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2198章 信與不信

  孫策和荀彧聊了很多,從世界觀到天文、地理,再到人文歷史,無所不包,且時有新意。

  比如在聊到治道的時候,他用圍棋做了一個比喻。

  圍棋看起來很簡單,橫豎十余道,棋子百余枚,一黑一白,但變化卻極多。一個人下一輩子棋,也許都不會出現完全重復的棋局。圍棋的復雜程度隨棋道的增加而增加,剛剛學棋的用九道、十三道的棋盤,普通人用十五道、十七道的棋盤,絕頂高手不滿足,要挑戰新高度,又創十九道的棋盤。

  看起來只是增加兩道或者四道,但復雜程度卻并非如此。九道的棋盤有八十一位,而十一道的棋盤卻是一百二十一位,增加了四十位。十七道的棋盤二百八十九位,十九道的棋盤則有三百六十一位,增加了七十二位。這還只是位數的增加,如果考慮到每一個位置落子不同引發的變化,就有些嚇人了。

  如果只是說這些,荀彧還沒有太大的觸動。他自己就是弈道高手,對棋道的增加帶來的挑戰一清二楚。可是接下來,孫策又引申了一步,讓他吃驚不已。

  孫策說,如果將天下看作一個棋盤,縱橫各有千萬道,在不同的位置都有人落子,開始比較分散,小的占三五道,大的占七八道,誰也不礙著誰,甚至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此時難度有限,大家都可以應付自如,可以輕松的落子,得心應手。

  這時候就像上古之世,萬族如繁星四布,百姓聚族而居,一族不過百余人,足跡不出百里,所見則野獸多而人少,終其一生,也許都不知道世上還有其他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棋盤上的棋子越來越多,靠得近的自然會發現對方的存在,這時候他們有三種選擇:保持距離,結成聯盟,或者戰斗,直到一方征服另一方。這三種方案里各有優劣,但稍微分析就可以知道,聯盟無疑是最有利的,不僅可以避免傷亡,還能壯大自己。相比之下,保持距離過于保守,不免為壯大的部落所滅,而互相戰斗的則可能兩敗俱傷,同樣面臨巨大風險。

  這時候就像黃帝與炎帝結盟,戰勝了蚩尤,原本分布四野的萬族不斷融合,形成一個個大的部落。部落大了,人口多了,對首領的要求也就高了,就像棋盤增大,對棋手的要求增加一樣。這時候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首領一職,要靠圣賢,甚至連圣賢也無法獨立承擔,需要更多的臣子輔佐,隨著規模的擴大,需要的大臣也就越來越多。

  棋子越來越多,融合的區域也越來越大,萬族變千國,其中一片變成春秋百國,春秋百國互相征戰,再變成戰國七雄,戰國七雄再統一為秦漢帝國,人口由百變千,由千變萬,直到現在變成數千萬,管理如此大的帝國,需要的人力物力已經和管理一個部落相去甚遠,道理也許一樣,難度卻不可同日而語。

  這時候該怎么辦?是將數千萬人的帝國再分封成小方國,推行所謂的小國寡民顯然是不現實的,夫子所說的治道也不行,他所處的春秋時代與現在同樣相去甚遠,就算當時是對的,現在也沒法用了。

  我們該怎么辦?只有放下圣人的成教,繼承圣人的精神,開拓進取,探討適應這個時代的治道。疆域日廣,戶口日多,治國需要的人才也越來越多,絕非一人所能承擔,需要更多的才智之士擔當起重任。這些士不僅包括理政的文士,征戰的武士,還包括農士、工士、醫術等不同行業的人才。

  如何協調這么多人,讓他們同心協力,支撐起偌大的天下,而不是互相攻訐拆臺,就是當下應該考慮的治道。這就像一座高樓,用千萬根木料組成,每一根木料的大小長短都應該相宜,這幢樓才能穩固。如果一根木料太長,勢必會擠壓其中木料的空間,對整幢樓而言絕非好事。

  荀彧復述完孫策的治道演變論,斜睨著陳群。“長文,你以為此論如何?”

  陳群一直靜靜地聽著,此刻微微一笑,欠身道:“的確是高論。只是如此一來,黃帝不如堯舜,堯舜不如秦始皇,而秦始皇又不如我大吳之始皇帝矣。”

  荀彧轉過頭,打量著陳群,眼神有些不悅。陳群拱手施禮。“阿翁,非群固執,實在是此論非古之圣賢,崇今日之君過甚。長此以往,只怕人無敬畏之心,橫行無忌,自取其咎。”

  荀彧無聲地笑了起來,抬起手,指指陳群。“長文,你可知吳王如何說?”

  “還請阿翁指教。”

  “吳王說,人當有敬畏之心。若無敬畏之心,自以為天生圣人,聰明絕頂,無視他人,唯我獨尊,則無異于妄人、瘋子,離滅亡也就不遠了。他說了這樣一句話,雖然俚俗,卻有道理。”荀彧輕叩案幾,沉吟了片刻。“天若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為君者當時時警省,保持靈臺清明,莫生狂心妄念。自省不足,又當有諍臣十人,時時耳提面命。你,就適合做這樣的諍臣。”

  陳群愣了一下,眼神微閃,轉頭對荀文倩說道:“阿翁累了,你著人服侍他進去休息吧。”

  荀文倩正聽得有趣,見陳群打斷,不免有些不滿。她要說話,陳群眨眨眼睛,荀文倩會意,只好起身,扶荀彧入室,安排人服侍他洗漱,上床休息。

  荀彧也不拒絕,任憑擺布,最后靜靜地躺在床上,拉著荀文倩的手,欲言又止,最后什么也沒說,只是嘆了一口氣。荀文倩聰慧過人,明白荀彧對陳群有些失望,卻不好說什么。她轉身出了門,回到堂上,陳群正站在院中,仰首看天,眼神如月,明亮而清冷。

  “怎么了?”荀文倩走到陳群身邊,輕聲問道。

  陳群收回目光,打量了荀文倩一眼。“阿翁說什么沒有?”

  “沒有。”荀文倩平靜如水。“他頭一沾枕頭就睡著了,睡得很沉。這么多天了,我從來沒看他睡得這么安穩過。”

  陳群苦笑了兩聲。“他是安心了,我的麻煩來了。吳王要我做諍臣,諍臣可是好做的?這第一件…就是萬金坊。”

  荀文倩也怔了一下,眉頭微皺,隨即又笑道:“怎么,三君后人也有怕得罪人的時候?‘文為世范,行為士則’,豈是那么容易的。我覺得吳王識人,你就適合做諍臣,這才是繼承太丘家風。”還沒說完,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來。

  陳群微惱,轉頭看著荀文倩調的眼神,又怦然心跳,突然忘了要說什么。荀文倩被他看得不好意思,捅了一下他的腰點,嗔道:“又犯傻,有什么好看的,我先回房去了。”扭身就走。陳群轉過身,看著荀文倩纖的腰肢和擺動如柳的裙擺,嘴角挑起一絲笑意,轉身追了過去。

  三月末,孫策發布命令,率部分中軍步騎返回江東,留屯的中軍由孫尚香負責,軍師祭酒郭嘉和右軍師陸遜,主持籌備秋后的戰事。

  與此同時,孫策轉楊儀為主簿,原主簿陳群轉中軍正,負責軍紀、獎懲,并處理與萬金坊有關的事宜,借此機會整頓中軍軍紀。汝南太守王朗及各縣令長則負責民事部分,揚正氣,除歪風,移風易俗,并對一些淫祠、惡習進行集中處理。

  孫策又拜荀彧為諫議大夫。當日,報紙上刊登了荀彧的署名文章,提出修禮制法,總結十年新政得失,形成明文,為下一個五年計劃做準備。凡是吳王治下百姓,不論貧富貴踐,都可以建言建策,提出自己的意見。即日起,報紙上將陸續刊登相關的文章,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參與其中。

  與荀彧同時拜為諫議大夫的還有楊彪、黃琬、荀悅和仲長統,他們將組成一個團隊,負責為新的禮法擬定綱目,做前期準備。這個小團隊雖然人數不多,但除了仲長統之外,都是汝潁人耳熟能詳的名士老臣,是以名單一公布,頓時掀起軒然大波,群情踴躍。有這幾個人領頭,沒人會懷疑孫策的誠意。

  很快,孫策就起程趕往江東。樓船順水而下,經淮水,轉入芍陂,又轉入肥水。途經成德時,荀彧下了船,趕到劉曄家中,與劉曄會面。

  數月不見,劉曄瘦了很多,眼窩深陷,眼睛里有一種無以名狀的焦躁,如同困獸。荀彧看到他第一眼的時候,吃驚不已,半天沒說話出來。

  “子揚,你這是…病了?”

  “嗯,病了。”劉曄一邊請荀彧入座,一邊苦笑著指指自己的心口。“心病。返鄉之后,我研究了幾個月的新政,越研究越覺得不可思議。”

  “有什么不可思議的?我看你是自恃才高,不愿意承認有人比你高明。”

  劉曄詫異地看了荀彧一眼,覺得今天的荀彧有點不一樣。不過他滿肚子話要對荀彧說,也沒顧得上理會荀彧的異常。“令君,你可知道孫策離開舒縣之前,除了武藝不俗之外,沒表現出在施政方面有什么見識,也沒聽說在百工技術上有什么興趣。可是到了南陽以后,又是新甲,又是新政,要說這背后沒有高人指點,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

大熊貓文學    策行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