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你來啦!”
看到忠王輕松站起身向自己走來,趙謙連忙上去見禮。作為大宋趙官家在世的唯一親兄弟,趙謙的親大伯,也是大宋名聲赫赫的大學者,趙謙于公于私都得前來拜見。
兩人落座,忠王趙嘉信笑道:“以你爹的性子,我一直不信他能安安穩穩當官家。果然沒猜錯,他弄出鐵路來。”
趙謙和大伯關系很好,知道老爹在當縣尉的時候大伯受爺爺趙知拙所命,到十四五歲的老爹身邊看著老爹。現在聽大伯說這些,他問道:“大伯,我爹真的不像官家么?”
趙嘉信嘆道:“你爹是做事的人,我從未見他在那里當官。前幾年我以為他是被那么多公務羈絆,擔心他再無創造力。看來是我多心了。”
趙謙還從來沒從這個角度來看老爹,一時竟不知說啥好。
趙嘉信自顧自的說了下去,“大郎,你們弄得那個農場不錯,只是我總覺得還是不夠科學。不知你們配套的學校是怎么計劃的?”
“學校…唉,大伯,文丞相這幾年經常寫信來罵。”趙謙嘆道。
“哼哼,該罵。”趙嘉信笑道。
趙謙陪著笑了幾句,然后問大伯,“大伯,我一直有個想法,如果糧食畝產夠高,農業技術真的夠發達,真的能徹底消滅農民么?”
“消滅農民?你爹不是早就說的很清楚了么?”趙嘉信不解的問。
“我還是不敢相信。”趙謙自己干了那么久的農業和水利工作,對農民并無不敬,但是他也覺得農民本身也有很多問題。和老爹預言的未來的農業工人完全不同。
“農業工人為啥是要農村出身?你爹只是沒干農業,我喜歡農業才干了農業,我們可不是農民。你呀,就不動腦子。哈哈。”趙嘉信笑道。
“啊?”趙謙突然有點明白了。就聽大伯繼續說:“就我所見,我手下學農業真學得好的,沒幾個是農民出身。他們大多是城里沒種過地的,就是喜歡弄農業而已。真正的農民種地吃了那么多苦,他們不想繼續種地受苦。看到農活,他們心里就不高興。”
“大伯…,你是說以后種地的農業工人都會出身城里?”趙謙還真沒想到居然有這樣的路數,整個人都有點驚了。
“為啥城里人不能做農業工人?”趙嘉信反問。
趙謙一時回答不上來,他的想法是農民直接變農業工人,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趙謙自然不會和大伯一樣的想法。
“大郎,你呀。你想想看,你伯母家是松江地主,你那幾個堂兄弟堂姐妹誰去種地了。”
聽大伯舉了這些親人的例子,趙謙完全明白自己想法的確有問題。這不僅是皇室,官員家庭里面不少人出身地主,可他們沒一個想種地。等他們當了官,都努力把有意愿有能力的親屬弄出農村,送進城里的國家企業上班。
這次分地弄得全國皆知,城里面卻只有少數人才選擇會農村。這幫回去的人中絕大部分都是在城里混得不如意的。
有了新想法,趙謙思路突然就開闊了,他想了一陣,遲疑的說道:“大伯,難道以后所有人都要進城么?”
“如果種地只是一個職業,城里人為啥不會選擇種地?只要有充分教育,自己也喜歡,他們種地不會被農民差,只會比農民好。農民種地完全是因為不種地他們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