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245章 張遼戰關羽

  關羽考慮了很久,還是脫下了那套太史慈贈送的南陽產新式甲胄,只穿了一身綠色戰袍,著綠幘,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外出會友,而不是與人戰斗。

  他本來打算連青龍偃月刀都不帶,畢竟這也是孫策所贈,拿著這口刀與孫策交手實在別扭。可是想來想去,他又實在找不出趁手的兵器。這些年來,這口刀已經與他融為一體,難以割舍。沒了這口刀,武藝至少要折三成,對付普通人也許足矣,與孫策交手卻遠遠不夠。無奈之下,他只得安慰了自己一句,反正要帶兵器,刻意不帶青龍偃月刀反倒顯得自己心虛,便讓周倉帶上了。

  上了赤菟馬,帶著周倉和青龍偃月刀,關羽出了大營,向西而來。

  兩營之間相距三里左右,遙遙相望,望樓上的士卒能將對面的動靜看得清清楚楚。關羽一邊策馬緩行,一邊打量著對面。他本以為孫策會同時出營,兩人在兩營中間的位置相遇,與各自的大營保持五百步,以示公平。可他一直走到預定的位置,也沒看到孫策的影子,心中微惱,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勒住坐騎,耐心等待。

  好在孫策沒讓他等多久,很快,遠處的營門就開了,兩騎輕馳而來。關羽心中一喜,本想從周倉手中取過青龍偃月刀,想了想,又放棄了。不管是不是要戰,總得先敘幾句舊,一見面就提著刀,顯得急迫,有失氣度。

  關羽一手挽韁,一手撫著馬鞍,身體微微前傾,準備與孫策見禮,心里想著待會兒該如何打招呼,是稱大王好,還是稱孫郎好。聽說江東百姓好稱孫策為孫郎,以示親近,自己如果這么稱呼,會不會比稱大王更妥貼一些?

  正當關羽權衡之際,兩騎來到面前。關羽剛準備開口打招呼,又覺不對,凝神一看,來的卻不是孫策,甚至不是他認識的某人,而是兩個生面孔。從甲胄上的徽識來看,似乎是義從騎的一員。正當他疑惑之際,走在前面的一個少壯漢子勒住坐騎,拱手施禮。

  “雁門張遼,見過關侯。”

  “你是張遼張文遠?”關羽頗有些吃驚。他知道張遼是誰,劉備、張飛初游長安時,張飛與張遼交過手,對張遼的武藝很是佩服。聽說張遼還和孫策陣前決斗過,不分勝負。張遼之前曾隨天子來冀州,但關羽鎮守涿郡,未能覲見天子,自然也沒機會見過張遼。此刻聽到張遼名字,很是意外,隨即又想起張遼和劉曄一樣,都是降將,心情隨即低落。

  天子有劉曄這樣的謀士,呂布、張遼這樣的將領,都敗在了孫策手下,劉備還有什么機會?逢紀能和劉曄相提并論嗎?雖說他對劉曄投降孫策不屑,但昨日一見,劉曄的氣度可比逢紀強太多了,不失為豪杰。

  “不意關侯亦知微名。”張遼拱手再拜。“關侯來得好早。大王正在營中處理公務,尚須片刻,還請關侯稍侯。”

  關羽心中的不快不翼而飛。他撫須笑道:“吳王百忙之中撥冗相見,羽甚是感激,豈能吹毛求疵,苛責大人。”他打量了張飛一眼,隨即心中一動。“久聞文遠武藝精湛,曾與吾弟益德大戰數合,不分勝負。今日得見,不知關某可有幸與文遠切磋數合?”

  張飛微微一笑。“關侯言重了。久聞關侯斬顏良,誅高覽,勇冠三軍,就算是吳王也對關侯贊譽有加,遼武藝微淺,豈能是關侯對手。不過最近追隨吳王左右,有幸受吳王點撥,自覺有所寸進,若能求教于關侯一二,亦是人生幸事。”

  關羽聽了,心中既是得意,又不禁回想起當年追隨孫策左右的往事。那時候經常與許褚、典韋較量武藝,時有勝負,有時還能與孫策放對幾合,真是快意人生。離開孫策之后,也就是太史慈能談得來,堪作對手,現在就連太史慈也見不著了,著實寂寞。今天有機會與張遼戰上幾合,既能熱身,也能找回幾分當年的感覺,一舉兩得。

  兩人客套了幾句,關羽從周倉手中接過青龍偃月刀,提在手中,笑道:“文遠,我這口刀可是吳王所贈,長度雖與千軍破相當,重量卻要超出七八斤,你要留意些。”

  “好刀!”張遼單手握矛,矛尾夾在腋下,雪亮的矛頭斜指前方。“我這柄矛不能與關侯的寶刀相提并論,只是普通的百折矛,長一丈八尺,唯一的好處就是用了黃大匠最近研制的煉金術,破甲能力更強。”

  關羽已經注意到了張遼的長矛,這柄長矛有兩個特點:一是長,一丈八尺。這么長的矛一般不稱為矛,而稱為矟或槊,威力要比普通的矛強很大,尤其是這一丈八的尺寸比他手中的青龍偃月刀長出一半。二是矛頭小,只有常見矛頭的一半左右。矛頭小,重心后移,更易于操控,能使出更精妙的招法。

  矛頭大小和破甲能力息息相關,能做出這么小的矛頭,還能保證破甲能力,看來黃承彥打造兵器的技藝又有了不小的進步,自己這口刀有些過時了,就像自己與張遼的年紀有差距一般。

  關羽莫名的有些焦躁,沒有再與張遼搭話,撥轉馬頭,向右走去。張遼也撥轉馬頭,向左而行。兩人各走了五十步左右,同時停住,轉身,遙遙相對,舉起武器示意,然后開始踢馬沖鋒。

  張遼雙腳踩在馬鐙上,臀部與馬鞍保持半接觸,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握矛,直指關羽。他奉命來見關羽,并非只是為了傳個話,而是按照劉曄的計劃,要折關羽銳氣。他知道關羽武藝絕倫,力大刀沉馬快,若有絲毫大意,非死即傷。但他也不示弱,追隨孫策大半年,天天與龐德、陳到等人比武較技,有時候還能與孫策身邊的郭武等人切磋幾合,他覺得自己就像回爐重煉了一般,脫胎換骨,就算呂布重生,他也有底氣與呂布大戰數十合。

  義從營習武的時候,郭武等人時常說起關羽,將他作為一個典型的對手來分析,張遼參與其中,受益良多,對關羽并不陌生。關羽的優勢很明顯,但他的劣勢也很明顯,只要把握住機會,完全可以讓關羽的優勢無從發揮。

  關羽的坐騎赤菟是大宛良駒,張遼的坐騎雖然不如赤菟,也是上等戰馬,速度很快,不過數息,兩人便已相遇,張遼挺矛直刺關羽胸腹,同時用腳輕帶馬鐙,使戰馬向右側斜行,保持與關羽的距離。這匹戰馬隨他一年多,每天都練習,早已心意相通,不須他用力便知執行命令,向斜前方竄出。

  關羽見張遼挺矛刺來,不敢大意。他沒有披甲,一旦被張遼刺中,不死也要重傷,是以顧不得傷人,先求自保。好在他對付用矛的高手多了,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見,張飛的長矛就是一丈八,兩人交手多次,他一樣能克制張飛的蛇矛,笑到最后。

  青龍偃月刀劃出一道凌厲的弧光,斬向張遼的矛頭。關羽的動作很大,并不以磕頭或斬斷矛頭為目的,后面還跟著他獨創的一招:拖刀。刀頭磕開對方的矛頭,順勢橫拖,借著馬速,能輕易斬開對方的甲胄,即使對方用兵器格擋,雙方相撞的力量也足以讓對方坐不穩馬背。

  在沒有馬鐙的時候,這一招幾乎所向披靡,連太史慈、張飛都覺得頭疼。如今有了馬鐙,直接撞下馬的可能性小了,他也稍作改進,多了一個貼著對方矛柄滑行,斬殺對方手指的招法。即使是比武較技,不需要下那么重的手,改刀刃為刀背,也足以讓對方失去戰斗力。

  青龍偃月刀即將斬上張遼矛頭的剎那間,張遼的戰馬向右前方竄出,兩人之間的距離突然拉開,增大了兩三尺。這兩三尺看似不起眼,卻讓關羽的招數都落了空,他的長刀沒能磕著張遼的矛頭,張遼的矛頭繼續向前挺刺。關羽吃了一驚,來不及多想,順勢變招,扭身,抬刀,刀頭下沉,刀尾抬起,青龍偃月刀倒提,向外猛推,險而又險的推開了張遼的長矛。

  即便如此,張遼的矛頭還是貼著關羽的左臂滑了過去,在綠色的戰袍上挑開一個口子。

  關羽心頭一沉,有種不祥的預感。張飛說張遼和他武藝相當,現在看來,就算張飛沒有說謊,如今的張遼也不是當初的張遼可比,武藝怕是又上了一個境界。想來也是,當初的張遼雖然跟著呂布這樣的高手,卻有公務纏身,哪能和現在一樣天天在軍營里,什么事也不管,只管練兵習武。更何況孫策的身邊還有那么多高手,隨時可以和他切磋。如果他沒有進步,恐怕也不能在孫策身邊立足。

  稍有疏忽,一世英名怕是要毀于一旦。

  關羽不敢大意,打起精神,全力以赴,與張遼戰在一起。

大熊貓文學    策行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