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

———后漢書·袁術傳  蘄縣是袁術在淮北防備豫州的重鎮,不僅安排了李豐、梁綱等三員將領駐守,更自行封拜了一個‘沛相’幫助管理沛國南部數縣的民務、糧草軍需。

  李豐雖然逃得急,但也知道城中糧草輜重不能資敵的道理,故才臨行前特別囑咐‘沛相’要起火焚毀。誰知道這個‘沛相’根本沒有將命令執行下去,不僅沒跟著跑,反而將城中十萬余斛米分發給城中饑寒。

  太史慈當時入城后除了占據四面城防,就是看守府庫、衙署。在發現‘沛相’發放米糧,引發混亂后,雖及時派兵制止,倉廩那時也已流失了四萬多斛糧食。

  張繡追擊李豐回來時天色已晚,太史慈心事重重,尚未來得及告知此事,等到第二天將要點兵啟程時方才想起,向張繡提了一提。

  “這個混賬!”張繡此行只待了幾日口糧,軍需糧草全打算就食當地府庫,誰知道這個‘沛相’非但不逃不降,還擅自開倉發糧。張繡怒不可遏,左手下意識的按著腰間劍柄,問道:“此舉若妨害兵事,我要斬他的頭!”

  袁術偽置的‘沛相’名叫舒邵,字仲應,兗州陳留人。為人通讀《孟子》之義,樂善好施,仁義愛民,與李豐、梁綱等匪氣十足的兵將格格不入。太史慈清楚對方的底細,想到昨日他去捉拿舒邵時,附近百姓還一哄而上,意欲阻攔,可見其人深得民心。

  “此事尚需長議,不可妄動。”太史慈生怕張繡沖動的性格會做出什么禍事來,連忙出言提醒,他知道張繡向來有一副俠義心腸,于是對癥下藥,道:“舒仲應此人我曾有耳聞,他曾為其兄長舒伯膺的親友復仇殺人,事發后,兄弟二人爭相頂罪,由此竟得免刑,海內稱‘義’。此人是義士,又得名望,我軍初至蘄縣,未施德澤,先立威嚴,談何安撫百姓?”

  見張繡神色稍緩,太史慈知道是舒邵曾經的義舉打動了對方,于是又趁熱打鐵,將昨日下午捉拿舒邵時遭城中黎庶阻攔的事情陳述了一遍。這時張繡也后知后覺到事情的棘手,按理說他應該為了彰顯天子仁義,放了這個人,可一想到對方險些將府庫糧食全部發光,害他無糧可用,張繡又忍不下這個氣來,他對太史慈說道:“子義行軍要緊,眼下盡管啟程,此間就交由我來處置。”

  太史慈哪里放心得下,胡亂尋了個借口留下,想看看張繡究竟要怎么處理。

  舒邵很快從牢獄中提了出來,雖然衣衫凌亂,但神態從容,不顯狼狽,又讓太史慈對其增添不少好感。

  “你過去從賊,本當死罪,念你未隨軍叛逃,只要將糧草、圖籍完好獻上,未必不能得獲寬宥。”張繡陰沉著臉說道:“可你擅開府庫,任由黎庶哄搶米糧,可是要執意頑抗,一心求死不成?”

  舒邵渾然不懼,放聲笑道:“看來爾等雖是朝廷所派,但也非仁義之兵!”

  “你可知你在說什么?”張繡見他詆毀朝廷,本來只準備敲打威懾的心立時沉了下去。

  跪在地上的舒邵突然站了起來,昂然道:“近年時節失序,天旱大荒,士民凍餒無居處,江淮間相食殆盡。如此天災,又遇兵燹,朝廷欲圖光復天下,卻不思布施仁義,即便再次匡扶,那也不過是回到桓、靈之時罷了!”

  太史慈聽得大駭,正欲呵斥,只聽舒邵接著說道:“故而我明知必死,也要故意為此,寧可以一人之命,救一方百姓于涂炭。”

  張繡屏息靜了片刻,忽然吐出一口氣,沉著說道:“那你又怎知朝廷不會施以仁義?你去過關中么?你知道關中當年戶室空虛、流民遍野,如今又是何等殷富么?如果你去過,你就不會像昨日那般,隨意揣測朝廷于不義。”

  舒邵愣住了,見張繡認真的神情不似作假,自信沒有做錯的他內心忽然產生了動搖。在他的印象中,朝廷早已腐壞墮落,即便有中興之象,那也是朽木生芽,不得長久,可怎么這些年所聽所聞,全然不是如此?

  張繡窺見對方神情,心下略微滿意,對太史慈說道:“此人到底還算愛民,光這一條,我就不能貿然處置,以免國家切責。”

  太史慈沒說什么,只輕輕點了點頭,放眼瞧著外間的天色,躊躇著準備開口啟程了。

  舒邵大開府庫散發米糧于黎庶,本該治罪,但最后張繡等人感于仁義,特意將其釋放。附近受過舒邵恩惠的百姓聞聽此事,都深為感念,隨后張繡又撥出一萬斛米糧,比照長安賑災的方式按口分發,算是打出了‘仁義之兵’的名號。

  至于舒邵,被張繡釋放后沒有返回壽春繼續為袁術效命,而是打點行裝,啟程往長安方向去了,這是后話不提。

  張繡與太史慈的配合無間在淮南戰事中開了一個頭彩,蘄縣的收復不僅宣告了朝廷兩面作戰的決心與實力,更是由于蘄縣向南可以進取九江、向東則能威脅袁術在下邳大軍側翼的特殊位置,成為淮南、徐州兩個戰場勝利的關鍵。

  在建安三年七月二十四日這天,行討寇校尉太史慈領本部兵馬、及收編降卒精壯共五千人北上,在沛縣與沛相、越騎校尉田疇會面。

  田疇是天下間唯一一個以北軍校尉兼任地方長官的人,年紀輕輕,便督掌一郡軍政。若說徐晃能膺重任主要是他的軍功,其次再是圣眷,那么田疇則是相反。若無圣眷,單憑他參與河東、汝南等地的戰功,如何能以二十七歲的年紀成為二千石高官?這樣的年紀與際遇本該招人眼紅,但田疇向來低調,從不刻意張揚,治民治軍也謙遜務實,以致他在沛國雖沒什么出色的成績,但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太史慈見到田疇時,對方已經帶著陳到等將在城外集合兵馬,準備出征了。田疇看了太史慈一眼,淡淡的點了點頭,說道:“雖有國家詔令,特調你入徐,但東方戰事急迫,下邳危急,我不能為了等你而貽誤戰機。是故這半天你若是趕不來,我就打算先帶兵過去,留你在后面的。”

  “田君憂心急務,在下的確不該令三軍久等。”太史慈松了口氣,自己緊趕慢趕到底是趕上了,這也得益于攻蘄縣之速,沒有讓他貽誤太久:“幸而沒有耽誤,不然我可要慚愧了。”

大熊貓文學    興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