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依爾維奇少校又等了一段時間。
此時炮兵火力已經轉向德軍駐守的正斜面,不過他們還在實施重點轟炸。
所謂的重點轟炸就是指針對一些白天觀察并記錄下來的軍事目標,比如戰壕、碉堡、機槍堡等等。
這些重點目標有一部份就分布在馬馬耶夫崗兩翼,如果第82步兵團在此時發起進攻的話很容易造成誤傷。
直到空中升起幾顆紅色的信號彈…這是炮兵和步兵們預約的沖鋒信號,這時炮兵就會將炮火從兩翼往中央延伸。
于是米哈依爾維奇少校就從戰壕里跳出來大喊一聲:“同志們,為了斯大林格勒,前進!”
“前進!”
戰士們一個個從掩體中跳出來抓著步槍朝黑暗中沖去。
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那是幸存的德軍士兵組織起的防御。
這是炮火轟炸的特點,它基本不可能將目標區域的敵人消滅干凈,尤其是那些藏在戰壕里的敵人。
德軍在這方面也是老手,所以當然會有人幸存并迅速組織起防御。
然而,兩翼的地形卻讓德守軍有些尷尬。
就像之前所說的,兩翼有很大的曲率…曲率的意思就是整個地面像球體一樣彎曲,而機槍、步槍等又是直射火力,所以只要與目標距離稍有距離就很難命中(目標會被突起的地面擋住)。
當然,如果有誰昂首挺胸的沖鋒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難想像,在這種地形最有用的裝備就是迫擊炮、手榴彈、沖鋒槍。
迫擊炮彈道彎曲,幾乎可以忽略曲率。
手榴彈類似,沖鋒槍則是近戰火力足。
主攻的一營在方面做足了準備,他們每班多裝備一把沖鋒槍,這些沖鋒槍是由近衛步兵團那調來的。
除了沖鋒槍手外每人多帶了兩枚手榴彈(標配四枚)。
另外還加強了迫擊炮及攜彈量。
做好這些準備后,兩翼的突防戰斗就變得簡單了,迫擊炮沖著敵人機槍陣地一陣狂轟濫炸,接著步兵沖到前方甩上一排手榴彈,沖鋒槍手帶頭往前一沖鋒…只十幾分鐘的時間德軍側翼防線就被突破了。
舒爾卡在后頭跟著前進,身邊到處都是蘇軍士兵將刺刀狠狠的扎進掙扎著或是舉起雙手投降的敵人。
這顯然是一場不留俘虜的戰斗。
首先是因為馬馬耶夫崗的位置太重要,那是斯大林格勒的命脈。
當然,它重要并不是不留俘虜的理由。
但從感情上說,敵人要掐住斯大林格勒的命脈置蘇軍于死地,蘇軍又何必與敵人客氣留俘虜?!
其次,這場從兩翼包抄的夜戰本身也不太適合留俘虜。
熟悉地形的好處是他們對自己的任務和進攻目標十分明確,成級數的減少因為識別不明而發生的友好傷亡。
不過其實,進入正斜面后就幾乎沒有戰斗壓力。
這主要是由德軍的兵力布署決定的,他們將主力部隊集中在搶占的蘇軍第一道防線實施防御,也就是反斜面,兩翼也是如此。
然而,正斜面就變成了德軍最放心的地區。
因為這里是德軍炮火和直射火力夠得著的地方,同時也在前線主力部隊的保護之下,這使它幾乎成了二線,尤其它對敵人來說還是“反斜面”。
于是想當然的,德軍在這一帶集中了大量的后勤人員。
有工兵、軍官、指揮部,甚至還有一個簡易的野戰醫院…這方面不得不佩服德軍的膽識,將野戰醫院設置在前線可以更好、更快的對傷員進行必要的初步處理,這樣可以成倍的提高傷員的生存率。
否則,許多傷員都會死在后送的途中。
不過傷員尤其是重傷員對部隊已經沒有實際意義了,他們甚至無法返回部隊作戰。
所以說到底,這么做的最終目的還是增加部隊的士氣,但士兵知道國家和部隊會盡一切努力讓他們活下來,于是士兵心里就有一點保障,或者說是安慰劑…雖然是安慰劑,但在生死存亡的戰場上這服安慰劑卻十分重要。
然而,這野戰醫院只片刻間就灰飛煙滅。
它是建立在一個用樹木構建的防炮洞內,這種防炮洞會比普通戰壕更安全些,也就是用樹木及土層封住頂部,它可以承受輕型迫擊炮的轟炸。
如果說與其它地方有什么區別的話,就是在沿口插了一面并不顯眼的紅十字旗。
這紅十字旗在戰場上的地位很尷尬。
因為一方面它很顯眼會可能會成為敵人的目標,另一方面則是《日內瓦公約》希望軍隊醫院和醫務人員的中立地位也就是在戰場上不被攻擊(此時還未正式生效)。
蘇軍士兵哪里會知道這些,他們看到防炮洞二話不說就先朝里頭丟幾枚手榴彈再說,緊接著沖進去又是沖鋒槍一陣掃射。
原本希望能打死幾名軍官的他們打著手里一看,里頭在血泊中躺倒一地的全是傷員和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