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醉鄉民謠”北美兩億的票房成績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即使是藍禮,如此題材創造如此佳績,也同樣是匪夷所思的壯舉,值得整個電影產業大書特書,隨后的2014年里,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都可以清晰感受到這部作品的深遠影響。
但如果是,“醉鄉民謠”北美兩億的成績驚人程度是十分滿分的九分,那么“爆裂鼓手”北美最終票房沖到了一億八千八百萬,那么驚人程度就堪比十二分,駭人聽聞的程度讓整個北美都紛紛進入頂禮膜拜模式,即使是對藍禮來說,如此壯舉也是值得載入史冊的,甚至是顛覆整個行業固定觀念的一次突破。
不同于其他備受好評的獨立作品,“爆裂鼓手”受制于自身的題材和類型,本來就不是市場青睞的風格,從點映到擴映都面臨重重困難——索尼經典的擔憂絕對不是空穴來風,更多是業內專業人士的精準總結;但電影正式展開點映之后的發展曲線卻跌破所有人的眼鏡,最終鑄就了一個無法理解的神話。
無法解釋!也無法復制!
即使是哈維韋恩斯坦這樣深諳市場與人心之道的老狐貍,他也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他試圖把幕后原因再次推卸給藍禮的“惡意炒作”,但如此說法可能糊弄那些黑子們,卻無法打動身經百戰的學院評委們,一個不小心,哈維可能就要引火燒身,他這才放棄了背后推動如此傳言的打算。
也許,事情的確可以尋找到解釋,唯一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
藍禮霍爾。
但顯然,這不是哈維期待中的答案。
“爆裂鼓手”在北美市場展現出了難以置信的活力之后,海外市場也紛紛投來了矚目視線——事實上,驚悚電影的國際市場認可程度還在期待值以上。
早在西西弗斯影業宣布與索尼經典合作發行“爆裂鼓手”之后,諸多海外市場的發行廠商們就已經陸陸續續伸出了橄欖枝,以法國、西班牙、德國和英國等歐洲主要市場為首,各大發行公司紛紛上門尋求合作,僅僅憑借著藍禮的頭銜,他們就愿意慷慨解囊地買下電影發行權,相信這是一筆不會虧本的買賣。
“醉鄉民謠”的海外票房表現并不出色,因為這部作品聚焦于民謠時代,貫穿始終的念舊情結以及以此為根基鋪墊的細節,非常“美國”,對于海外觀眾的吸引力十分有限,最終海外票房七千萬,相較于頒獎季獨立作品來說已經十分出色,但比起北美的逆天成績來說,差距就格外明顯了。
當然,“爆裂鼓手”也需要面臨同樣的難關——爵士樂隊可不是泡泡糖式的大眾流行文化,海外觀眾的接受程度無疑是一個挑戰難題。
不過,“爆裂鼓手”的優勢在于,這是一部激/情四射、血脈噴張的驚悚作品,快節奏和高刺激的觀影效果,對于普羅大眾更加容易適應——驚悚懸疑、恐怖血腥類型的電影,在票房市場始終牢牢地占據了一席之地,也許無法復制闔家歡樂電影大爆特爆的效果,卻也是一股不容忽視的重要市場力量。
于是,“爆裂鼓手”的海外市場前景遠遠比“醉鄉民謠”更加值得期待,從商業角度來說的話。
電影進入點映階段所引爆的熱潮,通過網絡朝著全球范圍廣泛傳播,“網絡請愿”的聲音之中也不乏海外觀眾——懇切希望“爆裂鼓手”能夠在自己的國家地區順利上映,這也讓更多海外發行公司看到了商機,西西弗斯影業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香饃饃,安德烈漢密爾頓的工作電話完全成為了熱線。
連帶著同時期征戰頒獎季的“夜行者”也受到了諸多矚目,致電詢問發行事宜的海外發行商至少翻了一倍。
雖然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但誰能夠想到,西西弗斯影業的第一年就如此順利地打開了局面。
陸陸續續地,“爆裂鼓手”的海外市場開始逐漸點亮,一個接著一個,就好像點亮技能書一般,最終足足有五十五個國家地區引進了這部作品——如此數據已經超過了“鳥人”、“萬物理論”、“狐貍獵手”等頒獎季同類作品,僅次于韋恩斯坦全力推動的“模仿游戲”,甚至已經堪比不少商業電影了。
對于一部受眾面相對狹窄的頒獎季作品來說,尤其是一部制作成本只有三百萬的作品來說,那就堪稱是一個巨大驚喜了——西西弗斯影業的預期是二十五個國家地區,現在卻翻了一倍有余,即使說是“驚嚇”也不為過,甚至不需要計算北美票房的分紅,通過海外版權就已經實現了超過十倍的盈利,賺了一個盆滿缽盈。
出人意料卻在情理之中地,法國市場超越了藍禮的家鄉,以三千七百萬美元的成績,成為了“爆裂鼓手”的海外最大票倉。
一貫重視藝術電影、藝術創作的法國市場,對于電影類型、風格、題材等等的包容性可謂是全球首屈一指,同時,對于優秀作品的支持與贊譽也遠近聞名,無論是“爆裂鼓手”還是“醉鄉民謠”,法國觀眾的支持率都居高不下——“醉鄉民謠”是“電影手冊”去年的年度十佳之一,由此可見作品的歡迎程度。
“爆裂鼓手”再次虜獲法蘭西的芳心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英國本土依舊是藍禮的主場。正如馬丁弗里曼的調侃所言,雖然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討論熱度正在全面上升,但他終究不是藍禮霍爾,準確來說,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藍禮的,藍禮的成就之所以匪夷所思,根本原因就在于無法復制。整個英國電影戲劇圈子之中,藍禮的影響力已經達到全新高度,深度和廣度都抵達了前所未有的至高巔峰。
這與藍禮的貴族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年黛安娜王妃是如何贏得民眾喜愛的,現在的藍禮就是如何成為貴族代表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也為藍禮贏得了一個超然的地位,獨一無二的存在。
今年頒獎季之中橫空出世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埃迪雷德梅恩也都是精英階級出身,家庭背景和教育履歷都非常非常出色,不少網友都紛紛把他們列入“貴族”范圍,熱火朝天地討論著如此難得一見的景象,但英國民眾卻秉持著不同的態度:
精英和貴族是兩個群體,精英,不是貴族。
換而言之,藍禮只有一個,不可取代的唯一一個。
毫無疑問地,英國本土觀眾對“爆裂鼓手”表現出了過人的支持,但面對“霍比特人3”和“饑餓游戲3”等商業作品的輪番沖擊,票房數據還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最終的累積票房沖擊到了三千四百萬美元。
當然,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模仿游戲”和埃迪雷德梅恩主演的“萬物理論”在英國本土也同樣備受追捧。
前者是現代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AlanTuring)的傳記——英國人;后者是當代偉大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的傳記——英國人,兩部講述英國本土名垂青史偉大人物的傳記電影,在英倫三島的號召力自然非同小可,遠遠比“爆裂鼓手”要更加具有吸引力,更何況,兩位主演也都不是無名小卒。
“模仿游戲”在英國票房達到兩千九百萬,“萬物理論”在英國的成績則是三千一百萬。
橫向對比之后,就可以看出“爆裂鼓手”如此成績的不可思議了——雖然領先優勢并沒有達到碾壓式的地步,但必須注意的是,“爆裂鼓手”在法國和英國的票房都突破了三千萬,與“模仿游戲”和“萬物理論”相比,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模仿游戲”在海外只有三個地區突破一千萬,而“萬物理論”則只有一個。
同樣作為頒獎季作品,同樣作為“貴族”出身演員主演作品,同樣作為頒獎季影帝爭奪戰第一集團作品,單純從票房數據來說,“爆裂鼓手”優勢明顯。不過…又有誰在比較呢?畢竟,藍禮的號召力無人能敵。
除了英國和法國之外,德國、巴西、西班牙、阿根廷和日本,票房數據逐次遞減,聯手組成了“爆裂鼓手”海外票房突破一千萬美元的七大地區,其中巴西和阿根廷市場的優秀表現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完完全全可以稱得上是現象級的,再次讓人感受到了藍禮在南美洲的超高人氣,甚至隱隱與歐洲相提并論。
單純從數據就可以看出,“爆裂鼓手”的海外票房表現輕松完爆“醉鄉民謠”,全球影響力也再次更上一個臺階,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料想到的結果,達米恩查澤雷更是一舉成名,這位寂寂無名的新人導演瞬間炙手可熱起來。
“爆裂鼓手”的海外票房一路飆升一路閃耀,由低調登場到熱議狂潮,再到遍布全球,累計數字也屢屢制造驚喜,一步一步地逐漸打破期待值,一千萬!三千萬!五千萬!每一次突破都能夠帶來無數歡呼。
然后,漫不經心地,“爆裂鼓手”就這樣突破了一億,又突破了一億五千萬,海外市場也同樣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奇跡。