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特么心上臣?
隆慶帝又想揍顧湛巴掌了。
顧四爺反問:“難道不是?”
隆慶帝不好點頭,也不好搖頭,看不到顧湛算了。
他望著外面跪著的朝臣們,其實現在溫度已不熱,秋高氣爽,但是跪著一個時辰,對年邁的朝臣也是不小的負擔。
誰讓他們不僅管隆慶帝借錢,還要建議隆慶帝不要寵著顧湛?
說顧湛禍國秧民。
隆慶帝就沒見過有比顧湛更忠誠更可靠的臣子。
他們就該跪著清醒清醒。
顧四爺看了一小會朝臣的凄慘跪姿,很快索然無味,興致勃勃翻看著顧瑤送過來的話本。
嘩啦啦的翻書聲,隆慶回頭看了一眼,額角凸起,“你看得是書?”
“話本。”顧四爺說道:“挺有意思的。”
“你不是該同朕繼續說國庫的銀子?”
“橫豎臣沒借過銀子,臣該說的話都說了,您生氣發怒盡管找借銀子的人去。”
顧四爺突然一笑:“沒準您查賬之后,修園林的銀子都不用再繼續動用這兩年的國庫存銀,上行下效,中樞的官員都敢管您借錢,各州府縣衙…尤其是那些富庶的地方,能少得了銀子?”
隆慶帝一點沒有被安慰到,仿佛他追債是為自己修園林。
即便這就是事實真相,不,應該是他清理虧空,刷新吏制。
“去不何大人等內閣大臣叫進來。”
“遵旨。”
太監總管顛顛去傳人,顧四爺皺了皺眉,“陛下是不是去書房?您在臣屋里教訓朝臣,追討銀子,臣都沒辦法讀書了啊。”
“你看話本還叫讀書?”
“陛下是不是對話本有誤解?明明話本同圣賢書一樣都是文字寫成的,而且生動有趣,比圣賢書好看多了,看圣賢書是讀書,話本就不是?”
顧四爺不滿抗議:“臣有不少新奇的點子都是從話本中得到的啟示,相反看圣賢書,臣只會睡覺,沒有學到任何知識。”
隆慶DìDū快不認識讀書兩個字了。
可正因為話本才讓顧湛進步,隆慶帝很是不舒服。
“反正朕就在此地處理公務,你…”
“臣保證不給您添亂,也不嫌棄您吵。”
隆慶帝還沒嫌棄顧湛不務正業呢。
這時候不是該同他站在一起,出謀劃策狠狠批朝臣?
顧湛還有閑心看話本?
果然是個沒野心的家伙。
隆慶帝不知該高興呢,還是該生氣。
外面都說他是禍國妖孽了,他還同沒事人似的有心思看話本。
是他心太大?
還是相信隆慶帝?
“臣拜見陛下。”
何大人等人神色帶了些許的狼狽,跪地磕頭時,膝蓋的疼痛讓他他們面部表情僵硬。
隆慶帝并沒叫起,他們只能繼續跪著了。
何大人稍稍抬起眼眸,瞥見顧四爺正在床榻上趴著,悠然看書。
同樣的臣子,待遇完全不一樣。
何大人有點心酸。
隆慶帝開口:“你們若是能抓到遼東可汗,朕也可以寬容對待你們。”
“臣不如永樂侯,不敢同永樂侯比。”
何大人正色說道,“永樂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臣被陛下叫來時,正好接到了遼東那邊派人送來的信函,遼東可汗妃愿意向陛下俯首稱臣,進獻財物,只求…您冊他兒子為可汗,或是王爺,他們愿意世世代代為陛下效力。”
隆慶帝眸子動了動,何大人身邊的朝臣對隆慶帝好一頓歌功頌德,“陛下賢德之主,蠻夷納降,不戰而降…”
“可是遼東等地不還是在蠻夷手上?”
顧四爺翻了個白眼,“難道你想去做遼東做官?關鍵是你想去為陛下賣命,可汗妃愿不愿意保證你的平安,冊封可汗,哪有直接委任遼東巡撫好?”
“臣可是一點不信他們的話,陛下,蠻夷亡我之心不死,他們跟陛下從來不是一條心,可汗妃倒是挺聰明的,也不想要遼東可汗的性命了,想借著陛下的強大實力幫她平定蠻夷各部的叛亂,說不得…據說遼東可汗后宮很是有幾個相貌不錯的女人,到時候來個美人計,說不得她就能繼續扶持兒子坐穩汗位,等到中原有變,他們完全可以帶兵入關勤王,畢竟他們名義上可都是陛下的臣子,出入關內更名正言順。”
何大人等臣子動了動嘴唇。
“永樂侯巴不得打仗?勞民傷財不說,明明不需要征戰死人…”
“不需要?!”顧四爺從一旁的書柜中翻出幾本書,狠狠向說話的臣子砸過去,“你自己看清楚了。”
話本碰到朝臣腦袋落地,書名是可汗妃的奮斗史,還有一本可汗妃同將軍不得不說兩三事。
朝臣滿臉通紅,“永樂侯,我等再說政事,你 拿這些爛俗的東西出來,你就不怕陛下怪罪?”
“爺既然拿出來,自然不怕啊。”
顧四爺底氣十足,“爺可不是搗亂,而是你們知道遼東可汗妃的品行嗎?知道她的心計嗎?什么都不清楚,就知道遼東不戰而降,小看一個能坐穩汗妃位置的女人,是你們耽擱陛下。”
“永樂侯的意思是她有雄才大略?”
“爺不知她是否有雄才大略,但是她能伸能忍,審時度勢,關鍵心腸又硬,換做一般女子丈夫被抓走,家里兄弟子侄爭奪財產,女人不是抱著孩子哭?可看看她做了什么?直接來信請降…爺的直覺她不簡單,是個有心計的女人,從來爺就沒有小看任何人,包括女子,相反女子卻總以柔弱示人,沒準啊,她們比誰都堅強,一旦下了的決定,輕易可以舍棄家族丈夫兒女!”
顧四爺可是被前后兩個妻子害慘了,還有他的女兒們,哪個是省油的燈?
隆慶帝說道:“顧湛的擔心不無道理,朕覺得她起碼不是個軟弱的。”
顧湛對女人看得挺清楚的,怎么就沒看出李氏?
倘若陸皇后處在可汗妃的位置上…不,隆慶帝壓下這個念頭,陸皇后絕不會讓情況糟糕至此的,在遼東可汗潛入中原之時,陸皇后怕是早就把遼東緊緊握在手上了。
三五第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