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

  “而乃使理亂殷之弊民,顯榮爵於藩國。ra

nwena`”管蔡論  從益州調運錢糧北上關中,一是為了紓解關中的旱災,確保百姓不至于沒有飯吃;二是為了間接削弱益州的實力,只要益州府庫沒有足夠的錢糧,便壯大不了任何人的野心。

  先以救災為名調運糧草,至于在路途會造成損耗多少姑且不問,等到今年的旱災結束后,從益州轉運錢糧充實關中也漸成了習慣,皇帝便可在這個基礎上嘗試著去觸動中央與地方分稅的利益蛋糕。只是在眼下,仍然是以援關中、弱益州為主。

  “益州刺史邯鄲商我見過,別的不說,單是一點,辦事就很得力。”皇帝簡單點評道,對于邯鄲商,他并沒什么很滿意的印象。當初在召見他的時候就能看得出,邯鄲商膽怯懦弱、表面上儒雅優容,實際上自私貪婪,這樣一個性格缺陷、又處于權力邊緣的小人物,只要給足了好處,就會不遺余力的為提拔他的人辦事。

  當初為了尋這么個小人物,皇帝可沒少費心思,如今當著眾人的面提起邯鄲商,他也說不出什么有何出色的地方來,只好拿一點‘辦事勤懇’來搪塞:“這次調運益州錢糧支援關中旱情,就由他來經手,也好看看他的才能如何,以后也好視之授任。”

  東漢以降,刺史的權力逐漸擴大,不僅秩二千石、與太守品秩同級,還能領兵作戰,干預地方政務。劉焉當年提請重設州牧,其實就是在刺史現有的權力基礎上,使其增加了更多明文規定的權限、得以名正言順的治理屬下郡縣。

  皇帝親政以來雖然嘴上未曾明說,但對州牧制度卻是十分反感的,所以無論是封官還是授任,他都僅給刺史的名號。就連當年身為幽州牧的劉虞千里入朝,也照樣被改任為刺史,不過是給了他秩中二千石的超然待遇。

  韓遂等人所在的州郡是朝廷的權力目前難以觸及的地方,劉虞、鐘繇所處的州郡又急需有人領頭集權而不是分權,所以他們領著的刺史名位仍是擁有一定的軍政權力。與他們的現實情況相比起來,益州無內憂外患,自然不需要軍政集權的長官,同時也就成了皇帝觸動地方改革的另一個試探。

  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邯鄲商擔任益州刺史,卻只給他秩六百石,權責只包括監察二千石等地方官是否秉公理政、是否與地方強宗豪右相互勾結等六條基本職事,把從東漢以降,州刺史逐漸成為一個郡太守之上的行政官員重回到了最初設立的原點,單只負責監察的重任。

  這不僅是對益州官僚、豪強力量的削弱,更有可能會重新改寫漢代的刺史制度。

  然而董承并不在乎這個地方制度的改變會對他有什么影響,他只知道,皇帝無論出于什么心思而力求促成的‘弱蜀’之策,自己一定要全力支持。

  “君上所言,臣以為然。”董承看了眼神色復雜的趙溫,低著頭說道:“益州各地糧草久存無用,多年也無急需,如今關中有災,倒不如轉運北上,以解燃眉之急。至于途中損耗、山行不便,臣以為饒是如此,也不能因噎廢食,應著益州刺史審度從事,便宜而為。”

  益州刺史的改制,雖然使邯鄲商手中的權力大幅縮水,不能隨意干涉太守民政,但卻使其地位超然,可以為皇帝監察地方,打擊豪強,督促行政,比如這一次調運蜀地錢糧,就由邯鄲商親自負責督辦地方官員。這一方面能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度,防止益州這種地方再度出現割據勢力;另一方面也能對益州的戰爭潛力與富饒程度有個摸底,做到心中有數。

  皇帝‘嗯’了一聲,在席榻上忽然坐正了身子,微俯身看著趙溫說道:“趙公以為何如?”

  “眼下旱情要緊,益州既有余糧,自當捐輸以紓國難,豈有畏遠吝費的道理。”趙溫面不改色的說道,不僅如此,他甚至還主動建議道:“益州多豪富,朝廷不妨勸捐,如此,還能再多一筆錢糧。”

  “勸捐倒是算了。”皇帝搖頭說道:“底下那些胥吏我明白是個什么樣,說是勸捐,搞不好最后就會變成強繳,益州可再經不起折騰。何況朝廷如今已無戰事,并不缺糧,不必殺雞取卵。”

  趙溫似乎早知道皇帝會這么說,想也不想就應承了下來:“陛下睿鑒,是臣思慮不周。”

  見趙溫很是上道,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剛才刻意敲打,就是要試試趙溫的心思。因為很快就將有一批生力軍入朝,趙溫羽翼豐滿、勢力膨脹,手下黨羽一多,心思也會跟著變樣。以后會不會繼續唯皇帝馬首是瞻,可不僅是今天這么幾番話就能看出來的。

  “過幾日蜀地士人即將隨軍入朝,來敏、孟光、杜瓊等人拜為郎中,董和、張肅等人舉入吏治科學習政務,至于費、呂等官宦子弟,先使策試,再依才能決定是否納入太學。”皇帝忽然說起了益州士人們的去向,對于這些士人,尤其是費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名人,不用是不可能的。

  而且出于‘弱蜀’的策略,皇帝也不能把這些有名望、有影響力的士人放任在益州本地不管,不然邯鄲商這些朝廷派去的官員也不好就地開展工作。為了防止他們一次性抱團壯大,皇帝與馬日、楊琦等多方勢力達成了默契,關東、關西士人罕見的認可了吏治科的功能,打算將他們放進吏治科學習一年半載,到時候分批放出來,眾人也好有個適應的過程。

  “這些雖是早已議定的去向,但我仍不得不再提一句。”皇帝伸出一根手指點了點趙溫,表示重視:“蜀地阻隔日久,彼等士人尚且不甚熟悉我朝新政,不明白我設吏治科的本意。為免彼等又生出當年的是非議論,少些麻煩,還得由趙公這個本地鄉人親去陳說才好。”

  這無疑是給了趙溫一個聯絡鄉人的機會,他連忙點頭答應下來。

  “帝王之治天下,沒有不博求眾才的,如今益州被舉賢良堪治民者有數十人之多,都快比得上趙公當年在關東征辟的俊彥了。”當年朝廷的威勢與現在的威勢自然不能同日而語,皇帝也只是隨口對比了一番,主要是強調道:“我還是那句話,被舉之人,無論是直接為官、還是先入吏治科。但凡于任后有不稱其職者,所舉之官司,亦皆治其罪。”

  眾人無不凜然,尤其是聽在王斌耳中,更是如寒霜侵體,他不知怎么的就聯系到了自己,因為這益州刺史邯鄲商與蜀郡太守華歆,都是他直接或間接的向皇帝舉薦的人物。

大熊貓文學    興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