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帛皆輸長安。”東漢會要 在入宮的路上,大司農劉和偶然遇見了少府張昶的車駕。
“大農,可共載否?”張昶飽經滄桑的臉上露出幾分笑來。
劉和稍一遲疑,很快點頭同意了,作為晚輩后進,他主動走出自己的車子,鉆進張昶的車子里去。
張昶的車廂內部有些逼仄,劉和跪坐在張昶對面,二人膝蓋都要觸碰到一起。
這就有一點造膝密談的意味了,劉和有些不明所以,靜靜地屏息聽著 “陛下親理萬機,勵精為治,我等臣子深受陛下萬千之恩,哪怕愚駑垢穢,才質疵下,也無畏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張昶緩緩吐出一句老生常談的開場白,而后便步入正題:“只是這天下未安,我等手掌朝廷賦稅、苑囿禁錢,這賬目卻時時讓我憂心吶。”
劉和摸不透對方的意思,張昶雖說與他同為皇帝親黨,但彼此之間并無往來,這份聯系也猶如趙溫之于董承那般不夠牢靠。他也沒多想,順著對方的話頭往下說道:“張公說的是啊,如今朝廷名義上統御天下,實則不過關中、并州等區區之地,其余州郡,多竊于強臣豪族之手。我等負責今歲租稅,賬目不好看,我等的顏面也無光。”
說完,劉和迎面看向張昶深沉的笑容,忽然問道:“小子不知,近日有什么大事么?”
看來這父子性情相承,劉和的性子也如其父一般淳厚,甚至還有過之。若不是有皇帝庇佑,怎能讓他坐到現在這個位置?張昶心里輕嘆一聲,旋即意味深長的說道:“大事倒沒有,但承明殿里最近有一人卻大出風頭。”
指明了方向,劉和便不難想到,他恍然道:“司空趙公?”
張昶手捻長須,點頭道:“正是趙司空,此人手段了得,無論陛下要說什么,他都是第一個應聲附和。陛下心中雖屢有良政所出,但猶如璞玉,未經雕琢完善,如何能放施天下?趙司空處政未免有失輕重。”
劉和禮貌的笑了笑,所謂同行相嫉,論揣摩上意、對皇帝性情的了解程度,張昶自己就是行家。彼與王氏來往密切,不就是有這一層意思,想借著王氏對皇帝的熟悉程度,從皇帝的只言片語中圖窺意向么?如今有個比他更勝一籌、更能及時摸清皇帝心思、并迅速提出應對方案的趙溫,自然會有些不滿和嫉妒了。
張昶見劉和但笑不語,沉吟片刻,面有難色:“如今能為朝廷繳納稅賦的,僅有關中、并州,以及雍涼、豫州數郡。這其中,豫州唯有潁川、汝南新附,彼二郡屢遭兵亂,政務混亂,長官才蒞任不久,今年的稅賦恐怕是不指望了,河內郡也是同理。至于雍涼天災連年,郡縣盜賊羌寇橫行,有些地方不僅要請朝廷蠲免稅賦,還要朝廷倒給他們錢糧難吶,難吶!”
“外間都說朝廷振作、關中安定,又有幾人明白研、桑的難處?”張昶嘆了口氣,意有所指。
研指的是范蠡的老師計研,桑指的是孝武皇帝朝的大臣桑弘羊,二人都是善于理財的人物。張昶拿他們做類比,儼然是想抬高彼此。
剛才就在說國用,中間又n司空趙溫,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對于暫時理不清的事情,劉和向來是選擇靜默寡言。果然,就在車駕離宮門還有一段距離、兩人將要下車的時候,張昶說道:“今年朝廷出兵河東、敦行河工、整修驛道,多處一齊用錢。雖說朝廷底子仗著三輔這些年的積儲、董卓家財以及河東抄沒所得,勉強堪用。但朝廷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這點資財,恐怕也撐不了多久。”
劉和忍不住奇道:“張公的少府這邊,小子雖是不知,但鹽鐵專營重歸少府之后,想必用度也不至窘迫。司農這里,自朝廷興軍民屯田以來,今年可是多征了許多賦稅。”
張昶深深的瞧了劉和一眼:“司隸、并州、雍涼等地共有民二百余萬口,經陛下詔減、蠲免黎庶算賦、口賦之后,今年只征得三千三百五十二萬錢。至于鹽鐵之稅,由于河東鹽池經歷了一次大亂,故而尚未見得成效。關中商旅未興,算上工商等稅,這些攏共也不過四五千萬錢而已。大農可莫小瞧這幾千萬錢,朝廷公卿官吏的俸祿,皆要從此出。”
其實張昶還少算了兩項少府收入,一個是水衡監的鑄幣,一個是苑囿田池的收入。只是前者新設不久,才鑄出數百萬錢,尚未發揮真正的效力,后者則是因為朝廷西遷,許多在雒陽的苑囿都遭到荒廢,而長安的上林苑等地又被皇帝拿出去當做公田借與流民,故而這兩項的收入微乎其微。
“在下記得,少府曾經光是苑囿山林的歲入,最少都有十數億。”說起本職,劉和跟著嘆道:“今日我等就是要入宮覲見,造陳朝廷歲入。依祖制三十稅一的田租,今年算上屯田產出,共收得四百十三萬石糧谷。跟以往數千萬石比起來,我實在是無顏在陛下面前提及。”
“如今并州有將軍徐榮等兵馬兩萬五千余、雍涼張濟、楊儒等將校萬余、河南前將軍麾下兩萬,再算上南北禁軍等,共兵馬九萬。”張昶緩緩說道:“若是平時無事,部眾留居營中,每人每年耗糧二十七石,一年就要耗費兩百四十三萬石的糧草。戰時的時候,每人每月要食三石米,算上民夫、轉運耗費,這數字恐怕還會更多。這尚且還沒算上軍餉、甲胄衣物的置辦等費,倘是算起來,如若不是陛下興辦屯田,僅憑關中等地,如何支撐得起近十萬大軍?”
劉和沉默了一下,想要興復漢室,就必須用武力收服各州諸侯,但這前提卻是發展軍備,可一旦如此,就勢必會對關中的經濟恢復產生影響,朝廷歲入降低,又會反過來影響興復漢室的進程。
這看上去是個無解的循環。
張昶捻了捻胡須,直到劉和的神色變得清明,這才說道:“劉君想必也察覺到近來的風聲了,陛下預備征討武都叛羌及枹罕宋建,步兵校尉徐晃只是一個前鋒,后續定然是會派遣北軍前去。屆時糧草先行,轉運艱難,大抵十數倍乃至其一,一個月少說也要幾十萬石。而叛羌又豈是月余即可討平?戰事連綿,非得數月之功不可。”
劉和等著張昶繼續往下說,卻半天不見下文,抬頭一看,只見對方一臉高深莫測,儼然是在等著他自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