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九十九章 龍口村

1978年8月21日,洪、壽兩家人都起了個大早兒。頂點  昨兒個晚上,由于王蘊琳帶著兒媳婦、閨女已經提前把要帶的東西都收拾出來了。今兒早上壽家爺兒倆又來的準時,一點多余工夫都沒耽擱。大家就圍坐在洪家的堂屋吃上了早飯。

  等到洪衍武把東西在三輪上捆綁好了。大家再吃飽喝足,把碗筷一撂,都交給了負責看家的洪衍爭夫妻倆,就都分坐上了三輪車。

  凌晨六點整,眼看著就跟要搬家似的,兩輛三輪車一起離開了福儒里,直奔著菜戶營的方向出城去了。

  龍口村是京城過去和現在都不太有名的地方。

  村子不大,只有三百來戶。路途偏遠,也極不好走。

  出了菜戶營,先穿長陽,過馬家溝,再經朱各莊,然后蹬著三輪車還得走個半天呢。

  一路荒僻不說,全是坑坑洼洼的黃土路。與今日的高速、國道,柏油路一馬平川地寬直相比,簡直是兩重天地。

  然而人的行為多數都是受心情所支配,正因為此行一眾興致很高。哪怕一路晃晃悠悠,也是一路說笑,欣然而行。

  何況此時是夏末秋初,各種瓜果都開始下市,沿途不乏有瓜田、果園的蹤跡。給幾個錢兒,拿水壺里的水沖沖,大可敞開了吃西瓜、水蜜桃、李子、梨、棗、葡萄。

  這樣,又吃又喝倒并不乏味,當天十點來鐘,就到了目的地。

  進村的時候,除了招來了允泰家的那條精瘦的黃狗,各門各戶也出來了好多人。

  您琢磨啊?兩輛板兒車拉著居家擺設還有老頭老太太,既不像來落戶,也肯定不是知青。大老遠望見,誰不想出來看看怎么回事?

  于是允泰一路就沒斷了跟人的解釋,喊了一路,直到家門口。屁大點兒的村子,也就基本知道允泰帶著京城的親戚來串門兒的事兒了,達到了一種家喻戶曉的程度。

  當然,不乏有不少丫頭、小子好奇心強,一直看熱鬧追到院門兒前的。等允泰的客人們都下了車還在眼珠不轉地看車上的家什擺設。

  王蘊琳就叫洪衍武拿出些帶來的糖果分給這些孩子吃。

  村里的孩子害臊,挨個臉紅著接過了糖,“謝”字也不好意思說,就呼啦啦跑散了。可隔著老遠又各自站住了腳,一邊吃糖一邊回頭遙望,看洪衍武和陳力泉從車上往下卸東西。

  這時安大妮兒已經迎出來了。這場面是既讓她驚喜,也讓她措手不及。

  本來允泰一夜未歸,兆慶又被鎖在屋里。她是既心疼兒子,又怕丈夫在京城里餓著、渴著、累著,或是遇到什么事兒。

  實實在在地從昨晚起就心神不定。一大早上除了給兒子煮了碗粥,干什么都沒心思。

  而這猛一下見著了丈夫帶著這么些客人歸家,那還有不犯暈的?

  她是既不知道說什么好,也不知做什么好了,就連手腳都不知放哪兒好了。唯獨眼淚倒是下來了。

  這就讓允泰很有點難堪。

  他先很不好意思地跟大伙兒說千萬別見怪。又安慰了老婆幾句,這才介紹一番,讓安大妮兒跟親戚們見禮。

  不過,還別看安大妮兒只是個沒見識到農村婦女,但初次見面,王蘊琳就對這個白凈整潔的小嫂子很是滿意。

  容貌算不得如何美貌,卻溫婉端莊,年紀比允泰來要小上十幾歲。

  性子更是透著平淡、隨和。待人沒有半點夸張的熱情,卻透著親切自然。

  這樣的人,最符合她的脾性。

  特別是寒暄了幾句,被讓進屋里后,她發現屋里雖然寒酸,卻被收拾得一塵不染。

  炕上鋪著涼席,被臥垛垛得整整齊齊,被接上腿兒的桌子后墻上,掛著出自允泰之手的丹青墨筆南山采菊圖。

  桌上的茶壺茶碗雖都是粗瓷。也擦抹得亮晶晶的,各類東西歸置得很是地方,擺設安置得也很到位。

  這足以看出安大妮兒是個很能干的人。

  最關鍵的,還是安大妮兒對允泰的態度。

  且不說他那份柔情、那份依賴和見到允泰時的那份兒欣喜,都是發自內心的。

  連進屋燒水、打水,聽著允泰甩手大爺一樣地指派,伺候大家擦臉、洗手、喝茶都是那么心甘情愿。

  這種柔順、服從,連她也自愧不如,那是絕不會讓允泰受了半點委屈,只有自己吃虧的份兒了。

  不得不說,像允泰這樣一個漂泊半生的落魄之人,年老時居然能有這樣一個歸宿,那真是祖宗積德,老天爺才會給他這么一個好福分了。

  于是出于感激,王蘊琳趕緊也帶著洪衍茹上手幫忙,嘴里還一個勁地感謝大妮兒對哥哥多年來的照顧。

  這樣才幾句話下來,姑嫂間就真正的親近起來。彼此就好像八百年前就認得了一樣。

  被關著的兆慶也是一樣。

  他被父親放出來后,出門還沒來得及給長輩們見禮,一瞅見洪衍武和陳力泉就先傻眼了。

  允泰很清楚他的感受,就先跟兒子說,他們其實是表兄弟關系。

  這下,兆慶那簡直是呆若木雞。實在難以置信到家了。

  老半天這才反應過來,輕吐一口氣。

  “我今兒才相信什么叫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了。”

  洪衍武就故意擠擠眼,“表哥,勞你送了那么多次雞蛋,也沒招待你吃頓飯,可是怠慢了啊…”

  一句話,讓大家全都笑了。

  這時兆慶才與各位長輩分別磕頭見禮。

  在稱呼上,其他的人倒也平常,只兆慶對王蘊琳不叫“姑姑”,而直呼為“姑爸爸”,讓她聽得一下愣了。

  因為這是旗族家庭特有的稱呼方式,旗族人常將家中長輩女子的稱呼男性化,以示尊重,正如光緒稱慈禧為“親爸爸”一樣。

  而很快王蘊琳就想到,這大約是允泰常在兒子面前說你姑爸爸如何如何,他便也自然而然地叫上“姑爸爸”了。

  果然,兆慶隨后就說,他的父親每逢中秋、除夕幾乎都要思念“姑爸爸”,打他小就沒少給他說“姑爸爸”的往事。

  他知道“姑爸爸”書讀得好,是“貝滿女中”的才女。

  他還知道“姑爸爸”程派青衣也是唱得絕妙極了,完全夠格兒登臺唱大軸兒。

  但凡家里來了親戚朋友,聽不到“姑爸爸”唱《鎖鱗囊》里“春秋亭”一段,是決不肯離開的…

  這一席話,頓時就把王蘊琳眼淚給招下來了。允泰也同樣淚光涔涔。

  而在洪衍武直撇嘴,發出一聲“嘿,媽這些事兒,怎連我都不知道”的嘟囔時,眾人也不由嗟嘆不已。

  是啊,幾十年的兄妹分別,音訊渺茫,誰又能不牽掛,不惦記呢?

  由此可見,這兩兄妹這么多年,各自都是怎么日思夜想地熬過來的。

  團圓了,這才真是團圓了!

  只不過,恰恰就在允泰家最溫馨,最和睦的時候,安書記家卻出了件天翻地覆的大事。

  敢情安書記的大侄子安太陽,看了允泰等人回村的情景,也沒鬧明白怎么回事,就急火火跑到安書記家里來報信。

  而且因為三輪車上拉著家什,還有洪衍茹這個十五歲的姑娘。這小子居然異想天開,純屬揣測地跟安家人說,允泰大概是為兆慶能進城念書,自己做主給兒子談好了親事,這直接就是拉著彩禮帶著人來過門了。

  安書記一聽倒還算穩當,因為即使如此,對他來說也在可接受范圍之內。

  不過安小芹就不一樣,她當時就急了,眼瞅著眼淚打轉兒,就要往下淌。

  可緊跟著,她想問的話還沒出口。更糟糕的情況出現了,她也不知怎么了,竟一下犯了惡心。

  接著就一捂嘴跑到了外頭,居然控制不住地嘔了起來。趴在墻角足足得有好幾分鐘,那真是好好吐了一場才算完。

  這一下,不但追去的小芹媽看見變了顏色,屋里的安書記也臉兒綠了。

  當場就一拍桌子,咬牙切齒。

  “兆慶這個王八蛋,到底是把事兒給做了!”

  再往后,安書記家自然就沒個消停了。

  剛等小芹媽帶著閨女進了門兒,安書記就立刻怒斥著讓小芹跪下來。

  “你,你把咱家的臉都給丟盡了。你,你說,你干的這叫啥事兒?一個大姑娘,你不要臉不要緊,你不想想,你爹媽的臉往哪兒擱?”

  小芹跪在地上是既羞又怕,一個勁地哭個不停,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可越是這樣,安書記越生氣。

  “這么多年,我從來沒發過這么大的火兒。我總是認為我們家的閨女最聽話,比別人家的女兒都懂事。可結果怎么樣,別人家的女兒沒去闖禍,你可倒好。你把天捅了個大窟窿…”

  話到這兒,安太陽也明白過來了,就一個勁攛騰安書記。

  “這,這也太缺德了。叔,咱得找他們去!”

  唯獨小芹媽還算冷靜,她又怕事兒鬧大,對誰都不好。就勸,“行了,低點聲兒吧,怕丟臉還瞎嚷嚷什么。你要巴不得別人不知道,干脆去大隊部抱著大喇叭喊得了。再說了,也得等問明白了再說,就是真的。這事兒既然已經出來了,你這么喊有啥用啊?能壓下來最好先壓下來再說啊…”

  可安書記此時已經急怒攻心,徹底失去了理智。

  扔了一句“放他娘的屁!那邊都要娶別人了,我可咽不下這口氣!”

  說完一把就拽上地上的小芹,帶著侄子急火火地出門去了。

  小芹媽自然也不能坐等啊,便也只有追著跟去了。

大熊貓文學    重返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