者,必是宦官或朝臣。今日書朱雀闕者,多半是漢室宗親。三宮鼎立,二宮并書闕上,唯長信宮,獨善其身。董太皇言下之意,殿內眾人又如何能不,心知肚明。

  曹嵩答曰:“太皇,切莫起疑。此事頗多蹊蹺。老臣竊以為,若真乃長信宮所為,豈非太過明顯。”

  “朕,亦如此想。”董太后心領神會,這便悄然收攏怒氣。

  “二桃殺三士。”永樂衛尉董承,忽言道。

  “此話怎講。”董重忙問。

  “三宮鼎立,人盡皆知。賊人卻只書太皇與何太后,唯竇太皇未曾提及。臣竊以為,此乃賊人有意為之。”董承言道:“我等,萬勿中計。”

  “然,亦不可不察。”董太皇這便下詔:“命司隸校尉袁紹逐捕。十日,不,五日一會。”

  “喏。”

  長樂宮,長秋殿。

  氣氛同樣肅殺。

  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長樂少府袁逢、長樂衛尉蹇碩、長樂太仆郭勝,悉數在列。

  “何人所為。”簾內何太后,低聲相問。頗多心平氣順。

  大將軍何進,起身言道:“無膽鼠輩耳,太后實無須在意。”

  “此事已滿城風雨。然,朕深居簡出,賣官干政,從何說起。”被奸人污蔑,何太后竟不動氣。果然今非昔比。

  長樂少府袁逢,起身進言:“太后所言極是。老臣竊以為,賊人之所以牽連附會,正是其陰謀之所出。”

  “愿聞其詳。”何太后問道。

  “老臣以為,賊人將太后及董太皇,并書闕上,卻獨遺漏竇太皇。乃有意為之。無非是無中生有,挑三宮爭斗,坐收其利。”

  “賊人何所求。”何太后又問。

  “恕老臣,不得而知。”袁逢答曰。

  何太后,又看何進:“大將軍知否。”

  “臣,倒有所得。”大將軍何進遂將臨行前,長史許攸之言,娓娓道來:“所謂‘卑不謀尊’。宮中家奴,焉敢大逆罔上,誣陷其主。臣竊以為,此書,必出漢室宗親之手。”

  何太后輕輕頷首:“繼續說來。”

  輕咳一聲,何進再接再厲:“漢室宗親,所懷不滿,皆在書中:‘賣官販爵’、‘婦人干政’。看似大義凜然,實則暗藏私心。乃因‘賣官販爵’、‘婦人干政’所得之利,未能分潤宗室罷了。”

  “哦?”此乃何太后,未曾料到。

  “黃巾亂后,群盜蜂起。萬民饑流,道路斷絕。洛陽貴胄,食俸大減。唯舉債度日。傳聞,先帝暗授巨資與金市子錢家。貰貸宗親貴胄,得海量子錢。重利盤剝,乃至無法償還。不得已,唯將食邑,質與子錢家。奈何,金市子錢家眼高于頂。只貰封君縣主。諸多鄉亭小侯,皆未能如愿。故奮筆書于闕上,以泄心中不滿。”

  略作思量,何太后欣然點頭:“府中何人進言。”

  大將軍不敢隱瞞:“乃我長史,南陽許攸。”

  “可是同鄉。”何太后又問。

  “正是臣之鄉黨。”何進對曰。

  “此人當可重用。”何太后言道:“待大將軍方便,引來與朕一觀。”

  “喏。”大將軍這便領命。

  “若如大將軍所言,此事當如何轉圜。”

  見太后看來,少府袁逢,再起奏道:“若真乃宗室不滿。只需善待,便可消除。”

  何太后又看何苗:“驃騎將軍,以為如何?”

  “臣…”何苗欲言又止。

  “但說無妨。”何太后言道。

  “所謂‘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臣,竊以為。金市子錢家,之所以不愿貰貸小侯,乃因無利可圖也。天下小侯,何其多也。食邑散落大河上下,廣布南北東西。需海量人手代為打理,故無從收拾獲利。”偷看何太后表情,何苗咬牙道:“太后若救天下小侯,需廣費錢財。若一二載,便也罷了。然若遙遙無期,太后縱有萬貫貲財,又如何能夠。”

  何太后欣然一笑:“大將軍以為如何。”

  來時,何進便已有定計:“始與朝政,使先帝賣官求貨,自納金錢,盈滿堂室。論‘賣官販爵’,永樂董太皇,尤勝先帝。傳聞,近日又假勃海王年幼,無法就國,已暗將勃海七城,質與子錢家。為期十載,得琉璃寶鈔十億。料想,此事宗室亦有所聞,故才奮筆書于闕上。”

  “勃海王,生于光和四年。十年之后,亦不過十五少年。神鬼不知,得錢十億。永樂董太皇,好算計。”何太后一聲冷笑。

大熊貓文學    劉備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