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

“天子有靈臺者,所以觀祲象、察氛祥也。”詩序  這一次的地震并不強烈,長安城內的主要建筑并沒有遭受較大的損壞,京兆尹胡邈上報說只有城北的部分民居因為年久失修,加上被雨水泡過,坍了不少土墻。這個回報結果初時有些出乎楊彪意外,他本以為站在胡邈背后的董承會拿戚里做文章,畢竟以董承的性格不會坐視伏氏、宋氏與他爭權,更不會坐視其女兒與他的女兒爭寵。

  看樣子是有人及時勸阻了他,讓他把精力集中在一處,而不是無妄的擴大攻訐范圍。

  在第二天的朝會上,胡邈在報完黎庶死傷后,朝廷象征性的走了一個商議救援方案的流程,其實具體的議論方案都已經在昨日的會議中議定過了,只是多了一項詔令,遣侍御史鄧聘審訊詔獄,開釋一批輕罪的犯人。這是為了向上天表示誠懇的認過態度,以及與民更始、改過自新的寓意。

  赦免輕罪犯人的詔命下達后,緊接著,便開始有人對司空士孫瑞發難了。

  地動這類的災異向來是被引申為是司空的罪責,這一次士孫瑞也干脆得很,說了幾句自表慚愧的話后,直接引咎辭職。皇帝嘆惜著挽留幾句,便當庭策免,最后接任司空錄尚書事的,則是太常、江南亭侯趙溫。

  這似乎昭示著皇帝已經不再滿足于各方牽制,而是想讓自己的親信上場,替他直接把控朝局了。

  長安城郊,復盎門南。

  所謂王者受命而起,所以立靈臺,靈臺在夏代叫清臺,在商代叫神臺,到周代始稱靈臺。早在上古時代就是天子祭祀、朝聘諸侯之所,漢代一開始也稱之為清臺,后來又被尊儒的孝武皇帝更名為靈臺。直到王莽篡逆,關中屢經兵燹,靈臺即便位于郊外,也沒能逃過兵燹。

  此時的靈臺在數百年風雨之后,仍有十五仞之高,分為上下兩層平臺,下層平臺圍繞著一圈回廊式建筑,是靈臺官員日常辦公、整理收集資料的衙署上層平臺的四周分別建著四棟樣式高低一致的房舍,正中間則另立著一棟高出四周屋舍的建筑,是靈臺官員觀測天象的場所。

  藍天白云之下,五間風格樸素的房舍緊密貼合,渾然一體,柔美中帶著雄渾,透著一股蒼穹之上的神秘。

  皇帝在前世去過天壇祈年殿,跟靈臺比起來,無論是體量、樣式、氣度,靈臺都遠勝天壇萬分。

  北風吹來,屋脊上站著的一只相風銅烏,遇風乃動,遙遙見之,仿佛一只鳥雀在屋頂上跳躍旋轉。

  “這里的屋宇都是本年新建的?”皇帝抬頭看著靈臺上煥然一新的建筑,出聲問道。

  “唯,靈臺歷經戰火,土臺雖存,其上的屋舍皆遭焚毀,只剩下些頹坯梁壁。”靈臺令劉琬在身邊應答道:“奉詔以來,匠人便依原樣修建,有些樣式是仿照雒陽靈臺搭建的。”

  他發現皇帝仍盯著相風銅烏目不轉睛,機敏的補充道:“這相風銅烏,還有上面的渾天儀,都是張君所造。”

  劉琬口中的張君是太史令張衡,是漢代有名的文豪,更是杰出的科學家。

  皇帝這次有一半是為他而來的:“渾天儀不是在東都么?如何到長安來了?”

  他可不相信董卓遷都的時候會記得把渾天儀這個笨重的東西一起運來,王允能分出精力保下蘭臺典籍就不錯了,更不會在乎這個天文的儀器。

  劉琬答說:“渾儀既成,長安當時雖非帝都,但也被分鑄一只,置于此處。”

  “本來還有一只測量日影的銅表,有尺高,長一丈,是孝成皇帝時造的。”劉琬遲疑了一下,說道:“前些年為董逆抬去熔鑄成小錢,今已不存了。”

  往常皇帝所見的官員當中,對其敬畏不敢言語甚至結巴者有之對其應答自如者亦有之,但無不是謹言慎行,生怕多說多錯。唯獨沒有見過這么話癆的,皇帝眼角余光瞥見劉琬畏縮卻又忍不住滔滔不絕的神情,感到很是有趣。

  其實劉琬內心也是頗為忐忑,皇帝這次輕車簡從,微服出行,在剛開始來的時候當真把他嚇了一跳。回過神來后,劉琬便開始摸清楚皇帝此行的緣故了。

  “你昨日上疏稱,地動的那天夜里,有星孛于天市。”皇帝一邊拾級而上,一邊若無其事的說道:“你在奏疏字斟句酌,引經據典,都要把我繞暈了。若是你的筆下功夫能有你嘴上功夫的一半,我又何至于此。”

  “陛下恕罪,那晚天象實在詭異,孛于天市,按理說該是移都之兆,可如今關中太平,關東紛爭不停,斷無移都之理。故而臣思慮再三,方才從星經中找到根據。”劉琬清了清嗓子,說道:“彗孛出之,徙市易都。守之五谷大貴,入則豪杰起。”

  聽了這話,皇帝心里其實已有了答案,卻故意問道:“日蝕星隕,謫見于天,你所言的這孛星究竟是入,還是守呢?明白回話,無有所諱。”

  劉琬吞了口唾沫,答道:“稟陛下,是守,應征我大漢五谷豐登,社稷安寧。”

  “善。”皇帝露出一抹笑意,歡喜于這個好天象,有了這個星象,足以抵消京師地動所帶來的影響。

  隨即,皇帝又輕聲責備道:“既然是吉兆,你何故上封事于我?里頭還說得那么模棱兩可、含糊其辭,有失你司候星辰的水準。你今日好生把話斟酌一番,再上一封奏疏交付中臺。”

  交付中臺而不是交付于我,明顯是要把這話給那些公卿大臣們看,劉琬后知后覺的明白了其中的分別,心里連罵自己謹慎過頭,當天象處于模棱兩可的時候,它的預兆是好是壞,還不是隨自己解釋?而自己居然還認真的琢磨那星象究竟應征的是什么,導致錯過了如此難得的邀功的機會。試想,若是在地動災異之后,靈臺再出一吉兆,不就正好能緩解地動的不良n了么?

  好在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劉琬當即應道:“是臣糊涂,如此吉兆,理應公告天下。”

  皇帝點了點頭,不再提及此事,他手拍著欄桿,健步走到靈臺之上,順口道:“候者觀陰陽氣候、尋四時節氣、查日星晷景,這是爾等靈臺的職責交代你的新歷法,編撰的如何了?”

  劉琬尤善圖讖、天文、歷算之術,皇帝將他安排在國家天文觀測臺臺長的位置上,也算是人盡其用:“議造新歷,非一日之功,前人造歷,無不是從數代人觀察天象所推算的數字、圖籍中歸納推陳。如今靈臺新建,起先存放與雒陽靈臺的圖籍散逸泰半,要想重新觀測、推算,非得有數年之功不可。”

  歷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節氣,準確的歷法能指導農業生產和其他的社會活動,在現今小冰河時期,氣候失常,本來是驚蟄,春分的時節,大地依然寒徹,這樣嚴重妨礙了農民根據以往的歷法與經驗進行耕作。不知農時,甚至是誤了農時,將會給農業社會帶來怎樣的后果,比極端天氣直接影響的后果還要嚴重。

  皇帝急需一套嶄新的,準確的歷法推行下去,指導生產,這樣才能不誤農時,保證生產。但他也知道歷法需要日積月累的數據積累和天文觀測,如今靈臺相當于白手起家,什么基礎數據都沒有,急也急不得。若是最后催出了一套趕工出來的低劣歷法,反倒會適得其反。11

大熊貓文學    興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