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朝廷現在已經停了科舉,可教娃娃們讀書識字總是好事兒,趙管帶興此義舉,我等也是責無旁貸。”夏元璋的話引起了大家伙的一致贊同。
不管在什么年代,對教育的重視總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尤其是闖關東的以山東人居多,山東可是孔孟之鄉,他們對教育的重視更勝其它地方,一聽說沈隆打算辦學,大家肯定要支持,不僅是口頭上的支持,還有實際的支持。
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夏元璋這些商人都是帶著錢過來的,其余周邊一些農戶可能沒太多積蓄,但是他們也說了,不管是平整土地還是蓋房子,只要招呼一聲,他們就來幫忙,而且還不要工錢。
別看眼下我中華被各國欺負,但是只要有這樣的老百姓,終究有一天能戰勝那些洋鬼子!這一幕看得沈隆鼻子有些發酸,差點沒忍住流了眼淚。
“諸位的好意我心領了。”沈隆團團一揖謝過眾人,“有些話我要說在前頭,我辦這個學校不是為了讓孩子們能當官,就是讓他們能認識字、懂得算數,不至于當個睜眼瞎,將來不管是繼續讀書,還是去商鋪里當個伙計啥的,總歸能比不識字的人好些。”
“等學會了認字,懂得了算數,可能還會教點新東西,讓他們能知道現在咱們處的是個啥樣的世道,為啥小鬼子、老毛子都能到關東來欺負咱們。”四書五經這些東西沈隆是不打算教的,倒不是說這些東西完全無用,只是眼下還是學點更實在的吧。
“傳文這話在理,咱祖墳上也沒冒青煙,也不指望孩子能中狀元當大官,能懂得寫字會算數,賣糧食、賣山貨別被吳掌柜他們忽悠了就行。”有人點頭贊同。
吳掌柜聽到這話可不高興了,“我做生意一向童叟無欺,啥時候忽悠過人?”
人群中響起一片哄笑聲,看來吳掌柜在老百姓心里的名聲可沒他嘴上說得那么好。
小插曲過后夏元璋嘆了口氣,“是啊,這些年關東實在是被老毛子、小鬼子禍害得不像樣,讓娃娃們知道知道這里面的道理也好。”
他的家人大多都死在了日俄戰爭中,對老毛子、小鬼子可謂是恨之入骨,他自己是沒和老毛子、小鬼子斗的心氣兒了,可總不甘愿讓自家外孫也遭這個罪。
“說到這兒,我還想請夏東家幫個忙啊。”沈隆指著外面的空地說道,“我辦這個學堂可不只打算收男娃讀書,女娃也要收;今年朝廷已經頒布法令,要在全國上下興辦女學,咱們元寶鎮也不能落后。”
“到時候我打算蓋兩所學堂,一所給男娃讀書用,一所給女娃。”現在男女同校還不是時候,就算是小孩子也容易惹出各種麻煩來,“這給男娃教書,倒是不缺先生;可這女老師就不大好找了,您家千金學識過人,又懂得西學,要是能來當老師,那是最好不過了。”
“這…”夏元璋有些猶豫,他女兒夏玉書雖然年紀不大,可學問一點兒也不差,正如沈隆所說兼習中西,教些娃娃絕對綽綽有余,可讓自家女兒當先生,他還真沒想過。
“這么大一個學堂,一個老師肯定忙不過來,所以我打算讓我家鮮兒給令千金打下手,也到學堂里來教書,反正學堂距離春和盛也不遠,回家吃飯啥的都方便。”日后夏玉書正是當了老師,沈隆只是把這個時間提前了些而已。
“對對對,咱們整個元寶鎮,可沒那個閨女能和夏東家的千金相比,我家閨女要是能學到玉書一成就夠了,夏東家,這可是好事兒,你可不能推脫啊!”夏玉書出落的好,言談舉止落落大方,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把自家閨女培養成這樣。
當然也有不少人轉不過彎來,總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孩家家的讀書沒啥用,可在沈隆的極力勸說下,這事兒暫時就這么定了。
夏元璋回去考慮了幾天,不等他考慮清楚,夏玉書就得到了消息,死活要來當這個先生,夏家如今只剩下夏玉書一個孩子了,夏元璋心疼的不行,耐不過糾纏只好答應了。
沈隆也回到放牛溝和家里說起了這事兒,辦學這是好事兒,朱開山和文他娘都不會反對,但是對于鮮兒去教書,還有辦女學,他倆還有些扭不過彎來。
“女娃娃家的,讀書有啥用?還不如學些納鞋底做針線的功夫。”文他娘嘟囔道。
“這個也學,鮮兒的手藝好,剛好給這些女娃教這個。”這也是沈隆為了減少阻礙想出來的辦法,除了讀書識字之外,也給這些女娃教一些實用的技巧。
“我….我還是算了吧,有玉書就夠了,玉書那么大學問,連西洋人的事情都知道,她肯定能教好,我還是留在家里孝順爹媽吧。”鮮兒有點想去,可又不忍心把家務都丟給文他娘。
“學堂光一個先生也不夠啊,咱元寶鎮這么多娃娃呢。”沈隆笑道,他知道鮮兒的顧慮,于是轉過頭來對朱開山說道,“剛好,這回還有個事兒想和家里商量。”
“啥事兒?”朱開山看著沈隆,心里是既高興又有些郁悶,高興的是朱家的孩子有出息了,而郁悶的則是這娃也太有出息了吧?這才多會功夫,就搞出這么大的場面來?他往日那些引以為傲的事兒,在這個孩子面前似乎都算不上什么了。
“我尋思著,咱們是不是把家搬到元寶鎮上算了?”沈隆說道,“如今元寶鎮可是越來越熱鬧了,每天南來北往的商人、馬幫把街道擠得滿滿當當,可整個鎮上還沒家好酒樓呢?要不咱們去開家山東菜館?肯定能賺大錢。”
“到時候鮮兒教完書回來,還能幫娘料理家務,我和傳杰也能天天回家了,這樣咱們一家可算是團團圓圓了。”朱開山將來在哈爾濱開了家山東菜館,沈隆又打算把這個的時間給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