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文輝也有些餓了,他隨意吃了兩塊羊肉,喝了一樽奶酒,這才想起來問道:阿刺海別妹子!你怎么到了戰陣之上?我的右路軍雖然打仗的少,但也時常遇到金國的敵人,你還是趕緊回去吧。ωヤノ亅丶メ..
阿刺海別當然不愿意回去,說道:我也從小學習騎馬射箭,手下還有千余親兵,金國的大將奈何不得。我不要回去,要留下來幫你打仗。
虞文輝雖然略有頭疼,但也覺得讓阿刺海別留下來無妨,他大軍推進的緩慢,雖然為了配合中路軍和左路軍,也是一路廝殺,但卻幾乎沒有跟金國的強兵見陣,附近沒有金國的大軍,只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小股軍隊,實在也說不上有什么危險。
按照虞文輝這么打仗,自然說不上有什么功勞,大的功勞都被左路軍和中路軍搶走了。他也沒想過跟這些驕兵悍將搶奪戰功,反而很樂意在兩支大軍過后,掃蕩后方,收編金國的潰軍,占領城池,這些城池他占領下來,當然就不會再讓出去了。
所以虞文輝雖然戰功搶不過左路軍和中路軍,但手中的實力卻在不斷的膨脹,收伏的降兵已經有四五萬之多,占領的城池也有了十余座。
蒙古人習慣了放牧牛羊,對金宋兩國的城池興趣不大。
歷史上,若非一群降元的漢將反復描述南宋繁華,還供奉無數金銀財富,堅了元朝統帥之心,蒙古人本來就怯于入主中原。
成吉思汗答應封他宋王,虞文輝卻想得寸進尺,想要把金國的富庶土地也吞并了下來,按照歷時走向,他還真未必就做不到這件事兒。
第二日早上,虞文輝正聽手下稟報軍情,忽然有親兵氣喘吁吁的來報:萬戶!不好了。阿刺海別公主和阿美司希羅多德公主打起來了。
虞文輝微微一愣,隨即就大驚失色,急忙施展輕功沖出大帳,甚至連大帳門簾都來不及掀起,一記劈空掌拍出,把羊皮制作的門簾震成漫天碎片,人如豹子一樣躥了出去。
糟糕!她們怎么打起來了?阿刺海別如何是寇妃妃對手,莫不要被她給打死了……那可糟糕透了。
虞文輝施展輕功,幾個起落就到了營地內最熱鬧的地方,遠遠就瞧見無數士兵圍出一個極大的場地,兩匹戰馬在場地中心咆哮嘶鳴,馬蹄特特,聲威甚壯。
馬背上兩名女將各自持著一件長大兵刃,正在恨苦廝殺,刀光劍影,激烈極甚。
虞文輝只瞧了一眼,就不由得生出驚駭之色,寇妃妃手持一桿斬馬刀,阿刺海別手使長矛,戰的如火如荼,難分難解。
寇妃妃并未留力,她所用的火焰妖姬人物卡,一手刀法精微奧妙,在拜火教秘傳的內功心法無限光明火催動下,刀氣凌冽,刀疾馬快,一個呼吸就能連出七八刀,刀法中明顯還夾雜攀月摘星手的招數。
阿刺海別手中的長矛比寇妃妃重了幾近一倍,長有兩米四五,乃是猛將沖陣所用的兵刃,長矛通體漆黑,但卻隱隱有一層古怪花紋,從矛柄盤繞至矛鋒,矛鋒長近四十公分,形若厚脊短劍,散發迫人寒氣,居然是一件寶兵刃,也不知能加多少武力值。
阿刺海別長身玉立,一身銹紅軟甲,鬢角雙狐貍尾飄飄,竟然有一種颯爽英姿,使用的矛法古拙凌厲,虞文輝雖然沒有見過,但卻一眼看出這套矛法并不輸給怒蛟矛法,火乾百擊,月狼矛法等獨門級武功。
阿刺海別的武功竟然也高達五星,硬扎無比,手中長矛大開大闔,一派決戰沙場的慘烈氣勢,縱然以寇妃妃之武功,也不能占得半絲上風。
阿刺海別什么時候武功也這么高了?為什么系統沒有提示?
虞文輝心頭震驚,但卻不敢做袖手旁觀,這兩個女的誰被誰傷到,都是他的大麻煩。他抽出了狹鋒長矛正要沖陣,分開兩女,就聽得背后一個柔和的聲音說道:駙馬!可需要小僧幫忙?
虞文輝聽出來是蒙古國師巺兀宆,當機立斷說道:請國師幫我攔阻阿美司希羅多德公主。火焰妖姬阿美司希羅多德公主,出身波斯小國,也有公主身份,論尊貴當然不能跟阿刺海別相媲美,但也不是尋常人能夠輕辱。
虞文輝請巺兀宆去攔阻,這位蒙古國師地位尊崇,自然沒有問題。
阿刺海別是成吉思汗最寵愛的女兒,四個哥哥都掌兵權,巺兀宆根本不敢跟她放對,自然得讓虞文輝親自來震懾。
兩大高手各自施展輕功撲向戰場,虞文輝趁著阿美司希羅多德和阿刺海交手一招,錯馬而過的剎那,撲向了阿刺海別,大叫道:快些讓開,莫要讓這女子傷了你!
換了愚蠢點的男子,肯定向阿刺海別出招,試圖以武力阻止這位蒙古公主,虞文輝這么聰明伶俐的人,怎么做這么愚蠢的事兒?他撲到且近,就攔在阿刺海別身前,但卻是脊背沖著自家的未婚妻,狹鋒長矛一橫,做出了護衛姿態。
阿刺海別臉上宛如異花綻放,噗嗤一笑,把手中的重矛往虞文輝肩頭一壓,叫道:我跟阿美司希羅多德不過是玩玩,駙馬不可當真。你都出來攔阻了,玩下去也沒什么意思,不玩了!
阿刺海別收了長矛,一提戰馬撤出了圈子,臨走的時候,笑聲宛如銀鈴,就好像贏了一般。
寇妃妃被巺兀宆攔住,蒙古國師大和尚可沒有虞文輝那等身份,也沒虞文輝好命,不得不施展大日光明火,強行攔阻這位波斯公主。
寇妃妃可沒有住手的意思,手中長柄狹鋒的斬馬刀帶起灼熱氣流,一刀接一刀向眼前的大光頭劈去,就好像兩人有不可開解的仇恨。
巺兀宆雖然武功稍勝一籌,一時間也頗有手忙腳亂之意,這個大和尚也是聰明絕頂之輩,立刻就猜到了這位來自波斯的阿美司希羅多德公主為何火氣如此之大,多半是因為虞文輝沖上來保護阿刺海別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