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三臺,這曾經象征著曹氏權力巔峰的所在,此刻卻如同暴風雨中飄搖的孤舟。
當年,也是如此的象征著袁氏的榮耀。
高墻之外,是驃騎軍往來不斷,或是在清剿雜亂,或是在穩定秩序的北城。
高墻之內,則是死寂與焦灼混合,幾近于令人窒息的氣氛。
曹丕的臉色呈現出一種不正常的潮紅,眼白布滿了血絲,眼眸中燃燒著不甘、恐懼,以及…
瘋狂。
一種被逼到絕境后,近乎瘋狂的毀滅欲望。
歷史上,曹丕被譽為后世篡位者的典范,但是曹丕是什么時候篡漢的呢?
220年。
抱歉,這一年,也是曹操身故的時間。
也就是說,曹丕甚至沒等到熱孝結束,就已經展開篡漢的行動了,甚至等不到第二年,在當年12月底就登基了。
另一方面,曹丕在文學上的造詣。
這一點,確實也不好說,畢竟文無第一。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曹丕確實連武無第二都談不上,連多少提一嘴都找不到什么有力的佐證。或許是因為在這方面的短缺,曹丕一上臺就迫害宗室,報復私怨,或許也是間接導致青州兵解散的原因之一。以至于司馬氏翻盤掀桌子的時候,曹氏宗親竟然無人也無力反抗。
有意思的是,在唐,以及唐代之前,對于曹丕的評價頗高,而在宋后對于曹丕的評價就轉為負面較多了…
而歷史上的唐代發生了什么?
科舉。
所以在唐,以及唐代前,掌握輿論喉舌的是誰?給予曹丕較高評價的,是真的在評價曹丕的文學素養,還是在鼓吹曹丕來輔證九品中正制的優秀?
所有的這些,歷史上都不會明說,也不會給出一是一,二是二的標準答案。
就像是現在,陳群也找不到他面前這一份考卷的標準答案了…
為何…為何只有這幾處火頭?
陳群不能理解。
他的聲音干澀,像是在沙漠中跋涉了太久太久…
按計劃,此刻北城應已陷入一片火海才對…那幾處的倉廩為何不起火?那些留守的軍校…難道都…
陳群不敢再想下去。
腦海之中一片混亂。
一種事情徹底脫離掌控的寒意,順著脊椎一點點爬升。
他賴以決策的整個認知體系,似乎都在發出不堪重負的碎裂聲。
等?還要等到什么時候?!曹丕的聲音,尖利刺耳,充滿了焦慮和不安,難道等到驃騎賊子徹底站穩腳跟,將刀架到我脖子上嗎?!陳長文!你的計策呢?!你的算無遺策呢?!你不是說都已經準備好了?不是說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你的意料呢?!
曹丕將所有的挫敗感,以及對于當下局勢的負面情緒都傾瀉到陳群身上。
先不說我偷東西,難道你們就沒偷過東西么?先不說事實,難道你們就沒有犯過錯么?
他需要找到一個承擔責任的對象,否則那滅頂的絕望會先一步將他吞噬。
陳群承受著曹丕尖銳的指責,臉頰肌肉微微抽搐,但還是盡力勸說,世子,火勢未如預期,其中必有蹊蹺!或許是暗渠中段出了問題,或許是…人心有變…倉促點火,恐難竟全功,甚至可能…反噬自身啊!臣建議,再等等確切消息,或…或另尋他策…
陳群本能的察覺到了一些危險,但是他說不出來危險在什么地方…
或者,陳群在腦海當中,已經將這個危險源設定為可信賴的區域了。
他策?!還有什么他策?!曹丕厲聲打斷了陳群的話,他指著北城當中的煙火,指著那僅有幾處點燃的火頭,聲音尖銳無比,你看!你看那北城之中!那些未能進入三臺的官吏!他們的家眷!那些依舊在街巷中或許還在抵抗的忠勇士卒!他們此刻未能與某同在這三臺之內,非是某遺棄他們,而是他們自愿選擇了留下!他們是在用他們忠誠,用他們可能面臨的命運,為某,為曹氏,在構筑最后一道屏障!這是他們的犧牲,是他們為了大局做出的奉獻!
他們的犧牲,豈能白費?!曹丕越說越激動,仿佛真的被自己這番說辭所感動,他轉過身,面對其他的侍從和曹軍兵卒軍校,如同在進行一場莊嚴的祭典,某身負他們的期望,承載他們的忠魂!豈能在此坐視時機流逝,辜負他們的犧牲?!不!不能!要讓他們犧牲得有價值!要讓他們與闖入的逆賊,一同在這烈火中得到永生!這是忠義!這才是氣節!才是彰顯我大漢臣民壯烈氣魄!
點火!曹丕揮動手臂,神情肅然。
為了北城自愿犧牲的萬千忠魂!為了不辜負他們的期待!
曹丕的聲音嘶啞而高亢,充滿了荒謬的儀式感,某,曹丕于此,以大漢丞相之子的名義,在此行此祭禮!點火,點火——!
世子!不可!等…
陳群最后的勸阻,被曹丕擲地有聲的點火號令,徹底打斷。
火把,旋轉著,晃動著,劃出一道刺眼的弧線,墜入暗渠之中,跌入深沉的黑暗里。
時間仿佛凝固了一瞬。
片刻之后便是有藍黃色涌動上來,照亮了暗渠入口周邊的兵卒軍校的臉。
但還沒等笑容浮現——
轟!!!
沒有出現曹丕所預想的北城燒烤,反而是一聲宛如來自地底深處,沉悶至極又狂暴無比的兇獸嘶吼!
一聲充滿了毀滅意味的咆哮!
隨著巨響,整個暗渠入口周邊的廣場,連帶著周邊高墻都在呻吟。
周邊的房屋梁柱嘎吱作響,灰塵簌簌而下!
緊接著,兇猛的火龍沒有從原先計劃之中,在北城預定區域撲出,而是直接從丞相府的廣場地基下,從那些排水口、通風處,甚至從石板的縫隙中,咆哮著噴涌而出!
帶著刺鼻的火油氣味和爆炸產生的濃煙,瞬間吞噬了靠近出口的一切!
啊啊啊!
地陷了!!
快跑啊!
暗渠入口附近,瞬間亂作一團,兵卒尖叫著四散奔逃。
在高臺上的曹丕,也被那巨大的爆炸沖擊聲波,掀得踉蹌后退,差點摔倒,他臉上的狂熱和莊嚴瞬間被極致的驚駭與難以置信所取代。
他呆呆地看著那從暗渠入口廣場處噴涌而出的火焰,大腦一片空白。
怎么會…怎么會這樣…火…火怎么…曹丕語無倫次,之前的慷慨激昂蕩然無存,只剩下面對失控力量的茫然與恐懼。
陳群也被眼前的情景震得失語。
他望著那失控的,甚至有些反噬其主意味的烈火,臉上最后一點血色褪盡,只剩下死灰般的絕望。
他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他明白了之前危險的感覺究竟出于何處。
但是一切又太晚了。
他精心設計的焚城之策,最終點燃的不是敵人的墳墓,而是他們自己最后的棲身之所,是他們所代表的那個舊秩序自掘的墳墓。
火焰熊熊而起,似乎是發出尖銳的嘲笑之聲,也似乎是這腐朽王朝及其統治者,在窮途末路之時,所展現出來的盲目、殘忍且最終導向自我毀滅的瘋狂行為,最真實的一個寫照。
丞相府三臺高墻之內,突如其來的爆炸與沖天火光,不僅是讓內城的曹軍陷入了混亂和恐慌,也讓北城之中的驃騎軍進入了短暫的愕然和呆滯。
這細怎么肥四?
巨響和烈焰,來得太過突兀,也不是什么約定好的信號啊?
龐統也是愣了半晌,然后才反應過來。
他雖然無法確切知道丞相府高墻之內究竟發生了什么,才導致了這場自爆,但結合周章之前關于火油的情報,以及那爆炸的形態和火勢起于核心的特征,他瞬間便推斷出了大概情況…
多半是曹丕等人操弄火油不當,玩火自焚!
真乃天助主公也!龐統立刻意識到,這是進一步趁亂擴大戰果的絕佳時機!
他不需要等知道具體細節之后,再去研究要做什么舉措,只需要利用當下這現象,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出一個最有利于己方的解釋,并且抓住這個機會!
傳令!
龐統下達了號令,曹氏倒行逆施,人神共憤!此乃天降雷火,焚其巢穴,正其罪孽!各軍聽令,速速避開正面火場,沿火勢薄弱之處,向丞相府內城突擊!各部高呼「曹氏天譴」,以亂其軍心!以「降者免死」,瓦解敵軍斗志!
命令被高效地執行。
原本還在肅清街道,穩固占領區的驃騎軍各部,立刻調整方向,如同訓練有素的狼群,繞過那熊熊燃燒的區域,從側翼突襲丞相府的內城。
與此同時,曹氏遭天譴、天火焚其城的呼喊聲,伴隨著進攻的鼓角,震天動地地響起,如同無形的箭矢,射向每一個惶恐不安的曹軍守軍的心頭,令其手腳酥麻,竟是握不緊刀槍!
丞相府內部。
富麗堂皇的裝飾品,帶來了近乎地獄般的災難。
即便是后世,過度裝修的副產品,也往往容易帶來甲醛傷害,以及火災隱患,就更不用說漢代的這些裝飾物了。
雕梁畫棟,都是木質的。
帷幔絹紗,都是易燃的。
暗渠入口之處,確實是相對空曠之地,但是從暗渠縫隙里面噴濺出來的火油和火焰,卻未必只有在一個地方涌動。
爆炸引發的大火在木質結構和帷幕間瘋狂蔓延,濃煙滾滾,灼熱的氣浪扭曲了空氣。
曹軍兵卒原本就因為城破和被困而士氣低落,此刻更是被這來自內部的天火,以及震耳欲聾的天譴嚇得魂飛魄散。
陳群已經盡全力在指揮了,但是灼熱的空氣,嗆人的煙塵,彌漫在四周,使得他的號令難以有效的傳達和執行…
雖然說眼下的情形,就算是依照往常的標準進行傳達執行,也未必有什么作用…
陳群手下的親信部曲,連滾爬爬地沖進來,臉上滿是煙灰和驚恐。
使君!不好了!西側角門被攻破了!夏侯都尉戰死!
完了!東廊…東廊全是火,過不去了!
驃騎軍在繞后山!他們在攀爬后山崖!
使君!驃騎軍從那邊殺過來了!
他們…他們都在喊…說是天譴…
一條接一條的噩耗,接連襲來。
陳群面無表情地聽著,眼神空洞地望著那蘊含著毀滅意味的火焰,仿佛那些回報與他毫無關系。
大、勢、已、去。
此時此刻,陳群清晰無比的意識到這四個字。
如同最終的審判,在他腦海中隆隆作響。
他心中清晰的意識到,不僅僅是這座鄴城,也不僅僅是曹氏的基業,包括他所熟悉、所信奉、說維護的整個大漢,那個建立在經史子集、權謀律法、等級秩序之上的舊有體系,正在他眼前以一種極其慘烈和諷刺的方式,在加速崩塌,毀滅!
陳群踉蹌著,本能的朝著自己的官廨所在走去。
周邊此起彼伏響起的聲音,他充耳不聞…
他回想起這短短月余的經歷,如同做了一場荒誕而可怕的噩夢。
驃騎軍的種種手段算計,完全超出了他所能理解的戰爭范疇。
舊有的戰爭模式…
進攻,防守。
城墻,云梯。
兵卒在城墻之下死去。
旗幟在城頭之上飄蕩。
這才是陳群所熟悉的,所認可的,所希望的…
趙云不是被稱之為北域名將么?
張遼不是號稱勇猛過人么?
趙云在幽州經營了那么久,在冀州北部盤旋了那么長,為什么沒有攜帶大軍,攜帶民眾,攜帶所有一切攻城器械來?
如果趙云攜帶幽州百姓民眾,攻城器械,那么趙云到鄴城之下就應該再晚至少兩個月!
而多兩個月,陳群能做更多,能做更好,能準備…
不,或許也就只能這樣…
張遼!
張遼為什么不勇猛的身先士卒,先登城墻?
為什么不能痛痛快快的來打一場,為什么不能干脆一點驅趕兵卒來攻城?
為什么將所有的功夫都花在安撫百姓民眾,清剿潛藏在南城之中的暗子身上?
為什么啊?!
陳群想不懂。
他所期待的,所盼望單純的軍事對抗,在這一次鄴城之戰當中,從未出現。
驃騎軍所展現出來的,是一種從經濟、組織、人心、乃至技術層面的全方位碾壓。
陳群那些引以為傲的智謀,在對方這種系統性的新模式戰爭技術面前,顯得如此蒼白可笑,如同揮舞棍斧在對抗遠程弓箭。
(蚩尤猛點頭,破口大罵,炎黃那兩個孫子不講武德!)
陳群其實很早就清楚意識到了新制度的強大生命力,也明白了舊體制無可挽回的腐朽。
但是他無能為力…
曹氏這邊內部傾軋,上下離心,資源匱乏,指揮失靈,最終還上演了這般引火自焚的丑劇。
他陳群,自詡智計,卻連最基本的火油特性都未能完全掌控…
愚蠢么?
確實。
可山東上下,中原之處,有那個士族子弟,高官貴人,會去鉆研賤業,會去重視技巧?
那些不是奇巧淫技么?
不是經書史集才是正道么?
不是半部論語便可治天下么?
現在陳群才明白,才后悔,才覺得撞在棺材上好疼啊…
他明白,自己已經徹底失敗了。
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失敗,更是認知上和道路上的徹底潰敗。
他也清晰地預見到了自己的結局。
曹丕需要替罪羊來承擔所有罪責。
而他陳群,這個獻上焚城毒計卻最終導致自爆的首席謀士,無疑是最佳人選。
即便曹丕不殺他,驃騎軍那邊,也絕容不下他這樣一個屢出毒計、險些葬送無數人性命的舊時余孽。
投降?乞活?
那對他而言,是比死亡更難以忍受的屈辱。
他寧愿選擇了與舊體制一同死亡。
他無法融入那個新的、陌生的世界,也不愿在舊世界的廢墟上茍延殘喘。
他緩緩站起身,步履有些蹣跚地走到書案前。
案上筆墨紙硯猶在,只是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灰塵。
他小心翼翼地拂去灰塵,鋪開一張素白的絹帛。
他的手微微顫抖,但眼神卻異常平靜,甚至帶著一種解脫般的漠然。
他提筆,掩沒,蘸墨。
開始書寫。
不再是奏疏,不再是策論,而是一篇歌賦,他的自絕之辭。
筆鋒落下,字字泣血。
卻又帶著一種扭曲的,為自己辯護的執拗…
嗚呼哀哉,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非智不及也,實天時不與兮!
豺狼篡鼎,禮樂崩壞,邪術橫行,古道湮微!
余竭忠盡智,欲扶傾廈,奈何獨木難支,狂瀾既倒!
非戰之罪,實天欲亡我!豈人力所能逆哉?!今大廈傾覆,柱石皆摧,亦有何顏茍活?
惟以此身,殉此社稷,從圣賢于地下,告罪責于九泉!
悲夫!痛夫!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寫罷,陳群擲筆于地,悵然而淚下。
他拍打著身上的衣袍,試圖將沾染灰塵彈去,但是失敗了,手上沾染的灰塵和血污,使得錦袍越彈越臟…
最后,陳群只能勉強將進賢冠扶正,然后又扯了扯衣領和衣袖,仿佛要去參加一場重要的朝會。
然后,他緩緩抽出了佩劍。
劍身冰寒,映照出他蒼白的面容,也映照著窗外那愈發明亮的,意味著毀滅的火光。
沒有猶豫,沒有留戀。
他橫劍于頸,用盡最后的力氣,猛地一拉!
鮮血,如同怒放的紅梅,瞬間染紅了他的官袍,也噴濺在他那篇絕筆歌賦上…
似乎是在為他,畫了最后的一押。
在這個真實而殘酷的舊大漢里,畫下了屬于他個人的終章。
他倒下了,倒在了舊世界的余燼里。
或許他是明白了…
也或許,在至死的那一刻,他都未能真正明白,他究竟敗給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