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434章 黨人之過

  飲宴之后,諸將各回大營,張纮來到孫策的大帳。

  “將軍,太仆趙岐來了洛陽,正在與朱太尉磋商,之后便要趕往鄴城,調解袁紹與公孫瓚的糾紛。依目前的形勢分析,袁紹、公孫瓚很可能會接受他的調解。北線暫時穩定后,袁紹就可以南進。你西進勤王,洛陽可就空虛了。”

  孫策示意張纮不要著急。“先生坐,不要急,我不會輕易答應勤王的。能不去,自然是不去的好。萬一不得已,我也要拖一拖,看看形勢再說。別的不說,糧草總要準備好的吧。”

  張纮在孫策對面入座。“袁譚入主兗州,將軍應該收到消息了吧。”

  “收到了,我還和袁譚做了筆生意。先生,奉孝將你的意見跟我說了一下,我大致知道你的意思,但是我還想聽先生親口說一遍。過了這幾日,也許先生又有了新的見解也說不定。”

  張纮笑著點點頭。他來找孫策,自然是想進言。他和郭嘉的建議并不完全一致,不管最后孫策做什么決定,他總要將自己的意見表達清楚。孫策決定暫留洛陽,除了要和朱儁糾纏一段時間之外,未必沒有想將洛陽控制在手中的意思。

  “將軍,我正有此意。我聽奉孝說,將軍懷疑袁紹想廢長立幼,這個分析有依據嗎?”

  “沒有,只是依情理而論。不過張邈與袁紹不和是事實,張邈為此還花高價買了一千口刀。”

  孫策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和張纮說了,包括使者往來和他自己的分析。對袁紹是不是想廢長立幼,他也有疑惑,覺得郭嘉這個分析過于大膽。但袁紹喜歡幼子袁尚,有意廢長立幼,這也是后來歷史走向,現在提前一點也不是不可能。

  張纮聽完,拍了拍腿。“將軍,這個猜想雖然很大膽,卻也不是一點不可能。界橋之戰,袁紹以不利形勢重創公孫瓚,威鎮河北,一時得意也是人之常情。如果袁紹真能在數年內平定天下,創立新朝,袁譚做為繼承人,年齡的確偏大了些。”

  孫策心頭一動。“先生,你在京師游學多年,對黨人是什么看法?王允這么做,會不會是和袁紹呼應?”

  張纮嘆息不已。太學就在一旁,他多次舊地重游,但每一次回來,他的心情都很沉重。他思索片刻,抬起頭。“將軍對黨人如何看?”

  “一群眼高手低,自以為是的書生。”

  “我與將軍的看法略有不同。”

  孫策有些意外。他打量著張纮,見張纮神情凝重,眼神平靜中帶著一絲說不出的傷感,知道自己剛才嘴太快了。張纮年輕時游學京師,正是黨錮事件爆發之時,那時候的黨人還是以李膺、杜密為代表,李膺可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張纮說不定還將李膺作為偶像,他將黨人一概視為眼高手低的書生并不妥當。

  “一時失言,還請先生海函。”

  張纮笑著擺擺手。“將軍言重了,你其實說得也沒錯,黨人大多眼高手低,還有些自以為是,但這并不是黨人的致命傷。因為這兩個缺點并非黨人專有,甚至也不是讀書人專有,那些讀了幾本兵書就以名將自居,自以為天下無敵的蠢人也不少見。而文武兼備的黨人也不在少數,袁紹能以弱勝強,擊敗馳名北疆的公孫瓚,足以證明他不是空談之人。”

  孫策哈哈一笑。“那在先生看來,黨人的致命傷在哪兒?”

  “行事偏激,過猶不及。為了立名不惜危言聳聽,嘩眾取寵。將軍,太學有三萬學生,每年考試,高第者為郎者不過四十人,再加上太子舍人、文學掌故也不過百人,率三百人取一人,杯水車薪,如果不特立獨行,哪有機會出頭?久而久之,習氣積染,做事往往出格,不計后果,黨錮之禍便由此而起,李膺殺張朔于前,張儉殺侯覽家人于后。李膺只殺張朔一人,張儉卻殺了侯家近百口,簡直是濫殺無辜。至于袁家兄弟火燒皇宮,殺宦者至二千余人,就更不足道了。夫子言中庸,他們哪里還懂得中庸的道理。”

  孫策沉吟道:“先生的意思,我可不可以理解成王允的確有可能這么做?”

  “的確有這個可能,所以我才反對將軍父子退出洛陽。原本還只是猜測,現在趙岐奉詔調解袁紹和公孫瓚的矛盾,我幾乎有七成把握。原本袁紹是不承認天子的,所以才有擁立劉虞之舉。現在劉虞不肯,他又不能立刻稱帝,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天子納入他的控制之中,或者…直接死去。”

  孫策恍然大悟。看來以后交流還是要直接些,由人轉告難免會有訛誤。郭嘉倒未必有意掩飾,但他們意見不同,張纮有些話不太好跟他說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袁紹要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說,王允希望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或者,希望天子直接死掉。劉辯已經死了,劉協如果也死了,靈帝一脈也就斷了。到時候要么另選一個幼子為帝,或是自已稱帝,天下很可能一下子冒出幾個皇帝來,這時候就看誰拳頭大了。

  至于孫家父子,只不過是順手除去罷了,如果能將天子之死栽贓到他們身上就更完美了。王允設計的時候可能根本沒把孫家父子放在眼里,至少主要目的不是他們。

  這一箭雙雕的妙計究竟是誰想出來的?

  “那依先生之見,我們能守住洛陽嗎?”

  “事在人為,不管最后能不能成,總要試一試。”張纮抱著腿,輕輕晃著身體。“袁紹一直不承認天子,王允等人是否真把他當天子看,誰也不知道。如果將軍能夠迎天子回洛陽,天子是信任袁紹,還是信任將軍?野戰之功又如何能比得上救駕。”

  孫策的眉毛漸漸揚了起來。他瞅著張纮,越想越開心。怪不得他要和荀彧以天下為戰場,他們太相似了,這是真正的戰略大師啊。相比之下,郭嘉更擅長細微之處見精神,大局上略遜一籌。

  孫策轉過身體,向張纮靠了靠。“先生,若是欲試,更待如何?”

  張纮笑笑。“將軍,西行勤王,最大的危險是什么?”

  孫策想了想。“河東的西涼兵,冀州的袁紹。”

  “將軍何不試試與牛輔聯絡。西涼人既不相信王允,也不相信袁紹,這時候肯定希望有一個盟友。”

大熊貓文學    策行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