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

  待倪元璐等人領命而去以后,崇禎皇帝坐下來又想了想,問道:藺養成部下這十三個人的賞賜,想說什么但講無妨,朕要聽聽你們的意思。

  聞言,李若鏈先行站出來說道:陛下,藺養成此前雖是流賊,但念其喜峰口作戰有功,為免寒了眾將士的心,臣覺得,還是要適當升賞。

  崇禎皇帝聞言也是點點頭,心道升賞是肯定的,只是這關于流賊的升賞卻并不是那么好辦,道理很簡單,莫說文人,大部分官軍也還是對他們另眼相看。

  這事兒要是辦不明白,得不到流賊的歸心,連官兵的心都可能丟了。

  兵部尚書朱大典見崇禎皇帝面有深思,遂說道:啟奏陛下,李掌使所言不錯,然升賞卻也要有個度。若過分升賞,難免軍中將士不服,若不升不賞,又會逼其再與朝廷作對。

  按軍功典制,陣取賊虜甲喇人頭者,擢升兩級,藺養成此戰以后本該升任總兵,然喜峰口既失,前罪不可不罰,功過分明,便升其一級,擢為寬河副總兵,署中屯衛指揮僉事。

  若他在后戰中另力功勛,便升其為正職,任寬河總兵,除守喜峰口以外,寬河流域的寬城、熊窩頭一帶也可歸其掌管。如此,可安人心。

  至于那十三騎的升賞,陛下可以赦免他們及其家人造反的前數罪過,并且可以將他們的家人安排到京城享福。朱大典想了想,才繼續說道:

  這是三個人此前多是把總、試百總的官身,喜峰口之失既已歸咎于藺養成,便是和他們無關,此戰斬獲甚多的那名試百總可以連升三級至千總,并且中屯衛也可以安排供職。余者數人則可分別升為試百總、百總,以策其力。

  有理有據,朕也是這個意思,成,就按愛卿說的辦吧。崇禎皇帝點點頭,直接同意下來,補充道:

  告訴藺養成,讓他把戰死部下的名字和籍貫整理一下交到京師,都是我大明子民,為國捐軀,自然要在忠烈祠供奉。

  還有,朕覺得不該只為戰死的人供奉,冒死活下來建立功勛的將士,同樣要予以表彰和嘉獎,馮銓!

  臣在!馮銓一愣,趕緊站出來喊道。

  戶部撥款三十萬兩,命工部擇址修建石碑,將那些血戰幸存的將士名諱和功勛刻于石碑之上,并且要標明是哪場戰斗,此事關系重大,你親自去辦。

  臣遵旨!馮銓顯得很開心。

  雖然有廠衛暗中查緝,收獲的銀兩可能微乎其微,但馮銓卻并不是很缺銀兩,相比銀兩,命更重要。

  要知道,眼下這種時候,你貪越多,你也就越肥,等你肥到一定地步了,這位皇帝指不定就直接將你拉出來燉了。

國丈周奎、福王  這些都是皇親國戚,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馮銓雖然貪,但他卻貪腐有度,該貪的時候不用別人提醒,絕不會含糊,可是不該他貪的時候,基本連個大子兒都不會碰一下。

  馮銓也明白這等事的重要性,廠衛監察力度肯定不會小,并且肯定是要載入史冊,大明忠烈祠、彰武堂,全是咱工部尚書馮銓帶領工部一手籌建,想不名留青史都難。

  這種時候再貪,那不是板上釘釘的貪進史書里去了么?

  陛下圣明!眾人連忙說道。

  崇禎皇帝知道馮銓是歷史上投清的貳臣,之所以任用他入閣,完全是考慮到這廝是閹黨,東林黨的死對頭,想要借機打壓東林黨。

  對于馮銓這個人,崇禎一直都是有所防范,心里在找由頭把他換了,交給他這么多大工程,實際上就為找個貪污的由頭給撤了或者貶黜。

  可是到現在,這廝竟然基本沒怎么貪,把各種事情辦得妥妥當當,廠衛也說他在家里老實得很,基本屬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是讓崇禎皇帝暫時放下了搞掉馮銓的心思。

  想到這里,崇禎皇帝深深看了一眼馮銓,只見他面色上的喜悅頓時消失,這才滿意的哼幾聲,說道:

  既已策定,方正化,命人敲景陽鐘,喚群臣上殿議事!

  咚、咚、咚——

  悠遠而深邃的五十四響景陽鐘聲響徹在紫禁城之內,就連一些周圍居住的百姓都能聽見皇宮大內傳出來的鐘聲,一下子就明白朝廷又要出大事了。

  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在亡國之日曾親自敲過景陽鐘,但當時一個人都沒來,這次朕讓一名太監去敲鐘,倒是要看看哪個想死的不來。

  有意思的是,群臣和歷史上的那次反應很不一樣,起床的起床,穿衣的穿衣,都是忙亂異常,一個個趕緊放下手邊各種事務,第一時間來到奉天殿聽宣。

  盡管他們已經很快了,但崇禎皇帝卻還是先他們一步,等群臣分列次上殿的時候,崇禎已經不知道坐在上面多久。

  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待群臣站好班次,山呼萬歲之后,崇禎皇帝看了看下面某些因為太過焦急而官服不整的臣子,卻也是滿意的笑了笑,殺心一下子就去了不少。

  待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德化宣旨以后,群臣一下子就炸了鍋。

  崇禎皇帝又要御駕親征,群臣就看不明白了,怎么老朱家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呢,不上朝的有,干木匠活的也有,武宗之后,這又出來一個整天玩親征的。

  真當自己是神武大將軍了,穿上金色鎧甲,就能上陣殺敵了?良鄉之役有很多僥幸成分在里面,這次你說要和韃清硬碰硬,這不是找死去了么?

  太祖是馬上皇帝,天下都是人家打出來的,御駕親征自然沒甚么好說,成祖皇帝也是跟著太祖皇帝走南闖北,這個也不算甚么。

  后頭除了英宗以外,正德和武宗一樣有兩把刷子,起碼打起來能倫著刀上陣砍人,您呢?若是臣等沒記錯的話,上次良鄉之役,您可就是一直在后頭站著當吉祥物來著吧?

  要么后世有某個不要臉的人說老朱家基因有問題,這時候的文官們若是東基因這個詞,怕是也得這么認為,這可真是越來越奇葩了。

  以前那些皇帝就算是武宗,那也做樣子給自己封了個甚么大將軍,放著皇帝不做才跑出去親征,像這樣二話不說直接親征的,還是頭一次見。

  等等,這已經不是頭一次了,這是第二次了!?

  不過要是說去找死,崇禎皇帝要是真的死了,下面群臣中不少人自然樂得開心,心道上次良鄉之役讓你撿了個便宜,這次和攝政王硬剛,看你怎么死。

  盡管朝中群臣聽到這旨意后議論紛紛,但奇怪的是,沒一個人站出來反對,帝黨們是之前在養心殿通過氣,商量過了,其余人么,那就是各有各的心思了。

  當然,盼著作死大帝崇禎死在外頭的,肯定是不在少數。

大熊貓文學    史上最強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