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六十七章 小叔的大車

  索利哈爾工廠那邊派來了十幾名老師,都是負責經銷商體系的高級管理人員,他們帶來了西方先進的經銷商管理經驗,會在龍騰基地工作很長一段時間,直至將路虎亞洲市場的經銷商網絡搭建完成。

  李亞東安排了一名老師帶著翻譯去了京城,打算先將徐鴻業那邊的京城經銷店建立起來。至于其他人,則先留在了基地里,一方面等待顏瑋嫻那邊的考察結果,以便隨時出國督導合作經銷商建立4S店,一方面也要負責為龍騰基地培訓合格的經銷商管理人才。

  第一批參入培訓的人員一共三十名,潘有利就是其中之一,跟讀書其實也沒啥區別,每天四節課,如同海綿一樣的吸收國內汽車行業從未有過高級管理經驗。

  他接下來的發展路線,李亞東基本已經給他規劃好:會先放到魔都那邊的直營店里做總經理歷練一段時間,等徹底熟悉并掌握經銷店的運營模式后,再調回到總部,真正執掌整個汽車業務的經銷商管理系統。

  雖然有點拔苗助長的意思,但也沒轍,這個年代的整個中國都在拔苗助長,更何況是人?

  人才難覓,他必須盡快上手,以李亞東對他的了解,他應該具備這個能力。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崗位,他只要能抗住壓力、完全勝任。未來手里握有路虎、猛虎,以及龍騰大三經銷體系,那就是妥妥的一員大將,比起李亞東目前手底下的任何一名職業經理人,都毫不遜色。

  真到那時,李亞東自然也不會虧待他。雖說確確實實的坑了他一把,但許他一世榮華,也不算什么困難事。

  國內的三大經銷商,目前算是搞定了兩個。魔都那邊李亞東就打算建直營店了,因為確實沒有什么合適的人選。

  倒是羊城這邊,這個年代的有錢人明顯比魔都更多。

  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嶺南地區自古遠離戰亂,優越的壞境中成長起來的豪門世家還真不少,李亞東以前都小覷了這幫大多在外海有生意的南方豪門。

  只是這些在國內完全可以用“金貴”二字來形容的南方土豪們,大多很矯情,別的不多,就狗屁意見多。

  最后李亞東火了,要干干,不干拉倒,大不了老子繼續建直營店。

  這才使得一群老板慌了神兒,紛紛表示妥協。最終李亞東選中了一個汕頭人,名叫吳家風,七五年游泳到香港,打拼了十多年在香港小有事業,如今見家鄉發展迅猛,有意回鄉創業,感覺還不算錯。

  至此,國內三大經銷商全部塵埃落定。

  龍騰基地里的外來老板也如潮水般退出,總算將朱云富等人從苦海中解救出來。

  在海藍一直待到五月初,該處理的事情基本處理妥當,李亞東也就準備離開。

  別人只看到他的財富,卻注定看不到他的忙碌,他現在可謂一刻不得閑,攤子鋪得越大,需要處理的事情也就越多。

  浦東大開發的政策已經落實,四月末傳遍全國。過去“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被人視為荒蕪之地的浦東,眼下徹底成了香餑餑,全國只要有點實力的地產商人,恐怕都匯聚過去了,等著瓜分這塊大蛋糕。

  李亞東也不得不過去,因為杰克那邊傳來消息,他們有望在陸家嘴拿下一大塊地,但政府對于項目開發有著硬性標準,所需資金非常龐大,已然不是他能夠決定的,必須李亞東這個老板親自過去拍板。

  不過,在去往魔都之前,李亞東還得回趟京城。

  一來要看看母親。二來,去年夏天拜托給孔思清的那張《進出口貿易許可證》,終于有了眉目。

  要不是他突然打通電話過來,李亞東都差點忘記了這件事。

  丫的辦事效率還能再低點嗎?

  都快一年了啊兄弟!

  當然,李亞東心知肚明,這件事情也不是孔思清能決定的,得中央那幫大佬點頭才行,那你鬼知道人家什么時候點頭。

  李亞東每次回京都是蔣騰飛過來接機,幾乎已經形成了慣例。按常理來說母親在京城,他應該先回家看看,但這次沒有,先讓蔣騰飛驅車把他送到了公司。

  東方紅廣場似乎每來一次,都會有些不同的變化,而這次的變化就更加明顯,周圍的人流明顯增加不少。

  無他,因為商貿樓頂層的大型超市,終于開業了。

  這家超市完全是按照國際標準建造的,在如今供銷社、百貨公司林立的首都,猶如鶴立雞群。

  不僅商品齊全,設有多個采購區,如:食品、日化、服裝、糧油、鮮蔬、水果、肉食等,就連推著推車采購的新奇模式,也讓京城市民眼前一亮。

  他們從未見過商品如此豐富,且采購方式如此有樂趣、甚至耳邊還壞繞著美妙音樂的購物場所。

  超市名字叫“百樂”,通俗易懂,老百姓樂呵呵的意思,確實是眼下整個京城、乃至全國的獨一份。

  畢竟聯華是九一年才創建的,而沃爾瑪則是九六年才進入中國的。

  僅此一家超市,便能滿足大多數老百姓的日常所需,至少王府井周邊一帶的居民們,已經不樂意去別的地方買東西了,就是稍遠一些的人們,也有好多慕名而來。

  這就造成了超市生意出奇的火爆,每天晚上不得不營業到九點,這在九成九的百貨公司下午五點鐘關門的年代,是不敢想象的。

  而李亞東設立這家超市的目的,也很好的實現了——它所吸引的大批人流,為商貿樓底下四層的商鋪,帶了巨大的收益。

  每個老板臉上都是笑呵呵的,逢人直夸這個地方沒租錯,這也讓蔣騰飛在考慮:明年租金提升10的計劃,是不是有些太低。

  東方紅酒店的裝修就要慢一些,預計最快也要明年夏天完工,但一旦完工,京城市民就能體驗到什么叫作“殿堂級的享受”。

  李亞東去公司逛了一圈,倒也沒久待,跟著蔣騰飛來到地下車庫——這個地下車庫很小,就在辦公樓底下,不對外開放,只供自家公司使用。畢竟廣場周邊車位豐富,足以滿足這個年代的社會需求。

  不到二十個車位的地下室里,大部分還閑置著,只停了七輛車。其中有田磊的那輛小魔都,還有兩輛大解放,以及一輛面包車,都是公司的業務用車。蔣騰飛的那輛皇冠剛才停在辦公樓外,沒有開下來。余下的就是四輛光可鑒人的路虎攬勝,兩黑兩白。

  “你不會還派人擦了吧?”李亞東伸手在其中一輛上摸了一下,發現真是一點灰沒有,不由笑呵呵地問。

  “那可不?”蔣騰飛望著幾輛“大家伙”,口水都差點沒掉下來,“畢竟這么貴還這么稀罕的寶貝,哪能讓它們落了灰,那簡直就是暴殄天物,每天下班之前定點的讓人過來擦一遍,還要發動十分鐘,怕它們沒電,公司里還專門備了幾桶好油,就是特地給它們喝的。”

  李亞東苦笑,就是幾臺車而已,還真被他當爺爺一樣伺候起來了。

  “行吧,我今天先開一輛走,其他的先放在這里,也不用天天擦來擦去、還發電什么的,我記得當時好像叫老朱配了車套的,你在后備箱找找,給它們罩起來就行,要是停得久的話,一個禮拜發一次電就好了。”

  “哦。”蔣騰飛點頭應下,欲言又止。

  不過李亞東沒注意到,取了一輛黑色車的鑰匙丟給齊龍,打開車門坐上了后排。

  “轟——”

  V8合金發動機一啟動,那如同排山倒海一般的聲浪,震得蔣騰飛舒服地瞇起眼睛。

  狗日的,太爽了!

  不行,錯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那個店。東哥來無影去無蹤,一消失就是幾個月,鬼知道下次什么時候回京。

  完全等不了啊!

  “東哥!”蔣騰飛不等車輪駛動,大聲喊道。

  “干嘛?”李亞東詫異地降下車窗。

  “用一輛行不?咱們也有一些貴客啊,那些我們代理的那些國外品牌的領導,也會偶爾過來視察一下什么的,不能讓他們小瞧了咱們集團啊!”

  李亞東看了他一眼,心說:你講得好有道理的樣子哦。其實哪里不知道他心里的那點小九九,八成是想自己過過癮。

  這幾輛車他其實是給家人準備的,當初告訴他們自己要造汽車那會兒,比如他二姐,就興致勃勃地表示要開,他也答應了,自然不能食言。

  不過,除了他二姐一家外,其他人還指不定什么時候能再來京城,三輛車外加自己這一輛,估計暫時也有得多,配給公司一輛,提升一下臉面,倒也合情合理。

  于是點頭道:“行吧,就弄一輛做公司接待車。”

  “得嘞!”蔣騰飛頓時大喜過望,拍著胸口保證道:“放心吧東哥,不會開回家的。”

  一句話算是暴露了心里想法。

  李亞東也懶得戳破,揮手走人了。

  一輛路虎攬勝飛馳在一九九零年的首都街頭,是個什么局面,沒有見過的人,還真的不敢想象。

  特別是經歷了去年的國慶慶典之后,這款車在老百姓心中,具有非凡的地位。

  “臥槽,哥,你慢慢慢點!離它遠點!”一輛白色夏利里,副駕駛座上的年輕人指著前擋風玻璃,眼珠子瞪得滾圓,連聲喊道。

  開車的青年人瞬間意識到什么,猛地一個剎車,險些沒造成追尾。

  正值下班高峰期,那輛黑色攬勝行駛在稍顯擁堵的柏油路上,方圓三米之內,似乎有個真空罩一般,萬物不可侵。

  當行駛到一個沒有斑馬線的路口時,車輛緩緩減速,打算禮讓行人,讓趕著下班回家的老百姓先過去,這也是一種高素質的表現。結果開車的齊龍卻一臉懵逼,路都空出來了,道路兩旁的自行車大軍居然一動都不動,還齊刷刷地看著他這邊。

  也是見了鬼!

  一個自行車籃子里插著一把大蒜的婦女,感覺有點納悶,屁股下的二六式剛一蹬動,便被旁邊的工友一把摁住。

  “阿香你瘋了,這還敢搶道?”

  “啊?”阿香一臉懵逼,心說:我哪里搶道了,車不都停了嗎?

  “讓那輛車先過。”工友伸手指了指,示意道:“去年國慶你沒去看呀?再不濟報紙你總該看過吧?那可是鄧首長的護衛車,肯定是外出公干的,指不定首長就坐在里面。你差這點時間啊,肯定得讓首長先過呀。”

  “那是那是…”阿香腦袋點得如同小雞啄米一般,五月初京城、特別是太陽下沉的時候,其實還是有點冷的,硬是驚出一身汗。

  “走吧。”攬勝車里,李亞東望著窗外的景象,不由一陣苦笑。

  那些老百姓敬畏的眼神,怕還以為自己跟鄧公有什么關系呢。

  不過由此也可看出,鄧公在國民心中,具有如何崇高的地位。

  汽車一路駛回四合院,簡直不亞于一場巡街儀式,要是每個人的眼神都能在車上留下一個記號,那這輛車指定花得連油漆都看不見了。

  “奶,二姑,我小叔開輛大車回來了!”李二寶爬在門檻上大喊道,小眼珠子望著霸氣的“大車”根本挪不開。

大熊貓文學    草莽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