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蕭瑟,戰鼓轟鳴!
張楚替項羽整理好戰袍,將寶馬的僵繩交到項羽手上。
項羽橫戟立馬高呼一聲:“殺出重圍,西楚未敗!,如一道春雷在空中炸響。
“殺出重圍,西楚未敗!”
“殺出重圍,西楚未敗!”
“殺出重圍,西楚未敗!”
僅剩的八百名江東子弟兵就像打雞血一樣,舉著刀、槍、劍、戟狀若瘋魔。
張楚也翻身上馬,手持雙劍貝齒緊咬,巾幗不讓須眉!
項羽大喝一聲:“殺!”,就一馬當先,像一把利劍筆直地刺入漢營。
漢兵抵擋不住,猶如鳥獸般紛紛散開,當場被項羽殺死了一名漢將,但頃刻間又有更多的漢兵就像一層層螞蟻一樣鋪天蓋地的撲上來。
項羽帶著八百名江東弟子名往來廝殺,所到之處尸橫遍野,很多士兵的兵刃都砍得翻卷了!
張楚緊跟在項羽身后,麻木的揮舞著雙劍,鮮血染紅了白衫,已經分不清是自己的血還是敵人的血,但他知道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
江東弟子兵們見大王的女人都如此勇猛,也一個個地奮不顧身以命搏殺!
八百人馬硬是在五千人的包圍下殺出了一條血路,漢兵沒想到八百人竟能殺出重圍,來不及毀掉停在烏江邊上的船只。
項羽棄馬登船,八百江東弟子兵殿后,與張楚一塊回到江東。
江東尚有一千里的土地,幾十萬人口,在張楚的輔佐下,項羽勵精圖治,一改剛愎自用的毛病,任人唯賢,迅速發展壯大。
張楚又利用自己對歷史的先知先覺,幫助項羽逆天改命。
五年后。
項羽率大軍攻破長安定鼎中原,建立大楚王朝登臨九五之位!
張楚陪著項羽東山再起,項羽亦讓張楚母儀天下,一切似乎都非常的完美,彌補了歷史上的所有缺憾。
項羽對張楚的感情極其深厚,擁有天下后也專寵張楚一人。
十年后。
國家太平,老百姓安居樂業。
張楚依舊與項羽琴瑟和鳴歲月靜好,可項羽也日漸衰老,但他與虞姬依舊沒有子嗣。
有一天,項羽終于架不住大臣們的覲建,從后宮三千佳麗中又立了一位貴妃,并且在貴妃的房里流連了一夜。
張楚知道九五至尊坐擁三宮六院很正常,但那可是任弱水三千只愛他一人的大王啊,忍不住終日以淚洗面,于是就很氣憤地質問項羽:“難道是因為臣妾年老色衰,大王對臣妾的愛減少了么?”
項羽久久不語,然后回答道:“大臣們一直在上奏,國家不可一日無后,我現在年紀也很大了,只想給王朝留下一個繼承人罷了!”
張楚才想起來,似乎自從他在烏江邊上醒來,就每天跟項羽廝混在一起,兩人每晚都睡在一張床上,可從來沒有兩人做那事的記憶!
于是,張楚雖然年紀大了些,但還是天下頂尖的美人,上前給項羽寬衣解帶,他想給項羽誕生下一個子嗣。
當張楚替項羽脫下褲子,張楚看到了,突然睜大了眼睛,驚訝地捂著小嘴指著項羽的褲襠,說道:“大王!這個東西,,,我也有!”
張楚只覺一陣頭暈目眩,為什么他跟大王一樣都有拿東西呢?為什么他跟大王同床而睡同杯而眠,卻從來沒有做過那種事情呢?為什么呢?為什么呢?…
隱約間,張楚似乎聽到一個人的讀書聲。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張楚猛然間醒悟,他不是項羽的虞姬!他是個男的,只不過是唱旦角在扮演虞姬而已!
“項羽早就死了,虞姬也早就死了,活著的只有張楚!”
張楚終于明白為什么他在夢里跟項羽同床而睡同被而眠十幾年,卻從來沒有做過那種事,原來他一直都在逃避,不愿意面對他是一個男的,而不是虞姬的事實!
但現在夢醒了,張楚回想自己過去二十多年做的荒唐事,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張楚收起彌漫在石龍谷的尸煞,抱著剛從闖王陵里盜出的干尸平靜地走出石龍谷。
任菲、黑管等見一位身材瘦小,臉色蒼白但長相特別秀氣的男子抱著一句尸骸從石龍谷里走出來,雙目清明地對任菲說道:“我是張楚,我有罪,請帶我走吧!”
“你想自首的話就站著別動,黑管封住他的周天大穴!”
任菲覺得張楚有可能是詐降,目的是為了拉近跟他們的距離,然后突然爆發出尸煞,非常謹慎地讓個小隊隊員快速撤退。
黑管換上皮彈,很降準地封鎖住張楚的周天大穴,而張楚就真地呆呆地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任由黑管的皮彈打在自己身上。
“這‘陰伶’張楚在長達二十幾年的犯案生涯里,無論官方布置了多少人從來沒有被抓住過,就連他自己損傷了七名員工,連張楚的邊都沒有摸到!而今天只是聽李長青讀了一會兒書,就主動投案自首了?這也太不可思議、太不科學了吧!”
任菲見那張楚竟然真地不躲不閃,震驚得無以言表。
“剛才是你在讀書么?”,張楚的目光在任菲等人身上掃了一圈后,最終落在李長青身上問道。
“是的!”,李長青也沒料到令任菲等人頭疼不已的陰伶張楚竟然是這幅模樣,又想到他師兄張仲魁可能在石龍峽里,就問道:“你在石龍峽內,可有看見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
“沒有!”,張楚搖搖頭,然后極其誠懇地對李長青說道:“謝謝你將我從夢中拉過來了,我是張楚,不是虞姬!”
“明白就好了,做人終歸是要做自己的!”,李長青對張楚點點頭,再轉向任菲說道,“事情都已經解決了,這件事得另算,到時候報酬就直接打我的卡上吧!”
李長青也不等任菲回答,騎著扶搖沖天而起,回到鐘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