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這時德國人還使用了一種新裝備…三號突擊炮。
三號突擊炮是由曼施坦因提出的,德軍攻打波蘭以后,發現自己的裝甲部隊里缺乏一種支援步兵攻打碉堡的武器。
坦克在這時的確可以勝任這個任務,但將坦克用作步兵對敵人永備工事的進攻實際上是一種嚴重的浪費…進攻敵人固定的不會移動的碉堡工事實際上不需要多快的機動性,它只需要將火炮慢慢移動到最前沿支援步兵就夠了,也不要求的火炮能夠有全方位的射角,因為碉堡就在那里,它不會移動。
相反,在進攻碉堡時更需要的是更厚的裝甲以便抵擋敵人在碉堡內反坦克裝備的攻擊。
從這些方面考慮,坦克就不適合執行這樣的任務,因為它的高機動性和可旋轉的炮塔完全就是浪費,而為了高機動性及射角等又不得不犧牲掉裝甲的厚度。
于是三號突擊炮就面世了,它差不多就是使用三號坦克的底盤然后再加上一門大炮…突擊炮是炮兵的范疇,它的成本大慨是三號坦克的五分之四,但在進攻碉堡、機槍掩體、戰壕或是敵反坦克炮陣地時卻能發揮更大作用,原因是它可以更自由的加厚裝甲。
這種突擊炮就被投入到進攻“斯大林防線”的戰斗中,它們憑借著裝甲的優勢氣定神閑的開到蘇軍碉堡跟前,照著蘇軍碉堡的射孔就是一陣猛轟。
當然,炮彈想要直接打進射孔依舊十分困難,畢竟那是1.5米深的射孔,隨便歪一點或是彈道偏移都會在射孔周圍爆炸。
但蘇軍碉堡內的機槍和火炮毫無疑問的會被壓制,德軍工兵就乘著這個時候沖上前去,然后將炸藥包、手榴彈等往射孔里投。
情報很快就傳到了奧維奇上校的指揮部。
“上校同志!”參謀向奧維奇上校報告道:“我們的防線在敵人坦克的進攻下損失慘重,第一層防御已經被攻破!”
奧維奇上校聞言額頭不由冒出了一層冷汗。
此時距離德軍發起進攻不過一個多小時,這么短的時間就突破了第一層防御,按這個速度只怕十幾個小時后也就是在天黑前他們就能突破防線然后朝基輔進軍了,而原本按奧維奇上校的估計,德國人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到。
其實,一個月是奧維奇上校向上級請求更多裝備和部隊時的說法,他知道只有這么說才能得到更多的人和物。
奧維奇心里的真實想法,是以為會打成一戰時的塹壕戰,也就是敵我雙方僵持在防線前誰也的奈何不了誰。
很明顯,奧維奇上校的思維還停留在一戰時期,這也是他不屑使用什么“木屋偽裝”的原因之一。
但是現在…奧維奇想過種種可能,就是沒想到會出現這種狀況,他甚至不知道該怎么解決,因為他所有的防御設想都是建立在以碉堡工事為支撐點的體系,現在做為依托的碉堡在德軍的進攻下都不堪一擊,那么整個人體系也就轟然崩塌。
見奧維奇上校在發愣,參謀就補了句:“上校…我們有個位置擋住了他們的進攻!”
“哪個位置?”奧維奇上校眼里又恢復了點力氣,因為如果有人能擋住德國人的進攻的話,就意味著其它人也可以。
參謀遲疑了下,然后就回答:“是第333團,上校同志!”
“不,這不可能!”奧維奇上校說:“他們不過是在碉堡前加上點偽裝…”
“是的,上校同志!”參謀回答:“但就是這點偽裝,使德國人分不清哪里是碉堡哪里是木屋,更重要的是進攻前他們看不到射孔,于是就無法提前分配火力制定進攻計劃!”
“不,那可能只是巧合!”奧維奇上校說的:“他們的位置不是德軍的主要進攻方向!”
參謀知趣的沒有回答,他知道這時自己不應該說話,因為這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他的仕途。
不過其實參謀還不夠聰明,否則他就應該回答:“是的,上校。那顯然不是德國人的主力!”
只是像這樣與事實相反的話參謀實在說不出口,于是就選擇了沉默。
于是奧維奇上校就明白這沉默的意思。
他帶著難以置信的目光望向參謀,問:“德國人用主力進攻第333團的防區?”
“可以說進攻,也可以說不是,上校同志!”參謀回答:“德國人可能把那里當作防線的缺口,你知道的,他們看到的只有一片木屋,就連空中偵察也是,所以…他們用兩個裝甲營七十幾輛坦克發起強攻!”
“然后呢?”奧維奇上校問。
“德國人死傷慘重!”參謀給奧維奇上校遞上一封電報,說道:“這是來自加夫里洛夫少校的報告,他們摧毀了二十五輛坦克,打死打傷三百多名敵人!”
奧維奇上校震驚的望向參謀,這個戰果對此時正一路潰逃的蘇軍來說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而第333團卻一場戰斗就輕易做到了。
隨即奧維奇上校就后悔莫及,如果當初按加夫里洛夫少校說的做,那么現在就不只是第333團的防區有這樣的戰果了,而是他的第79師,甚至是第27軍乃至整條防線都有這樣的戰果了。
但奧維奇上校轉念一想,就對參謀說道:“這不算什么,弗托里亞克同志,這只是第333團的一個埋伏,他們成功的伏擊了德國人。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那種戰術是正確的!一旦德國人認識到這是個埋伏,它就不是一個埋伏了,明白嗎?”
“是的,上校!”參謀回答。
雖然參謀不認同奧維奇上校這種態度,但卻覺得這話說的有道理,德國人上過一次當后不可能再上一次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