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姨媽聽了女兒的話,不但沒被安慰到,反倒更是抱著女兒痛哭:“我苦命的女兒啊!…”
其實崔珍珠雖然命運也不是太好,但比起原身還是要好多了,好歹母親在,還有個哥哥,不用擔心被人吃絕戶別說她哥哥是混賬的話,那是她家的教育問題,是自己后天作出來的,要談先天,有母親有哥哥,絕對要比原身強多了,她這樣的要都叫命苦的話,那原身真是苦到沒邊了。
不說崔家對吳三郎馬上要晉級成父親有何感想,只說發生了這樣的事,吳三郎還是像以前那樣來找安然玩,一點也沒因如意有了孩子,覺得不好意思見安然,當然,這也是正常的,畢竟在這個時代的男人眼里,三妻四妾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根本不用覺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最近吳三郎越來越喜歡找安然玩,雖然主要是因為,安然從來不勸他上進之類,所以他自然喜歡找安然玩原身是真的跟吳三郎一樣,都不愛談這方面的問題,不過安然不勸,自然不是因為安然沒興趣,而是安然就算有興趣,也是自己有興趣,不可能讓別人聽她的話,所以自然不會勸,再說了,她只把吳三郎當普通朋友看待,又不是什么密友,所以自然不可能說這種交淺言深的話但還有一個原因是,最近崔珍珠不太搭理他,吳三郎少了一個可以玩的地方,只好往安然這里來。
雖然崔珍珠還是打算嫁給吳三郎,但,出了這樣的事,要說她心里完全不介意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時半會兒自然不想看到吳三郎。
況且,她也還要借著這事,朝吳二夫人施施壓,跟她談點條件,以便將來進了門,能夠握到掌家權,只要掌家權在她手上,她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就算吳三郎不上進,她也能將日子過好的。
正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崔珍珠最近才沒搭理吳三郎,讓吳三郎頗有些無奈,只能找安然了。
而看兒子跟安然走的越來越近,看兒子的樣子,似乎越來越中意方安然,吳二夫人就有些慌了,怕兒子到時情根深種,怎么勸他娶別的女人他都不愿意,到時他自己堅持,老太太也樂見其成,那方安然可就真要進門了。
要說以前她不喜歡方安然進門,是覺得她性格不好,太孤僻了,將來婆媳關系不好處,現在,方家的財產全被府里花光了,方安然已經成了窮光蛋了,她就更不樂意了,畢竟妹妹家可是皇商,別的不說,錢財那是很多的,兒子娶了她,將來不用擔心沒錢用。
當然還有一些隱秘的不好說出口的原因,那就是她不想兒子娶一個喜歡的姑娘做妻子,因為兒子喜歡,搞不好將來兒子將人娶進門,就會娶了媳婦忘了娘,而讓兒子娶那種他不是很喜歡的姑娘,就不用擔心將來自己跟兒媳鬧矛盾,兒子會站在兒媳那一邊了。
而方安然,兒子越來越喜歡,光是這一條,就讓她不想她進門了。
越想越焦急,于是當下二六之期可以進宮探望吳元娘的時候,自是不免將兒女婚姻的事跟吳元娘說了,說是老太太想將方姑娘許給她的弟弟,但她不喜方姑娘的身世,覺得她父母雙亡,有點命硬,克人,所以就想把崔姑娘許給她的弟弟,讓她節日賜物時,給點暗示,讓老太太知道她的想法,到時老太太看在她的面子上,也許就會改變主意。
吳二夫人自然不能將真正的原因說出來,她雖然做的出來為了女兒體面地省親,將人錢花光了還不想負責的事,但也知道這種事不光彩,不能說的,所以只拿方安然父母雙亡的事做文章。
吳元娘自然是聽母親的,況且,她也覺得姨媽家的崔姑娘,更合適自己的弟弟,畢竟在過往母親進宮的時候,她就聽母親提過,姑父家的方姑娘,性格內向,孤僻,而姨媽家的崔姑娘,外向,大方,哪個更適合做當家主母,顯然一目了然,所以吳元娘自然也更同意弟弟娶崔表妹。
她對安然沒什么意見,只單純是不想父母為難,為了父母考慮罷了。
于是這會兒端午節賜禮的時候,便給崔珍珠和吳三郎賜了一樣的東西,比較多,而給安然的,則是跟給吳二娘她們幾個姑娘的一樣,比較少。
安然早知道這個劇情,所以倒不以為意,也不像原身那樣覺得傷心,還是該怎么過就怎么過,畢竟她本來就不屬意吳三郎,所以吳娘娘不想她跟吳三郎在一起,那就算了唄,并未像原身那樣,見吳三郎來了,就不高興地刺他。
倒是吳三郎自己過意不去,巴巴地拿了自己的東西來,讓安然隨便挑。
安然自然沒興趣,不過她不像原身,是因為生氣不要,她想的就比較簡單了這是吳賢妃給吳三郎的東西,她拿去做什么,她還沒見過那幾樣東西么。
吳三郎看安然不要,只得罷了,怏怏地走了,他神經粗,還沒意識到他姐姐這舉動里的意思呢,他不知道,不代表吳老夫人不知道。
吳老夫人到底是快八十歲的積年老人,吃過的鹽,比吳元娘吃過的飯只怕還要多,看吳元娘端午節搞出這樣一個把戲出來,就知道吳元娘是怎么想的了。
但吳元娘深居宮中,哪知道方安然和崔珍珠是什么樣的人,做出偏心其中一人的選擇來,所以,毫無疑問,這應該是自己的好兒媳吳二夫人進宮提的,當下不由有些不愉。
一是被兒媳打臉的不愉。
二是,方安然是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唯一的孩子,她愛屋及烏,就盼著這個唯一的外孫女,能過的好好的,好讓九泉之下的女兒放心,所以這時看自己想為這孩子謀劃這門親事,吳二夫人都反對,自然心情很不好。
但,宮中的吳元娘表示了態度,她卻是不能不理的。
于是這天二六之期,吳老夫人便進了宮,準備跟吳元娘談談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