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一十一章 三管齊下

  在太原收東西,洪衍武采用的是三管齊下的法子。

  一方面他在城郊租了大院子,買了幾十輛三輪車。

  讓“菜刀”和“三蹦子”這兩個帶頭的老手,把價格、規矩、怎么干,都教給帶來的那三十幾個練服裝攤兒的主兒。

  然后就照著頭幾年在京城的樣兒,讓這幫小子在太原街頭開始串著收舊貨,給他們按件兒分錢。

  另一方面呢,他自己個兒也包了輛面包車。

  天天去逛太原的文物商店,外貿商店,工藝品廠,信托商店和半坡街集市,從官面兒上正大光明的聚斂。

  等到十幾天之后,這幫小子上了正規了。

  他也花了三十萬,買下來上千件精挑細選的瓷器、字畫、印石和玉器珠寶之后。

  他又開始帶著“菜刀”和“三蹦子”坐著面包車下鄉,奔那幾個富足縣的大村子去,教他們怎么“憋寶”。

  不過說實話,洪衍武過去也沒真干過這個,險些在兩個手下面前現了眼。

  敢情他最早想得很簡單,認為到了一個地兒,最重要就是有的放矢,得找個了解村里情況的人。

  所以到地兒,他就來京城那一套。

  先跟村里人敬煙套磁,然后再把話往主題上引。

  最后到了火候,再許以經濟回報,希望能讓人家帶他直奔有舊貨的人家去。

  只可惜啊,他琢磨的辦法其實并不怎么實用,“漢奸”忒難找了。

  因為一地兒有一地兒的民風,當地人不怎么吃他這嬉皮笑臉的一套。

  而且他還操著外地口音,太容易讓人起疑了,自然惹得鄉民的防范心大起。

  人家老覺得他們打聽這些情況,像不懷好意的人。

  別說狗咬鵝攆的,嫌棄的很。

  甚至有一回有人都把“穿老虎皮的”給叫來了,直接就把他們給扣了。

  到了鄉里一過堂。

  怎么,你們說自己不是賊?

  不是賊也不行!

  你們跑這兒買這些東西干嘛來了?

  還有走私文物的嫌疑呢。

  官家可不是沒見識的鄉民,那懂得可不老少,你不說清楚了能成嗎?

  要說還多虧洪衍武手里能有這么個香港公司當幌子。

  香港還沒回歸呢,這個招牌事關國策,總讓人忌憚幾分。

  而且他又剛跟《童話大王》簽了合同,等于有了本地的鋪保。

  這樣他再編個瞎話一忽悠,說是港商愛國呀。

  我們公司買這些東西,是要在國內辦民俗展覽搞文化交流用的。

  你們不信可以聯系京城的“民促會”問問嘛。

  那邊洪衍文還幫著撒了個謊,這樣才算得以洗清嫌疑脫身。

  再往后,當然就得換路子了。

  洪衍武倒是不笨,吃一塹長一智啊。

  他又一琢磨,不但明白了如何取信鄉民才是重點,而且還看到了鄉民們見識少的缺陷。

  最后再結合農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的現狀和圖實惠的喜好。

  一拍大腿,他就模仿農村人去城里拿雞蛋換糧票,冒出個“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法子。

  再去之前啊,他就得好好準備一番了。

  得帶人先在城里大買特買一番。

  什么吃的、喝的、用的、穿的、玩的,大人小孩的全都要,然后再開車裝上帶去。

  到了地兒呢,也不貿然進村。

  而是在村口擺個攤兒,再放上“物美價廉,薄利多銷”的牌子。

  弄得就跟正經做買賣的似的。

  他不主動跟人家搭話,有人過來問,他才答。

  比如一個老頭兒過來了。

  “后生,你這酒甚價嘞?”

  洪衍武就答。

  “大爺,這酒城里商店賣一塊六毛五,我們賣一塊六。可您要是家里有老年間的舊物件,也可以拿來換。字畫、瓷器、家具什么的都行。”

  “就比如說碗吧,小件兒的,倆仨換一瓶。大件興許一個能換一個。您要有一整瓷茶壺,我就給您兩瓶。當然,具體怎么換,您得拿東西來,我看看才行。”

  老頭的核桃皮臉立刻冒光了。

  “你刷當真?有啊,我給你荷去…”

  很快老頭兒回來了,除了懷里抱著一套壺,還帶著扛了一個青花缸的兒子。

  最后一番劃算,倆人喜滋滋拿了三瓶酒,三包花生米走了。

  而洪衍武更美。

  別看那套壺是紫砂蟹簍壺,還少了個杯子,他看不出多大成色。

  可完好無損的青花缸他能看懂啊。

  絕對的清初之物。

  因為允泰曾告訴過他,清初政局不穩。

  受上層影響,當時的瓷器畫風尚武,多是“刀馬人”題材。

  直至康熙之后,才會有“百子舞龍”等喜慶祥和圖案。

  等他再翻過來一看。

  果不其然,寫著康熙最愛的“大明宣德”的寄托款兒呢。

  居然還是官窯的。

  這買賣當然劃算啊,一百倍暴利!

  用六塊錢的東西換的,如果馬上倒手給文物商店就能掙六百。

  而老頭一走,還沒容洪衍武他們抽完一根煙。

  一個抱著孩子的女的正要進村停下了。

  看了一會兒就問。

  “這個大王甚價嘞?”

  這次洪衍武一推“菜刀”,該這小子上了。

  他倒是絕不虧自己的綽號,宰人不含糊。

  “大嫂,這問這碗哪?商店里買兩毛多,您要買…就給兩毛吧。不過您家里要有老年間的舊碗,咱們以碗換碗也行。即使有點破的,裂的也沒事,您拿過來我看看,倆能換一個,仨能換倆的也可以…”

  好嘛,這女的一聽樂了。

  等抱孩子進村,沒十分鐘,就抱了二十多個老舊瓷碗回來了。

  當然,她什么都不懂,帶來的碗里居然摻了四五個搪瓷的破碗。

  但里面有一個帶著剩飯的碗,看著像是喂貓的,卻讓洪衍武眼睛亮了。

  考慮到如今沒假貨,照他看,十有是汝瓷。

  所以盡管那搪瓷碗拒收了,可他沒讓“菜刀”跟人家計較,還是給了二十個新碗。

  給那女的喜得連連稱謝。

  而這對洪衍武來說,毫無疑問,是一筆更大的甜買賣啊。

  五塊錢,就換了個真正的國寶,外帶十幾個清末民初的瓷器。

  利潤根本沒法計算了。

  總而言之,這小子用這招“鏟地皮”可真是夠狠的,算是掐著老鄉的脈門了。

  因為這年頭農民特點就是特別務實。

  你給他錢,都沒有給他吃的用的,能他們高興。

  要知道,他們拿了錢也得去城里買東西。

  路遠不方便吧,還有這票那票的限制,而且老得看臉色受白眼。

  這送貨上門,服務周到,價錢還便宜,農民能不高興?

  于是隨著幾樁買賣完成,很快整個村子都轟動了。

  知道來了做買賣的“厚道人”了,家家戶戶出來人啊。

  都沒到下午三點,洪衍武帶來的東西就換完了。

  說先回去吧,老鄉們都依依不舍的。

  村書記出面,一個勁兒張羅讓洪衍武把帶不走的一些家具和大件兒存村支部,說保證丟不了。

  還要留他們喝酒吃飯,就是怕他們明兒不來了。

  結果洪衍武他們這幾個,幾乎是被全村兒老少集體送出來的。

  還有比這更荒唐的事兒嗎?

  整個一黑白顛倒,錯把壞銀當好銀了。

  說真的,連“菜刀”和“三蹦子”他們自己,都為此有些不好意思了。

  唯有洪衍武毫無心理負擔,回去后照舊得意洋洋。

  找飯館吃飯的路上,他溜溜達達,還給“菜刀”和“三蹦子”做心理輔導呢。

  “有什么可虧心的?咱們是在做好事知道嗎?這些東西,咱們不弄走才叫缺德。你們想想,萬一真讓誰給失了,難道不是憾事?那你們就高興了?屁,小慈是大慈之賊。懂不懂?”

  正說著呢,遇見了一個賣水果的小販。

  洪衍武看見桃兒不錯,過來詢價。

  小販說了,“三毛一斤。”

  這時候,事實證明,洪衍武也不是永遠精明,有的賬他也算不好。

  就見他大咧咧,張口就來。

  “貴了吧?一塊三斤行嗎?”

  這沒過腦子的話一出口,“菜刀”和“三蹦子”當時就懵了。

  對視一眼,趕緊強忍笑意。

  最絕的是那小販,居然撥浪鼓一樣的搖腦袋。

  “你刷甚?進價都不止這個數嘞,不行不行…”

  “噗嗤”,沒繃住。

  真有人樂出屁來了。

大熊貓文學    重返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