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405 教科書般完美

  術前病例分析結束,視野切換,10分鐘后手術直播開始。

  “手術是鄭老板做?”雷英華問到。

  “嗯。”

  “準備采取什么術式?”

  “…”彭佳怔了一下。

  術式…自己不知道啊。從得知消息到現在不到三個小時,帝都那面忙的根本沒時間搭理自己。

  雷英華沒有說什么,只是微微搖了搖頭。

  看樣子杏林園的問題就在于此,手術術者要采取什么術式都不知道。

  這絕對不是一個醫療專業網站應該有的樣子。

  但手術是急診手術么?

  不可能的,要真的是急診手術,PPT不會做的那么漂亮,以至于自己都挑不出來一點毛病。

  還是看手術吧,以術者的習慣,很有可能采用外科手術的方式。

  正想著,雷英華看到畫面有些不對。

  這是…腸鏡?ESD技術?!

  竟然真的是ESD技術!

  ESD技術又叫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是指內鏡下將病變黏膜從黏膜下層完整剝離的微創技術。

  20世紀90年代末日本首創并應用于臨床,該術式的主要目的是對早期消化道腫瘤進行診斷和治療,有一次性完整切除一定面積表淺病變的優點。

  但技術要求高,難度大。

  雷英華反復總結經驗,最后確定用ESD技術對MW綜合征進行治療是最佳手段。

  可是問題也有患者結直腸里的息肉組織是那么的多,有些息肉還很大,剝離的過程中,一個不小心就會出現腸道穿孔。

  剛剛術前病例討論里,患者的片子雷英華也看到了。

  大的息肉至少有幾十個。

  這些息肉都要一次性全都切除么?應該分兩三次做才可以吧。

  要是自己做手術的話,會選擇這種方式。

  患者損傷小,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至于速度慢點,那怕什么的。

  可要是手術直播,做了一半,留一半,怎么想怎么不好。

  視野術者直視腸鏡屏幕的視野,腸鏡已經下進去了,正在操作。

  雷英華屏氣凝神,仔細看著。

  第一個息肉,在直腸距離肛門6m處。直徑大概有1m左右,表面有些不光滑。

  經驗豐富的醫生一搭眼就能看出來,大概率這塊息肉處于癌前病變期。也就是說還沒有轉化為惡性腫瘤,但要是不切除的話,怕是幾個月的時間,就會有根本性的變化。

  噴灑管噴灑出染色劑,看樣子應該是0.5亞甲藍溶液。雷英華不喜歡用亞甲藍,一般都用0.4靛胭脂。

  不過這個是根據個人喜好決定的,沒有誰對誰錯。

  亞甲藍噴灑的很均勻,術者的助手特別好,雷英華略有點羨慕。

  看上去只是一個小操作,但作為術者來講,這里是第一個難點。

  噴灑染色劑,是為了清楚顯示病變大小以及病變的范圍。

  不均勻的噴灑,會讓手術的難度無形之中增大。

  術者團隊很強,助手操作幾近完美。光是最開始一個簡單的小細節,雷英華就有了自己的判斷。

  噴灑的亞甲藍似乎還沒有完全落下,術者就開始黏膜下注射。

  沒有重復幾次,術者一次注射,息肉要分離的部位就隆起,以便分離黏膜下層和固有肌層的時候有足夠的視野。

  注射液里有止血藥物成分,可以保證一些小的毛細血管破裂,不會出太多的血。

  黏膜下注射完畢,電凝標記,內鏡切開刀在病灶邊緣5mm處開始落刀。

  這也太快了吧,術者光是飚手速有什么用?雷英華有些不屑。

  只是圖手術做的快,這屬于嘩眾取寵。

  內鏡手術,國內最開始是腔鏡室和消化內科的醫生在做。

  因為不是外科醫生,所以摸索的過程很漫長。

  畢竟他們接觸不到腸道的解剖,有一些細微之處是很難處理的。

  而外科醫生最開始…包括現在,還是習慣于開刀解決問題。

  但是在外科微創化的大趨勢下,逐漸有外科醫生開始做ESD手術了。

  雷英華就是其中之一,還是佼佼者。他對ESD手術的了解很深,甚至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術者是一個年輕的挑戰者,但手術做的快,是沒有用的。

  內鏡手術最怕出血,一旦有血管破裂出血,處置起來消耗的時間極為漫長。

  患者的損傷也極為巨大。

  這是年輕人不懂的,雷英華沉心靜氣的看著。

  果然,按照雷主任的想法,在切開后,手術速度驟然慢了下去。不光是慢下去,手法還有些笨拙。

  雷英華笑了笑,術者還是手生,沒自己做的多。

  結直腸的粘膜層比較薄,電凝功率不能特別大,以免損傷到肌層。術者選擇是正確的,他的電凝功率剛剛好,雷英華沒有意外。

  要是這點細節都不能把握的話,還敢做手術直播?那就是開玩笑了。

  待黏膜下抬舉理想后用內鏡切開刀在標記點外緣切開黏膜。

  雷英華屏住呼吸,順利預切開周圍黏膜是ESD治療成功的關鍵。

  內鏡切開刀很順利的切開息肉周圍黏膜,通過預切開的切口進入黏膜下層,然后沿亞甲藍標記外側做環形切開。

  手法很熟練,不像是剛剛探索的ESD手術的新人。

  這種熟練感與之前自己對術者的判斷…截然不同,這是怎么回事?難道是為了炫技,多了一些無效操作?

  嗯,有可能。年輕人么,顯擺的心里總是有的。

  但看手術過程,雷英杰甚至有一種錯覺,術者做ESD手術,至少做了千八百臺,才會有這種熟練的手感。

  國內有人做過這么多ESD手術么?

  沒有,這個根本不用回憶,雷英杰就可以確定。因為他想了想,自己也做不到。

  切開后,分離器送了進去。

  鈍性分離,這是最重要的節點。

  很多腔鏡醫生以及消化內科的醫生在這點上始終做不好,而普外醫生則要好很多。

  畢竟外科手術切割、游離腸道的次數很多,外科醫生對腸道熟悉程度是很高的。

  分離器分離的速度不快,卻也不慢,一層一層,庖丁解牛一般。每一層解剖結構都很清晰,避讓開一些小血管,用電燒、電凝隨時止血。

  1′22″后,一塊息肉被切了下來。

  這速度…雷英華微微點頭,術者敢做手術直播,水平還是有的。

  最外面的這個直腸息肉,用內鏡切除的整個過程,如同教科書一般的經典。

  雖然到現在為止,還沒有ESD手術的教科書,但雷英華的想象中,剛剛見到的操作是完美的。非要挑毛病的話,只能說后期速度略慢了一點,還有一些無效操作。

  年輕人么,為了炫手法,憑空多了那些操作。自己這個歲數,可是不行嘍。

  “雷主任,您看鄭老板的手術怎么樣?”彭佳心里忐忑的問到。

大熊貓文學    手術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