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來羅信是早有準備,之前進入到皇宮,在御花園和隆慶帝交流,應該就是為了準備應對此事。
那么,隆慶帝會如何應對此事呢?
實際上非常簡單,只要隆慶帝將羅信進入官場內所立下來的一樁樁功勞說出來,滿朝文武都要失聲。以羅信的功勞,別說的內閣大學士了,便是內閣首輔也足夠了,但是如今票數竟然不如張居正?
徐階立刻求見隆慶帝,但是卻被拒絕。讓徐階感覺到山雨欲來。
果然,在第二天早朝,隆慶帝從未有過的咆哮了起來。
羅信那天和隆慶帝說了什么?
他很明確地告訴隆慶帝,再這樣下去,你隆慶帝就會變成一個傀儡,完全被徐階架空。如今那些起復的老臣還沒有回來,徐階就能夠在你的眼皮子低下做出這種明目張膽糊弄你的事情,這就是一個彼此試探的過程,陛下你如果想要以后過得舒服一點兒,就必須迎頭將徐階給打壓下去,這是對他的敲打。
隆慶帝這段時間過得也非常不如意,原本看著他爹嘉靖帝當皇帝的時候,要風就是風,要雨就是雨。只要一句話出口,沒有人敢違背。他感覺自己當了皇上,也會如此。
但是…
事實卻不是這樣的,他發現自己當了皇帝后,竟然是個人都能夠彈劾自己一下,是個人都能夠拒絕自己一下,自己之前連賞賜后宮的錢都沒有,想要借一點兒都不行。
這是皇帝應該過的日子嗎?
最起碼不是他想要過的日子。
所以他很憋氣,如今聽到羅信的事情,心道,這好啊!終于找到一個可以發飆的由頭了。便果斷地應允了下來。而且還把所有人都趕出了寢宮,自己在里面關上門排練了好幾遍。
所以,此時大殿之內都是隆慶帝流暢的咆哮聲。“嘩啦”一聲,將廷推的奏章扔在了徐階的身上。
“你們想干什么?
你們知道你們在干什么?
羅信斬殺阿拉坦汗和皇臺吉的時候,你們這些內閣在哪里?
羅信建立市舶司的時候,你們在哪里?
羅信建立互市的時候,你們在哪里?
就是這樣一個能臣,這樣一個禮部尚書,結果得到的票數居然比一個戶部侍郎少兩票。你們誰能夠出來給朕解釋一下?
給朕解釋清楚,為什么多出這兩票?這個張居正究竟為大明做出了多少貢獻?
朕把江山交給你們,你們卻是如此糊弄于朕,簡直是尸位素餐,看來內閣需要重新整頓了。”
徐階神色便是一白,這件事有些超出了他的預料。正如隆慶帝所言,這件事如果公布出去,沒有人會覺得羅信不應該進入到內閣,只是一個內閣大學士,羅信的資歷和功勞太夠了。但是結果卻沒有進去,而且張居正的票數還比羅信高兩票。
這就顯示出內閣的齷齪了。
或者是說他徐階的齷齪了。
將這個結果公布出去,絕對會引起朝野震動,隆慶帝再以這個為由頭,絕對可以將自己趕出內閣。
徐階不由轉頭狠狠地瞪了高拱一眼,他之前安排的很好,羅信和張居正都不會通過廷推,但是張居正的票數絕對不會超過羅信。但是如今卻偏偏超過了,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高拱的人給張居正投票了。
高拱得意的聳聳肩,然后偷偷看了羅信一眼,眼中盡是贊嘆。當初羅信找到他,讓他安排人給張居正投票,他還很不理解。如今才明白,羅信這招損啊!
“陛下!”趁著隆慶帝咆哮得累了,在那里喘粗氣的間隙,高拱毫不猶豫地又補了一刀:“若說羅大人對大明的功勞,就是我這內閣次輔也比不上啊。若不是還需要羅大人成長一段時間,對大明京城內外各方面都熟悉一下,別說一個內閣大學士了,便是讓我老頭子將位置讓給他,他的資格也夠了。
所以,老臣也很不理解羅大人為什么票數會這么少。”
隆慶帝的臉色都蒼白了,這個時候,他想起來前些日子,羅信去看望他。羅信能夠來看望他,隆慶帝還是非常高興的。雖然他當上了皇帝之后,一顆心便飛了起來,每天在后宮御女。但是,這玩意也不能夠天天弄不是?
就隆慶帝那個小體格,絕對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他心中最信任的就是羅信,而且能夠聊得愉快的也只有羅信。最重要的是,他也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不太好,正想要找羅信,請李時珍來給他開口。所以聽到羅信來了,他非常高興。當羅信說要去御花園走走的時候,他便欣然同意。
在御花園中,羅信和他說過,如今的內閣,徐階已經占據了七成的力量,高拱不過占兩成,剩下的一成被馬芳和嚴納瓜分。如果等到起復老臣之后,徐階的實力會進一步擴大,那個時候,內閣就是徐階的天下,繼而朝堂就是徐階的天下,你隆慶帝就等著被架空吧。
隆慶帝還不相信,他覺得高拱不可能就只有那么點兒實力吧?
在內閣才占兩成?
整天咋咋呼呼的,反倒是像他占七成,徐階占兩成。
羅信的話如今仿佛還在他的耳邊回響。
“陛下,徐階必定阻擋我進入內閣,但是他又想張居正進入內閣,所以他便想拉著我和張居正一起通不過廷推,然后由陛下特旨進入內閣。如此我在內閣便先天不足,完全無力阻擋徐階架空陛下。所以,陛下…”
乾清宮。
隆慶帝坐在龍椅上,目光從高拱的臉上轉移到徐階的臉上。心中嘆息了一聲,這徐階還真是尾大不掉啊!
不過如今到也是一個機會。
隆慶帝此時是真的害怕啊,只有過過苦日子的人,才知道好日子的珍貴。他可以想象,自己一旦被徐階架空,會過的是什么日子。所以,此時在他的心中,羅信必須入閣,因為羅信才是他最信任的人。當初在裕王府的時候,就是羅信幫助他改善了苦日子。
閱讀網址:
。_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