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旁,黎陽營。
為常備屯兵之一。因初于黎陽立營,故名。常任征伐。章帝以后,常令黎陽營兵屯上谷、漁陽或中山以備烏桓、鮮卑。
今鮮卑覆滅,黃巾逆亂。黎陽營又調回原地。駐守大河要津,防止南北黃巾,逆竄勾連。
年前。曹操奉命整備黎陽大營,助冀州刺史王芬,剿滅境內黑山賊眾。曾與劉備相伴而歸。
曹操如今官拜輕車將軍。黎陽營五千精兵,正當其用。
“報——”便有營士入中軍大帳:“冀州刺史,遣人快馬送來密信。”
“速速呈上前來。”曹操一躍而起。
“喏!”
查驗封泥完好,擰開細竹筒,取白絹在手。細看之后,付之一炬。待密信燃盡,曹操長出一口濁氣:“成敗在此一舉。”
朝歌鹿場山,蒼巖谷,臥虎嶺上。黑山大營三面臨崖,只有南面谷口可通山砦。本為余毒所創。張燕等余賊入駐后,又在嶺上起砦墻四面,頗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自敗于王傅黃忠之手,蟄伏許久,漸復先前聲勢。
得知白波渠帥,親提精銳,翻山馳援。黑山渠帥張燕,出山相迎。殺雞宰牛,犒賞全軍。
賓主落座,張燕與郭太,相見恨晚。頗多惺惺相惜。
菜過三巡,酒過五味。
張燕端杯相敬:“得郭渠帥仗義援手。何愁大事不成。”
“白波黑山,本是一家。一家人何須說二話。若能襲殺大漢天子,天下必亂。那時,你我二人振臂一呼,大事成矣。”已有三分醉意的郭太,亦起身相敬。
張燕仰天大笑,笑罷又搖頭道:“借郭渠帥吉言。然若想成大事,或還差一物。”
“還差何物?”郭太笑問。
“還差…”將杯中殘酒一飲而盡,張燕揚手摔杯。
薊國,臨鄉城。
深秋將至,稻收伊始。薊國上下,還沉浸在薊王喜得百子的歡樂氛圍之中。一年一季的稻收又將開始。
薊國政通人和,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季季大熟。今季,督亢、藪中,豐收已定。
熟田繼續增產。生田初次馴化。
巨大的人口基數,決定每年開辟的荒田數量,自當無比驚人。
深耕細作,肥水澆灌。年年稻作,持續馴田。地力盡顯。百里督亢、三百里藪中。還有文安大澤,東西掘鯉二淀…
薊王種田二十載。成效越發驚人。先前還力有未逮。今時今日,薊王可口出豪言:以一國之力,可活天下萬民。
此消彼長。以薊錢為代表的薊國標準。正迅速取代兩漢舊俗,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陛下居于洛陽深宮之中。尚不覺得。距離薊國最近的郡縣,衣食住行,早已與薊國無異。
這邊是新生,先進文明的力量。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
陛下擇此時北巡。自當深有體會。
薊王宮。
先前深居簡出,國事多未能顧及。稻作伊始,天子北巡。國內國外,風起云涌。
薊王這幾日勤于國政。常徹夜未眠。宮中婦人多自顧不暇,疏于陪侍。
是夜。忽見人影閃爍,暗香浮動。
薊王挑簾視之。王塌之上,玉體橫臥,艷光四射。美人傾國,自有絕色。
“穆夫人。”穩住心神,細看之后,薊王這才認出是一億貴女。
話說初上洛陽,夜入太倉。登臨蟾宮折桂。豪擲一億,買回貴女。輾轉送回國內。直到除禁錮,貴女方才敢以真面目示人。饒是如此,劉備至今未知其真實身份。
王宮上下,更無人知曉。
卻不知今日為何,自薦枕席。
“王上何故遲疑?”春光外泄,穆夫人羞澀難當。
“夫人之身份,諱莫如深。常深居簡出,從不以真面目示人。今日自薦枕席,著實令人始料不及。”劉備遂道出心聲:“卻不知此時此刻,夫人能與孤,開誠布公,坦誠相待否。”
“妾,滿門慘死,浮萍無依。蒙王上不棄,重金贖回。多年善待,從未有一句怨言。妾,身受活命之恩,無以為報。今終見天日,當了此殘生,陪侍身側。為王上開枝散葉,延續血脈。”閨女此言,頗為動心。字字句句,發自肺腑。
“若只為報恩,夫人大可不必如此。”劉備卻仍未得到答案。
“妾奉太妃之命而來。王上何必見疑。”穆夫人又道。
劉備苦笑:“孤還是那句話,若只是奉命行事。夫人大可不必如此。”
“王上…”穆夫人,朱顏酡紅,泫淚欲滴:“與王上初見,妾已芳心暗許。今日坦誠相見,渾身上下已不著片縷…”素紗單衣,輕薄無物。玲瓏剔透,纖毫畢見。
芳草萋萋,月影婆娑。美色當前,垂涎欲滴。
孤男寡女。近在咫尺。
薊王空懸許久,如何能忍。這便寬衣解帶,昂然入帳。
“美人究竟何許人也。既已同榻而眠,何必再深藏不露。”
“王上莫問。妾之深淺,一試便知…”
廣宗城內,北巡大營。
王芬帳內獨酌,自斟自飲。
須臾,便有一人掀簾入帳。來人不是旁人。正是翩翩濁世佳公子。扶風侯殷。
侯殷自行落座,又為自己斟滿一杯。
兩人舉杯共飲。
落杯后,王芬問道:“如何。”
“事成矣。”侯殷答曰。
“如此,王某可瞑目矣。”王芬灑然一笑。頗多名士風流。
“即便事成,天下亦不知使君之高義。共襄盛舉,卻未能青史留名。使君付出,何其多矣。”侯殷嘆道。
“虛名而已,又何必在意。若能救天下黎民于水火。再續大漢國祚。縱百死不悔。”
“使君凜然高絕,令人欽佩。若僥幸得存,定將使君之義舉,彪炳史冊。以供后世觀瞻。”侯殷目光清冽。字字皆發自肺腑。
“哈哈哈…”王芬仰天大笑。一時涕泗橫流。
“我自命不凡,一輩子眼高于頂。不料,臨近終了。竟與國賊把酒言歡。可悲可嘆,可笑可嘆。”
“竊國者侯。古往今來,忠奸莫辨。使君與我,同病相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