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443章 君臣同心

  以甄氏為首的冀北大族給了孫策強有力的支持,孫策也給了他們豐厚的回報。

  張夫人被封為安喜君,甄像母李氏、甄儼妻孫氏皆得誥命,張鴻獲贈散騎的榮譽稱號,妻得誥命。甄、張共有七名少年有為的年輕人被選為郎中,另有兩名少女入選羽林衛。

  其他諸族各有封賞不等。

  冀北大族名利雙收,心滿意足。

  孫策在甄家住了幾天,重新起駕,趕往鄴城。冀南的世家已經收到消息,蜂擁而至,都希望能有接駕的榮幸。孫策一一謝絕,一路向南,在千秋亭觀賞了光武帝劉秀當年登基的遺址,游覽了大陸澤,觀看了貫高伏擊劉邦的柏人驛舍,聽沮授復盤當初在這里設計誘擊關羽,卻被關羽打了個措手不及。

  一直隨侍孫策左右的杜夫人聽得心驚肉跳。關羽本人倒是無所謂,不屑地哼了兩聲。

  沮授說,后來反思,當初之所以沒能及時發現關羽的蹤跡,有一個看起來很不起眼,實際上很重要的原因:馬燈,也就是軍中用的琉璃燈。正因為有了不怕風的琉璃燈,關羽才可以不舉火把,悄無聲息的經過中丘縣,出現在柏人之南,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原因很簡單,在知道有馬燈這種東西之前,大軍夜間長途行軍必須舉火是常識。渚水兩岸有不少灘涂地,全程不舉火,摸黑前進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個問題困擾了沮授很久,直到他親眼看到馬燈。

  技術上的一點變化,卻影響了一場戰役,這是沮授第一次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

  關羽很尷尬。他一直覺得這是自己的能耐,現在想想,其實他無形中占了很多優勢,不僅僅是馬燈,還有甲胄、軍械,甚至是將士的訓練,而這些多多少少都和孫策有關。

  這大概也是他與別人對陣總能取勝,一遇到孫策就吃虧的原因所在。

  孫策緩緩南行的時候,虞翻卻忙得腳不沾地。冀南世家的胃口顯然要比冀北世家大得多,他們不僅想要名和利,更想要進入仕途的捷徑。但是很可惜,他們除了手里的黃金,并沒有太多談判的資本,而虞翻對他們手中的黃金并沒有太深厚的興趣。

  論有錢,這些冀南世家實在排不上號,不論是荊襄大賈,還是中原世家,又或者是吳越的后起之秀,都妥妥的壓冀北世家一頭。

  在崔琰的奔走斡旋下,冀南世家最后只能讓步,拿出二十萬金。

  虞翻隨即渡河,趕往兗州、豫州。

  得知被冀北人搶了先,豫州人——尤其是汝南人——很不爽。一直以來,他們都以孫策嫡系自居。原因很簡單,孫策繼承的是袁術的事業,而袁術就是正宗的汝南人,孫策的皇后也是汝南人,汝南就算不是大吳的鳳舉之地,也算是袁氏的母族,怎么能被冀北人拔了頭籌?

  于是許劭登高一呼,豫州世家云起響應,短短的時間內就湊出了一百八十萬金。數量之大,連孫策本人都嚇了一跳。原來不知不覺間,豫州已經恢復了生機,居然積累了這么多的財富。

  還是底子厚啊。只要世道太平,只要政策合適,他們就能迅速發達起來。

  接著,兗州世家也提供了十余萬金。兗州這十幾年損失慘重,還沒有恢復元氣。

  受豫州世家刺激,江東世家、荊襄世家也行動起來,一共籌集了兩百五十余萬金,總數超過五百萬金,遠遠超出孫策和虞翻的預計。

  孫策大喜,有了這么多黃金,他就寬松多了,很多事都可以提上日程。現在需要擔心的不是沒錢,而是錢太多,花得手滑。

  孫策傳詔,命相關的世家代表齊聚汝南,共同商定細節,爭取擬定一個雙方都能滿意的條款。又傳詔建業,命黃承彥準備鑄造金幣、合金幣的相關事宜。

  很快,又有人提議鑄造銀幣。金幣以一當千,的確是個好辦法,但千錢以下的交易是主流,若是能以銀為幣,當百錢,也能減輕對銅錢的依賴。

  與鑄金幣不同,這個方案引起了不少爭議。銀作為貨幣也有一段時間了,但應用極其有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銀會變色,讓人感覺不怎么靠譜。要鑄成貨幣,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

  有問題可以討論,孫策命虞翻傳詔各郡,征召通曉經濟的賢良,收集意見,屆時一起討論研究。

  孫策特地指定孫權負責統計、整理這些意見,隨時匯報。

  成都。

  曹操咂了咂嘴,將剛剛收到的報紙丟在案上,背著手,低著頭,一聲長嘆。

  報紙來自于江陵,算不上什么秘密,隨手可得。可是上面登載的消息卻讓他很傷神。孫策根本沒有來荊州應戰的想法,他還要巡視州郡,全力解決錢荒帶來的麻煩。

  “請劉子初來。”

  “喏。”彭羕應了一聲,轉身去了。

  法正沒吭聲。他知道,涉及到錢糧的問題,劉巴比他更擅長,曹操也更信賴劉巴。

  過了很久,劉巴才匆匆趕來,面容憔悴,眼圈也有點重。見了曹操,他匆匆一揖。曹操打量了他片刻,有些擔心地說道:“子初,你太累了,要注意休息。”

  劉巴苦笑道:“多謝大王關心,不過臣實在是無法安心休息。”

  “為何?還是茶葉的事?”

  劉巴搖搖頭。“茶葉的事一時倒不急,臣擔心的是關中。荀文若到了關中,挾逆吳新肇之機,再次推行新政,關中響應,以前一些不太順暢的地方如今豁然開朗。用不了幾年,關中就能自給自足,屆時必然會推進到涼州,對益州的包圍形成…”

  劉巴咽了口唾沫,沒有再說下去。曹操卻明白他的意思,臉色不免有些難看。他嘆了一口氣,將剛收到的幾份報紙遞給劉巴。劉巴匆匆看了一遍,臉色越來越白,額頭沁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報紙還沒看完,他便晃了晃,向后退了一步。

  曹操眼急手快,上前扶住,沒讓劉巴一頭栽倒在地。

  劉巴致了謝,坐了下來,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水。他的手不停的顫抖,杯子里的水倒有一小半撒在了胸口。他喝了兩口水,定了定神,重新拿起報紙看了一遍,眉頭皺了起來。

  “大王,這些…是真的嗎?”

  “荊州到處可見,應該是真的。”曹操解釋說。他原本也懷疑過消息的真偽。兵不厭詐,用假消息欺騙對方太正常了,何況這上面的數字那么大,怎么看都像是假的。可是轉念一想,他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想。這是公開發行的報紙,如果造假,不用他們懷疑,荊州百姓就會罵了。

  “若是真的,那大王剩下的時間就不多了。”劉巴長嘆一聲,放下報紙。“僅是荊襄就能提供一百五十余萬金,這是何等財力?想當初,大漢一年的賦稅收入也不過八十萬金。一百五十萬金足夠周瑜、黃忠、魯肅三人開支一年。三路齊發,大王又能支持多久?”

  曹操撫著胡須,苦笑不語。劉巴的擔心也正是他擔心的,既然荊襄能提供這么多黃金,那中原世家、江東世家又能提供多少?總之一句話,一直困擾孫策的錢荒問題暫時解決了,孫策將迎來了又一個迅猛發展的機會,吳蜀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他已經追不上了。

  怪不得孫策不關心戰事,他在布更大的局,比如劉巴擔心的關中。如果關中也像中原一樣,幾年就上一個臺階,那就不是自給自足的問題了。

  新政居然有如此威力?曹操且羨且疑。他也在益州推行新政,效果卻遠遠沒有這么好。

  孫伯符啊,你究竟用了什么辦法?

  “子初,可有應對之法?”

  劉巴苦笑著搖搖頭。“大王,巴計窮矣。”他拿起報紙,輕輕晃了晃,神情沮喪。“荊襄世家能拿出一百五十萬金,不僅說明了他們實力雄厚,更說明他們對逆吳的信任。這可不是小數目,若無十分把握,沒有人會這么冒險。君臣如此,何人可敵?”

  曹操神情尷尬,卻不得不承認劉巴說得有理。一百五十萬金不是小數目,如果不是荊襄人對孫策有足夠的信任,他們是不會拿出這么多錢來借給孫策周轉的。想當初孝靈帝在位的時候,手中無錢,向大臣借貸,可是沒人愿意借他一個錢。

  大家寧愿花錢買官,卻沒有愿意借錢給天子周轉。他的父親曹嵩就用一億錢買了幾個月的太尉。原因無他,一是無利可圖,二是天子無法讓他們信任,誰也不知道這些錢借出去了還能不能回頭,又能不能獲利,反倒不如買官來得直接些。

  孫策為什么能借到錢?曹操不清楚。但他知道一個道理:有錢人借錢總是容易的,窮人反而借不到錢。孝靈帝借不到錢,是因為他窮。孫策顯然不窮,他不僅不窮,反而富得流油,借錢給他這樣的富人,不用擔心他還不起,只需要擔心他會不會耍賴不還。

  荊襄世家愿意借給他,正說明孫策的人品很好,沒人擔心他賴賬不還。

  這才是劉巴擔心的問題,也是他擔心的問題。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君臣同心呢?

大熊貓文學    策行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