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

“誠骨肉之恩爽而不離,親親之義實在敦固,未有義而后其君,仁而遺其親者也。”求存問親戚疏  前幾排坐的都是王子皇孫、宗親重臣,而在最后的幾排席位上,坐的卻是數名血緣又遠,官爵又微末的宗親。

  一名來自幽州的青年坐在末座,身上穿著半舊不新、卻很整潔的粗制衣裳,面帶好奇的打量著宣室的雕欄畫棟,以及坐在最前面的那一群名義上的親戚們。

  他長得非常清秀,耳廓寬大、耳垂圓潤,配上他那飽滿的天庭,端的是一副福祿深厚之像。

  青年看向這些人的眼神只有好奇與打量,并無多少艷羨之色。在他看來,那些王孫不過是生的好,算不得什么;至于其他人,要么老矣,要么庸懦若是給他機會,他日后的成就絕不會比他們差。

  這時候他轉過頭來,忽然發覺身邊一名中年人也同樣在好奇地看著他。

  青年稍一愣神,旋即問候道“在下涿郡劉放,先祖為廣陽頃王,未請教閣下”

  那中年人偷看他人還被對方發現,自覺失禮,歉然答道“在下廣陵劉琬,真是巧了,我家高祖乃廣陵靖王,你我俱同出孝武皇帝一系。”

  第一代廣陽王劉建的父親是孝武皇帝第三子燕王劉旦,劉旦與孝武皇帝第四子廣陵厲王劉胥是一母所出的親兄弟。

  兩人把各自譜系一一說明,關系算起來還是比較親密的。

  劉放說話的聲音很好聽,語氣不急不緩,嘴角間似帶著笑,讓人不由得親近“原來當初與竇公謀誅宦官的劉侍中就是尊先君,想不到還是名臣之后,真是失敬了。”

  他口中的劉侍中名叫劉瑜,延熹末年被太尉楊秉舉賢良方正,后征拜議郎。孝靈皇帝登基后,轉拜侍中,與竇武謀誅宦官,事敗被殺。

  當年宦官勢力一手遮天,氣焰熾盛,但凡謀誅宦官的無不是一代名臣忠良,逃脫死難的被稱為黨人。即便身死就義,除了不墮聲名以外,其家人也有黨人照拂,以后入仕也是一片坦途。

  劉琬正是如此,他在黨錮解禁之后,很快就與他父親當初一樣,被楊氏舉為賢良方正。

  賢良方正與孝廉、茂才都是朝廷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但它的不同之處在于,賢良方正多在災異發生后舉行,屬于特科。選拔標準是能直言極諫者,以示廣開直言之路,匡正帝王過失。

  由于涉及到上天災異,偶爾連有道術之士都在選拔之列。

  劉琬身受其父所學,擅長圖讖、天文、歷算之術,加上其人殊有才智,本來是可以得個一官半職的,結果沒想到才舉方正不久,孝靈皇帝就駕崩了。后來幾經大亂,又是廢立幼帝,又是遷都移朝,人心惶惶,就連楊氏都尚且自危,誰還會注意到劉琬這個小人物的存在自然也就無從提拔他了。

  眼下時局安定,黃琬與楊氏等人為了擴大勢力,剛準備將劉琬與隨行入朝的那批士人一齊薦舉為官。正好皇帝召集宗室,敘論天家親情,于是劉琬便借宗親的身份參與了進來,冀圖能入皇帝的眼。

  “我能有今日,都是仰賴先君遺澤。”劉琬挑眉笑了笑,對劉放謙虛的說道“足下年才及冠,才貌不凡,又是郡舉孝廉,今后自當遠勝于我。”

  劉放是涿郡太守溫恕知道劉虞即將入朝,特意為朝廷薦舉的孝廉,盡管這是出于種種個人目的與緣由,但到底是成全了劉放,讓他得以提前走進這片廣闊的舞臺一展所長。

  此時聽得劉琬如此一說,正是自信滿滿劉放立即拱手回敬一禮,嘴上笑道“承情之至。”

  話音剛落,他忽然說道“我忽然記起,這次來的東海王次子,好像與閣下的名諱”

  “同名同姓。”劉琬爽快的說道“幸而我家不是出自東海王室這支,不然我就得避諱了。”

  “閣下倒是豁達。”劉放笑容爽朗,帶著幾分瀟灑自若。

  劉琬善識人辨貌,懂相人之術,自打看見劉放的第一眼起,他便知道此子以后定當不凡。所以有心結識,不露痕跡的奉承,很快就讓年輕的劉放對其大有好感。

  他們兩個之間的交談不是特例,整個宣室中幾乎到處都是這種攀附交情的場景。放在以往,他們根本不敢、甚至沒機會這么做,直到如今,在皇帝有意無意的默許之下,所有的劉氏宗親異常融洽,依照不同的地位、官爵、血緣,結成相識。

  藩王子弟暫且不論,就說是許多像劉放這樣的微末宗親,經過今天這場集會,能讓他在今后的朝廷之上,有更加夯實的基礎。

  眾人又談了些許時候,只見小黃門穆順走了進來,終止了他們的談話,正式宣告皇帝駕臨。

  皇帝儀態雍容的從殿外款款走進,跪坐在榻席之上。

  上至王孫、下至旁支,無不離席稽首跪伏,口中整齊的山呼道“臣等叩見陛下”

  皇帝沒有說話,把右手略微揚起,朝右邊幅度極小的一擺。

  謁者種輯隨即在一邊高唱道“制曰起”

  于是眾人謝恩,紛紛落座于席。

  皇帝往下各處張望一眼,看著底下大部分人都是衣著樸素,身上無金銀之飾,除了禮制必需的朝服以外,幾乎跟尋常豪強之家沒什么差別。就連劉虞也是如此,不過劉虞是本性簡樸,而那些諸王子弟與旁支遠親都是面帶菜色,是真的窮。

  “封建藩屏,勤勞王室。是朝廷敦宗親友愛,希爾代宣風教于地方之意;爾等既承印綬,自當奉章獻表,昭于社稷。”皇帝開口說道“這是高祖皇帝建國以來的成例,今邀諸宗子弟,會于宣室,是表親親之義,顯天家恩情。”

  這是一句場面話,底下眾人無不配合的說道“臣等謹諾。”

  接下來就是談正事了,皇帝說道“濟北王太子何在”

  坐于下首的劉政立即答諾,垂首恭聽。

  “你上的劾奏我已見過,你說田芬不予援助,使濟北難以越冬,確屬詳情”皇帝問道。

  自從孝武皇帝削藩以后,想來只有州郡長官彈劾藩王不法情事,極少有過藩王彈劾州郡長官的。偶爾出現過的幾次,那也都是藩王故意惹是生非、或是意圖造反,歷代皇帝嚴防宗藩,所以每次都是以藩王落敗遭斥而告終。

  這次若不是看在濟北國要活不下去了,道理也確實是站在濟北王這邊,而皇帝又有意振作,壓服田芬的靠山袁紹,濟北王劉鸞也不會冒此大不韙。

  劉政此時哭訴道“臣絕無虛言自青州蛾賊西進兗州,濟北國屢當其沖,飽受肆虐。直到一個多月前,才由東平相曹操率兵徹底剿滅,濟北國社稷得以獨完,全賴曹操之功”

大熊貓文學    興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