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604章 新力量

  (第1/1頁)

  孫策對楊朱知之甚少,只知道這位是戰國時名氣很大的學者,他對楊朱的印象就是那句“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名言。對這句名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楊儀說他信奉楊朱,就是其中一解,也不能算錯。

  他自己對此也不反感,雖然他現在做的事看起來不僅有利天下,簡直是千秋功業,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他自愿,沒有人可以強迫他,所以大義什么的對他來說根本不存在,如果影響到他本人的利益,他也不介意換個想法,做一個只圖生前享受,不管死后洪水滔天的暴君。

  只是目前還沒到那一步而已。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點好事,又沒有人強迫,他還是愿意的。

  孫策不懂楊朱,卻對楊儀肯下功夫去研究一個冷門人物非常贊賞。雖然他對楊朱的研究還只是入門,卻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部。得知這篇文章只有有限的幾個人讀過,孫策建議他把文章印出來,公布天下,說不定會有人也感興趣呢。

  楊儀覺得有理。“好的,既然將軍也覺得有可取之處,那我就賠幾萬錢,把這篇文章印出來。”

  “賠幾萬錢?”孫策很詫異。“成本這么高?”

  “印石坊不管印多少份都有起印價,印一份也是這么多錢,所以印得少了不合算,索性印個幾百份,送諸同好,當作茶余飯后消遣。”

  孫策想了想。“襄陽的印書坊誰家負責?”

  龐德公和楊儀互相看了一眼,楊儀說道:“蔡家。”

  孫策一點也不意外。第一座印書坊就是蔡瑁在吳郡搞起來的,襄陽印書坊掌握在蔡家手里再正常不過了。不過印書坊目前大多還不贏利,全靠撥款支撐。蔡瑁雖然喜歡錢,但他賺錢的創意卻不多,只是依靠壟斷資源而已。一旦沒了這些壟斷性的資源,他根本沒什么競爭力可言。蔡家連這一點都認不清,還敢跳出來張牙舞爪,真是不自量力到了極點。

  孫策沒有再說什么,和龐德公、楊儀說起了《鹽鐵論》。《鹽鐵論考釋》印行之后,龐山民名聲大噪,雖說贊同桑弘羊做法的人不多,但有專著面世,并且印行天下,對讀書人來說便是一件大事。在這個時代想把自己的文章傳播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如此體量的一部作品。十幾年前,蔡邕等人在洛陽太學立熹平石經,萬人空巷,傳播出去的抄本數量和質量也未必能和這部《鹽鐵論考釋》相提并論。

  孫策和楊儀談論《鹽鐵論》的關注點卻不是學術觀點,而是這部書要討論的問題:應不應該執行官榷,如何才能滿足開支而不加重百姓負擔,在某種程度上是延續了之前孫策問楊儀的那個問題。

  經過幾年的學習和思考,再加上南陽、南郡的現實,楊儀給出了答案:官榷還是必要的,只是要控制范圍,與民生關系密切又不是關系到軍事的物資可以適度放開,比如鹽、酒、茶之類,但涉及到軍事的則必須收緊,比如鐵。內地和邊郡也要分開,內地可以適當的松一點,邊郡則要嚴控。

  至于孫策曾問過的農夫和讀書人的問題,楊儀覺得并非不可解,農夫必不可少,讀書人同樣不可或缺,關鍵是要控制好比例,不能本末倒置。相比之下,孫策所說的對外征伐只是一個選擇,并非唯一選擇,而且不是最好的選擇。且不說窮兵黷武是亡國之道,就算打贏了,也只能暫時緩解,不能治本。

  孫策聽了楊儀的答案,非常滿意。他倒不是贊同楊儀的觀點,而是贊同楊儀務實理性的態度,能夠拋棄儒生一廂情愿的視角,放棄簡單粗暴的重農抑商政策,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聽說你想去平輿學算學?”

  楊儀有些猶豫,半晌才道:“是的。”

  孫策暗自發笑。這小子沒說真話,他是想去平輿,不過不是想學算學。他的功業心很強,卻對純學術沒什么興趣,也受不了那種寂寞。“那你跟我走吧,徐岳很快就要遷到吳郡去,我們會在那兒見面。”

  楊儀大喜,拜倒在地。“多謝將軍。”

  孫策一指侍立一旁的諸葛亮,心道這兩人終究還是成了同僚,這就是命啊。“你們可以多親近親近。”

  “喏。”楊儀起身與諸葛亮見禮,報上姓名和年庚。諸葛亮也報上姓名和年庚。楊儀大兩歲,但個頭差不多,看起來沒什么差距。諸葛亮剛才站在一旁聽楊儀解說,已經對楊儀大有好感,此刻成了同僚,心情也很不錯,兩人很快聊到了一起,到一旁說話去了。

  孫策和龐德公相視而笑。龐德公撫著胡須,非常欣慰。孫策在打壓襄陽世家的同時又邀楊儀入幕,自然沒有全面壓制襄陽世家的計劃,最多只是針對以蔡家為首的幾個貪婪者,這對他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

  “將軍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焉能不霸天下。小霸王之名,非將軍莫屬。”

  孫策客氣了幾句。“霸道不過是權宜之計,若能得天下賢士輔佐,我還是希望能更進一步的。”

  龐德公心領神會,連連點頭。“指日而待,指日而待,能佐將軍行王道,襄陽有識之士之福。惜我老矣,不能隨將軍鞍前馬后,愿為將軍搖旗吶喊,鼓之吹之。”

  孫策含笑向龐德公行禮。有了龐德公這句話,不僅襄陽龐家將死心塌地的跟著他,襄陽士林也有了代言人,他今天特地來拜訪龐德公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龐德公有名望,但沒什么實際理政經驗,他最合適的身份就是吹鼓手,而不是擔任什么官職。

  在龐家喝了一頓稀粥,晚飯后,又和龐德公聊了聊眼前的形勢。他離開襄陽之后,需要龐德公影響整個襄陽的輿論,自然要把當前形勢的微妙之處對龐德公交個底。龐德公也清楚,這是孫策真正接納他的表示,這些話可不是什么人都會說的。

  兩人說到二更,孫策興盡而歸。楊儀約定明天上午來報到,當晚留宿龐家。龐德公將孫策送到門口,看著他們走遠,轉身回家。楊儀跟在后面,悄悄地問道:“龐公,這諸葛亮就是龐兄未婚妻的弟弟嗎?”

  龐德公看看楊儀。“他沒告訴你?”

  “沒有,他只說學問,不及私事。”

  龐德公滿意地點點頭。“威公,孫將軍能容人,對你來說是一件好事,不過他身邊人才濟濟,你要想出頭可不容易。年輕氣盛,銳于進取是好的,但凡事過猶不及,你當謹記之。”

  “喏,多謝龐公教導。”

  龐德公一聲輕嘆。“襄陽士林與孫將軍有舊怨,很快又可能有新仇,我實在不忍看到習氏、蒯氏的故事重演。威公啊,你明天一早就回去,務必讓你父親認清形勢,莫再踏錯一步。我襄陽士林本來就不比汝潁,如果再遭重創,絕非幸事。”

  書客居閱讀網址:

大熊貓文學    策行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